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四聖心源》:卷三·脈法解·真藏脈義 全文

《四聖心源》:卷三·脈法解·真藏脈義 全文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四聖心源》是清·黃元御撰寫於1753年的醫書,又名《醫聖心源》。作者將黃帝、岐伯、秦越人、張仲景視爲醫中四聖。本書闡發《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諸書蘊義,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氣解;卷三脈法解;卷四勞傷解;卷五至卷七雜病解;卷八七竅解;卷九瘡瘍解;卷十婦人解。是一部包括中醫基本理論和部分臨牀醫學的綜合性著作。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卷三·脈法解·真藏脈義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土者,四維之中氣也。脾以陰土而含陽氣,故脾陽左升則化肝木;胃以陽土而胎陰氣,故胃陰右降則化肺金。金降於北,涼氣化寒,是謂腎水;木升於南,溫氣化熱,是謂心火。肺肝心腎,四象攸分,實則脾胃之左右升降而變化者也。

《四聖心源》:卷三·脈法解·真藏脈義 全文

脾胃者,四藏之母,母氣虧敗,四子失養,脈見真藏,則人死焉。故四藏之脈,必以胃氣爲本。肝脈弦,心脈鉤,肺脈毛,腎脈石,脾胃脈緩。其弦鉤毛石而緩者,是四藏之有胃氣也。其弦鉤毛石而不緩者,是謂真藏脈。真藏脈見,胃氣敗竭,必死不救也。

《玉機真藏論》:脾脈者,土也,孤藏以灌四旁者也。《平人氣象論》:平人之常氣稟於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人以水谷爲本,故人絕水谷則死,脈無胃氣亦死。所謂無胃氣者,但得真藏脈,不得胃氣也。

所謂真藏脈者,真肝脈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責責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澤,毛折,乃死。真心脈至,堅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澤,毛折,乃死。真脾脈至,弱而乍數乍疏,色黃青不澤,毛折,乃死。真肺脈至,大而虛,如以毛羽中人膚,色白赤不澤,毛折,乃死。真腎脈至,搏而絕,如指彈石闢辟然,色黑黃不澤,毛折,乃死。諸真藏脈見者,皆死不治也。

《四聖心源》:卷三·脈法解·真藏脈義 全文 第2張

五藏者,皆稟氣於胃,胃者,五藏之本也。藏氣者,不能自致於手太陰,必因於胃氣,乃至於手太陰也。故五藏各以其時,自胃而至於手太陰。邪氣勝者,精氣衰也,病甚者,胃氣不能與之俱至於手太陰,故真藏之氣獨見,獨見者,病勝藏也,故曰死。

蓋土位乎中,一身之元氣也。土生於火而火死於水,故仲景垂訓,以少陰負趺陽爲順。少陰水勝,則火滅而土敗也。自醫法失傳,後世庸愚,乃滋陰瀉陽,補水滅火,以敗胃氣。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良可哀也。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