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呂氏春秋·孟冬紀》異寶原文是什麼?怎麼理解?

《呂氏春秋·孟冬紀》異寶原文是什麼?怎麼理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呂氏春秋·孟冬紀》異寶賞析,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原文】

古之人非無寶也,其所寶者異也。孫叔敖疾,將死,戒其子曰:“王數封我矣,吾不受也。爲我死,王則封汝,必無受利地①。楚、越之間有寢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惡。荊人畏鬼,而越人信。可長有者,其唯此也。”孫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辭,請寢之丘,故至今不失。

孫叔敖之知,知不以利爲利矣。知以人之所惡爲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也。五員亡,荊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鄭曰:“蓋是國也,地險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與舉。”去鄭而之許,見許公而問所之。許公不應,東南向而唾②。五員載③拜受賜,曰:“知所之矣。”因如吳。過於荊,至江上,欲涉,見一丈人,刺小船,方將漁,從而請焉。

《呂氏春秋·孟冬紀》異寶原文是什麼?怎麼理解?

丈人度之,絕江。問其名族,則不肯告,解其劍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劍也,願獻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荊國之法,得五員者,爵執圭④,祿萬檐,金千鎰。昔者子胥過,吾猶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劍爲乎?”五員過於吳,使人求之江上,則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衆矣,將奚不有爲⑤也?而無以爲。爲矣,而無以爲之。名不可得而聞,身不可得而見,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獻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請曰:“此野人之寶也,願相國爲之賜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爲寶,我以不受爲寶。”故宋國之長者曰:“子罕非無寶也,所寶者異也。”今以百金與摶黍以示兒子,兒子必取摶黍矣⑥;以和氏之璧與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賢者,賢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彌精,其所取彌精;其知彌粗,其所取彌粗。

【註釋】

①利地:肥沃富饒的土地。②許公不應,東南向而唾:許公想讓伍員投奔吳國,但又不敢得罪楚國這個強大的近鄰,所以“不應”,而以向吳國所在的東南方而唾示意。③載:通“再”。④爵:用如動詞,賜予爵位。執圭:春秋時諸侯國爵位名稱。圭:玉製禮器,上尖下方。也作“璉”。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異。天子或諸侯把圭賜給功臣,讓他們執圭朝見,故名“執圭”。⑤奚不有爲:大意是無不爲。奚:何。⑥摶黍:捏成團的黃米飯。兒子:小兒。

【譯文】

古人不是沒有寶物,只是他們看成是寶物的東西跟現在的人不一樣。孫叔敖病了,臨死的時候告誡他兒子說:“大王多次賜予我土地,我都沒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會賜給你土地,你一定不能接受肥沃富饒的土地。楚國跟越國之間有一個寢丘的地方,這個地方土地貧瘠,而且地名兇險。楚國的人都怕鬼,越國人又迷信鬼神吉凶。

所以,能夠長久地擁有的封地,恐怕只有這塊了。”孫叔敖死了之後,楚王果然要賜給孫叔敖的兒子肥美的土地,但是孫叔敖的兒子謝絕了,請求楚王賜予寢丘,因此這塊土地至今沒有被別人佔有。孫叔敖的聰明在於懂得不把世俗的利益看作是自己的利益。懂得把別人厭惡的東西當做自己所喜愛的東西,這就是有道之人不同於世俗之人的原因。

伍員逃亡,楚國緊急追捕他。他登上太行山,遠望鄭國說:“這個國家,地勢險要,百姓多有智慧,但是國君是個平庸的人,不值得跟他謀舉大事。”伍員離開鄭國,到了許國,拜見許公並詢問自己適宜去的國家。許公不回答,向東南方吐了一口唾沫。伍員再拜接受賜教說:“我知道該去的國家是哪裏了。”於是他向吳國進發去了。路過楚國,到了長江邊,想要渡江。

他看到一位老人,撐着小船正要打漁,於是他走過去請求老人送他渡江。老人把他渡過江去之後,伍員詢問老人姓名,老人卻不肯講。伍員解下自己的寶劍送給老人,說:“這把價值千金的寶劍,我把它送給您。”老人不肯接受,說:“按照楚國的法令,捉到伍員將授予執圭爵位,享受萬石俸祿,被賜千鎰黃金。從前伍子胥經過這裏,我尚且不捉他去領賞,如今我接受你價值千金的寶劍幹嗎呢?”伍員到了吳國,派人到江邊尋找老人,已經無法找到了。

《呂氏春秋·孟冬紀》異寶原文是什麼?怎麼理解? 第2張

伍員每次吃飯一定會祭祀那位老人,祝告說:“江上的老人!”天地的聖德大極了,養育的萬物多極了,天地何所不爲?然而天地卻毫無所求。人世間,做了有益於別人的事情,卻毫無所求,名字都無法得知,身影都無法得見,達到這種境界的恐怕只有江邊老人吧!宋國的一個農夫耕地得到了一塊玉石,把他獻給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

農夫請求說:“這是我的寶物,希望相國大人賞臉把它收下。”子罕說:“你把玉石當做寶物,我把不接受別人的贈禮當做寶物啊。”所以宋國德高望重的人說:“子罕不是沒有寶物,只是他看作寶物的東西跟別人不一樣啊!”假如現在把百兩黃金跟黃米飯糰都擺在小孩面前,小孩一定會去抓黃米飯糰;

把和氏璧和百兩黃金擺在鄙陋無知的人面前,鄙陋無知的人定會拿走百兩黃金;把和氏璧跟關於道德的至理名言擺在賢德之人的面前,賢德之人一定會選擇聽取至理名言。他們的智慧越精深,所取的東西就越珍貴;他們的智慧越低下,所取的東西就越粗陋。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