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呂氏春秋·仲冬紀》當務講的是什麼道理?

《呂氏春秋·仲冬紀》當務講的是什麼道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呂氏春秋·仲冬紀》當務講的是什麼道理?怎麼理解?這是很多讀者都特別想知道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一起看看吧。

【原文】

辨而不當論,信而不當理,勇而不當義,法而不當務,惑而乘驥也,狂而操“吳干將”②也,大亂天下者,必此四者也。所貴辨者,爲其由所論也;所貴信者,爲其遵所理也;所貴勇者,爲其行義也;所貴法者,爲其當務也。

【註釋】

①當務:辦事要合乎時務。這是墨家的學說。②吳干將:有名的寶劍的名稱。

《呂氏春秋·仲冬紀》當務講的是什麼道理?

【譯文】

辨析但不符合公論,語言真實但不符合道理,勇敢但不符合道義,執法但不符合情理,就像迷惑的人騎着駿馬,瘋狂地拿着寶劍揮舞,使天下混亂的就是這四種情況。我們看重辨析,是沿着公論的說法而做的;我們看重忠信,是遵照道理的原因;我們看重勇敢,是因爲能推行正義;我們看重法則,是因爲符合時務。

【原文】

跖之徒問於跖曰:“盜有道乎?”跖曰:“奚啻其有道也?夫妄意關內,中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時,智也;分均,仁也。不通此五者,而能成大盜者,天下無有。”備說非六王、五伯,以爲“堯有不慈之名,舜有不孝之行,禹有淫湎之意,湯、武有放殺之事,五伯有暴亂之謀。世皆譽之,人皆諱之,惑也”。

故死而操金椎以葬,曰“下見六王、五伯,將榖其頭”矣。辨若此不如無辨。楚有直躬①者,其父竊羊而謁②之上,上執而將誅之。直躬者請代之。將誅矣,告吏曰:“父竊羊而謁之,不亦信乎?父誅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誅之,國將有不誅者乎?”荊王聞之,乃不誅也。

孔子聞之曰:“異哉直躬之爲信也,一父而載③取名焉。”故直躬之信,不若無信。齊之好勇者,其一人居東郭,其一人居西郭,卒然相遇於塗曰:“姑相飲乎?”觴數行,曰:“姑求肉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求肉而爲?於是具染而已。”因抽刀而相啖,至死而止。勇若此不若無勇。

紂之同母三人,其長曰微子啓,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紂也,甚少矣。紂母之生微子啓與中衍也尚爲妾,已而爲妻而生紂。紂之父、紂之母欲置微子啓以爲太子,太史據法而爭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紂故爲後。用法若此,不若無法。

【註釋】

①直躬:人名。②謁:告。③載:通“再”。

【譯文】

跖的徒弟問跖說:“盜竊也有學說嗎?”跖回答:“怎麼會沒有呢?妄想竊取屋內財富的,猜中了藏寶地點的人,是聖人;先破門而入的,是勇士;最後纔出來的,是有道義的人;知道行竊時機的,是有智慧的人;能主持平均分配贓物的,是仁義的人,不懂得這五項卻能成爲大強盜的人,天下還沒有。”

備說講起六帝五王的不是,認爲“堯有不慈愛自己兒子的名聲,舜有不孝順父母的行爲,禹有沉溺美色的意圖,湯王有流放桀,武王有殺害紂的事情,五霸有吞併周室,使天下暴亂的陰謀。世上的人都讚揚他們,人人都忌諱說他們的壞話,這是糊塗”。所以備說死的時候還拿着金槌來下葬,說“到了下面見到六帝五王,要將他們的頭敲破”。像備說這樣的辨析還不如不進行辨析了。

《呂氏春秋·仲冬紀》當務講的是什麼道理? 第2張

楚國有個人叫做直躬,因爲他的父親偷了一隻羊就把父親告到了官府上,官府執法將要把他的父親處死。直躬請求代替他的父親去死。將要處決的時候,他告訴官吏說:“我的父親偷了羊,我告發他,不就是誠信嗎?我的父親要被處死,我代替他,不是孝道嗎?誠信而且孝道的人被殺,國家將還會有不被殺的人嗎?”楚王聽了,就不處死他。

孔子聽說這件事說:“奇怪啊!直躬這樣的誠信,是利用了父親的一件事去兩次取得自己的好名聲。”所以直躬的誠信還不如沒有誠信。齊國有看重勇氣的人,一個住在東城邊,一個住在西城邊,忽然在路上相遇,見了面就說:“不如一起喝酒吧?”喝了好幾回後,又說:“不如找點肉吃?”其中一個說:“你的肉?還是我的肉?爲什麼還要到處去找肉呢?只要準備好醬拌肉就行了。”因此,大家抽出刀互相割吃對方的肉,一直吃到死了爲止。

這樣的勇敢還不如沒有勇敢。紂王同母的兄弟有三個,最大的叫微子啓,第二的叫中衍,最小的叫受德。受德就是紂王,十分年輕。紂王的母親生下微子啓和中衍的時候還是妾妃,生下紂的時候已經升爲正妻了。紂的父母想立微子啓做太子,太史根據法典爭論說:“有了正妻的兒子就不可以立妾妃的兒子。”紂王因此成爲了太子。像這樣執行法典,還不如沒有法典。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