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侯方域的《馬伶傳》原文是什麼?如何理解?

侯方域的《馬伶傳》原文是什麼?如何理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侯方域的《馬伶傳》原文是什麼?如何理解?作者通過張揚馬伶其人其事,並將矛頭指向顧秉謙,旁敲側擊,來譏諷阮大鉞。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原文

作者:侯方域。

馬伶者,金陵梨園部也。金陵爲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當太平盛時,人易爲樂。其士女之問桃葉渡、遊雨花臺者,趾相錯也。梨園以技鳴者,無慮數十輩,而其最著者二:曰興化部,曰華林部。

一日,新安賈合兩部爲大會,遍徵金陵之貴客文人,與夫妖姬靜女,莫不畢集。列興化於東肆,華林於西肆,兩肆皆奏《鳴鳳》,所謂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墜疾徐,並稱善也。當兩相國論河套,而西肆之爲嚴嵩相國者曰李伶,東肆則馬伶。坐客乃西顧而嘆,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復東。

未幾更進,則東肆不復能終曲。詢其故,蓋馬伶恥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興化部又不肯輒以易之,乃竟輟其技不奏,而華林部獨著。

去後且三年而馬伶歸,遍告其故侶,請於新安賈曰:“今日幸爲開宴,招前日賓客,願與華林部更奏《鳴鳳》,奉一日歡。”既奏,已而論河套,馬伶復爲嚴嵩相國以出,李伶忽失聲,匍匐前稱弟子。興化部是日遂凌出華林部遠甚。

侯方域的《馬伶傳》原文是什麼?如何理解?

其夜,華林部過馬伶:“子,天下之善技也,然無以易李伶。李伶之爲嚴相國至矣,子又安從授之而掩其上哉?”馬伶曰:“固然,天下無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聞今相國崑山顧秉謙者,嚴相國儔也。我走京師,求爲其門卒三年,日侍崑山相國於朝房,察其舉止,聆其語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爲師也。”華林部相與羅拜而去。

馬伶,名錦,字雲將,其先西域人,當時猶稱馬回回雲。

侯方域曰:異哉,馬伶之自得師也。夫其以李伶爲絕技,無所幹求,乃走事崑山,見崑山猶之見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嗚乎!恥其技之不若,而去數千裏爲卒三年,倘三年猶不得,即猶不歸耳。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須問耶?

賞析

1639年(崇禎十二年),侯方域遊歷南方,後來居留南京,參加復社,與魏黨餘孽阮大鉞進行過鬥爭。這篇人物小傳,是他寓居南京時寫就。文章採錄了南京當時的傳說,以張揚馬伶其人其事,並將矛頭指向顧秉謙,旁敲側擊,來譏諷阮大鉞。

這篇人物傳記把筆墨集中在結果截然相反的兩場演出對壘上。第一次馬伶對壘中失敗,負氣出走,到實際生活中去學習,三年後技藝大進,在第二次競賽中獲得成功。作者通過記敘馬伶這一件事,顯示了馬伶好勝、自強的性格特徵。

文中講述了馬伶爲提高自己的表演藝術,不斷刻苦學習、努力探索的故事。馬伶作爲一位有名的演員,在經歷一次演出失敗之後,他並沒有氣餒,而是勵志奮發,遠走幾千裏,不惜爲人奴僕去深入生活,觀察人物的言行舉止、體驗人物的思想感情,終於塑造出了深受觀衆讚賞的舞臺形象。

這個故事表明,藝術是現實生活的反映,藝術家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深入生活,不斷地進行學習和探索,閉門造車是不能取得高度成就的。文章選材集中,簡繁得當,先敘兩次會演,馬伶始敗終勝,後借馬伶答同敘其緣由,頗有章法。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