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傳統文化 > 什麼是法家?是什麼樣的思想理念?

什麼是法家?是什麼樣的思想理念?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法家,《漢書藝文志》列爲“九流”之一。法家成熟很晚,但成型很早,最早可追溯於夏商時期的理官,成熟在戰國時期,也是先秦學派中最後出現的一家。

一般認爲,春秋戰國時期的管仲和子產爲法家思想先驅。前期和中期法家有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

什麼是法家?是什麼樣的思想理念?

李悝所編《法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完整法典。戰國末期,韓非對他們的學說加以總結、綜合,集法家之大成。

法、術、勢

商鞅強調“法”,主張國君要明法令,用法律來加強統治。法指健全的法制。

申不害強調“術”,主張國君千萬要注意控制,駕馭臣下和人民的手段。術指駕馭羣臣,掌握政權。

慎到強調“勢”,認爲國君必須加強威勢才能統治天下。勢指君主的權勢。

法家集大成者

戰國末年,韓非子則對商鞅之法、申不害之術、慎到之勢進行了吸收和揚棄,從而形成一個新的法家學說體系。

他認爲:明君如天,執法公正,這是法的作用;駕馭羣臣時,神出鬼沒,令人無從捉摸,這是術的體現;擁有威嚴,令出如山,這是勢的作用。

法、術、勢三者相輔相成,三者不可無一。

法家思想:人性觀

法家主張荀子的性惡論。在法家看來,好利惡害,趨利避害是古往今來人人固有的本性。

韓非認爲,人的好利主要根源於人們的生存需要,他認爲:以腸胃爲根本,不食則不能活。每個人都有欲利之心,人的任何行爲都受好利的本性支配,即使是父子、君臣之間,也是計利而行的。

法家人性論是那個時代的反映,是私有制和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是商品等價交換在人們利益上的反應,也爲法家法治思想提供了理論基礎,在一定意義上講具有歷史進步性。

法家思想:誠信觀

誠信是中國傳統道德規範中的重要內容,帶有普遍的成人立身標準。誠,真心實意,開誠佈公。信,誠實、不疑、不欺。

法家思想:歷史觀

法家,主張銳意改革。他們認爲歷史是向前發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隨歷史的發展而發展,韓非更是提出“時移而治不易者亂”。

什麼是法家?是什麼樣的思想理念? 第2張

法家思想的作用

法佈於衆,法律是君主治理國家的依據,那麼法律就應當以成文的形式出現,並做到公佈於衆,並爭取做到“家喻戶曉”。

法之所以公佈,其目的有二:一是“使萬民知所避就”,能以法律自戒,二是爲了監督官吏公開斷案,防止罪犯法外求情。

依法辦事,要嚴格依法辦事,維護其權威性。任法而治要排除一切人爲的因素,以免“人存政舉,人亡政息”。

刑無等級,法一旦頒佈生效,就必須官不私親,法不遺愛,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則體現了法家公平執法的決心。

保持法律穩定,法家從變法到定法的立場之轉變,只有政法獨制於主,才能達到統一立法權之目的。

法家思想太過於絕對化,不別親疏,不殊貴賤的思想是難能可貴的,但是忽略了情對於人的重要性。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