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戰史祕聞 > 慘絕人寰:日軍旅順大屠城後僅留了36人擡屍體

慘絕人寰:日軍旅順大屠城後僅留了36人擡屍體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其中一個女人,抱着一個小孩子,浮出水面,岸邊的日本兵竟拿刺刀來捅,第二下又捅那個孩子,小孩子被捅到刺刀上,他高高地挑起槍來,搖了幾搖,當作玩耍的東西……日本兵就照屠殺別人的方法,也將這個女人斬成幾段。”

這是當年的目擊者英國人詹姆斯艾倫記載的一段文字,真實描述了中日甲午戰爭中,一段令人髮指的日軍在旅順大肆虐殺中國人的情景。

在這場瘋狂大屠城中,據說全城僅留下36個活口。日軍留下這些人,是因爲需要他們處理屍體,並在其頭上纏上一塊白布,上面用日語寫着“此人不殺”。這支36人的擡屍隊整整工作了1個月,才把屍體聚到一處,屍體焚燒則持續10多天。參與擡屍的鮑紹武多年後回憶:“我們來參加收集屍體時,看到有的人坐在椅子上就被捅死了。更慘的是,有一家炕上,母親身邊圍着四五個孩子,小的還在吃奶就被捅死了。”

這一屠殺事件使戰時傾向日本的西方媒體都忍不住發出“日本國爲蒙文明皮膚具野蠻筋骨之怪獸……今脫文明之假面露野蠻之本體矣”的感嘆。然而戰後日本官方和學術界仍不斷有人堅持說日軍只殺了2000人;或者爲這次屠殺暴行尋找藉口,說這是對清軍虐殺戰俘的報復。

慘絕人寰:日軍旅順大屠城後僅留了36人擡屍體

那麼,被日軍屠殺的人數究竟是2000人,還是20000人?

日軍屠城後是否僅剩下36人的“擡屍隊”?

屠殺僅僅是爲報復清軍“凌辱”的偶發事件,還是有計劃的實施?

讓我們通過史料回顧歷史,再現當年歷史真相……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日軍第二軍於10月24日登陸花園口,隨即佔領貔子窩、金州、大連灣,11月17日日軍從金州出發入侵旅順。清政府苦心建設十六年,投入耗費最巨的旅順口,被李鴻章認爲可以堅守三年,但是僅一天後,竟然完全陷落了。

慘絕人寰:日軍旅順大屠城後僅留了36人擡屍體 第2張

日軍佔領旅順口後進行了慘絕人寰的血腥屠殺,對外卻宣稱旅順屠殺是爲了“報復”清軍的“凌辱”。有日本學者認爲,旅順屠殺之前清軍慘無人道地虐殺日軍,是“旅順虐殺的導火索”。據日本和國外的一些文獻記載“中萬(德次)中尉等11人戰死,當時發生了清兵凌辱日軍屍體事件,對我軍死者削鼻、挖眼和破腹,造成全軍大怒的氛圍。對凌辱的報復情緒導致了旅順屠殺。”

日軍擔任進攻旅順的主力是第一師團,其師團長山地元治中將便是屠城事件的製造者。

據說他在看到被清軍虐殺的士兵屍體時,大叫道:“自今而後,再遇清兵,一人勿許生還!”他的這種情緒對全體士兵來說具有極大的煽動性。

日軍攻進城後,就開始大肆屠殺,不僅清兵一個不留,連平民都一個不放。

美國記者克里爾曼在1894年11月24日的《世界報》中報道,親眼看到當地百姓“跪在(日軍)兵前,……一手以刺刀插入其頭於地上,一手以劍割下頭顱”。

1894年12月1日《泰晤士報》報道稱日軍“殺害捆縛之俘虜或平民,特別是婦女之事,不僅爲歐美各報社記者所目睹,且爲各國自衛隊之軍官乃至英國海軍中將等亦於現場所親見。”

屠城暴行經西方媒體傳播後,舉世震驚。英國《標準報》跟進報道“人們在得悉事件詳情的同時,無不對遠東的暴行感到戰慄、痛心、憤怒”。西方諸國紛紛對日軍予以譴責。

時任伊藤博文內閣外交大臣的陸奧宗光將1894年12月20日的《陸奧聲明》寄給駐各國使節,此文件收錄於《日本外交文書》第945號附件甲號。其中指責旅順事件是“誤傳”,嚴重“損壞我軍之名譽”;指責清軍利用日軍不殺平民,就喬裝成平民對日軍進行攻擊,致使可能誤傷了一些平民。

慘絕人寰:日軍旅順大屠城後僅留了36人擡屍體 第3張

 事實是否如日方辯解所言?

日軍間諜向野堅一在1932年出版的《從軍日記》中記述:當第二軍第一師團長山地元治遇見第三聯隊任意屠殺平民時,不僅未加制止而且囑咐部下對此“不許輕易對外泄漏”。充分證明他對部下屠殺平民的行爲採取了默認和支持的態度。

1994年大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負責“萬忠墓”的清理工作,其詳情記錄於《旅順萬忠墓遷移清理報告》之中。發現“遺骨中既有成年人,也有少年、兒童。有的頭骨片厚僅1毫米,顯系幼兒”的事實,這可以完全駁斥日方的辯解。畢竟,清軍再喬裝打扮也不可能裝成幼兒。

在日本本土,日本政府做到了對屠殺事件真相的成功掩蓋,大本營對隨軍採訪的約130名日籍記者,下達了極端苛峻的“隨軍紀律”,全程監視,一旦發現不合作的記者,立馬給予重罰。當全世界都在譴責日本旅順大屠殺時,日本本土卻在舉行歡慶攻佔旅順的全國大遊行,人人上街高呼萬歲,慶祝勝利。東京股票市場也反彈暴漲。從旅順劫掠的大批“戰利品”被運回國內後,在東京的靖國神社展示,前往觀展的人流絡繹不絕。“戰利品”這個名稱在日本國內成爲時尚,許多商家紛紛推出以“戰利品”命名的新商品,並得到暢銷。

旅順屠殺中清軍與百姓各有多少人,衆說紛紜很難準確統計。

較早記述的被害人數,是在1896年,太倉顧元勳主持“萬忠墓”立碑,碑文銘記“光緒甲午十月,日本敗盟,旅順不守,官兵商民男婦被難者計一萬八百餘名口,忠骸火化骨灰叢葬於此”。

1948年爲紀念甲午戰爭中死難同胞重修“萬忠墓”,《重修萬忠墓碑文》銘載“我同胞之死難者凡二萬餘人”。

兩者數據相差一倍。

據孫寶田實地考察後所著的《旅大文獻徵存》中可得知:擡屍隊所記“實有一萬八千三百餘骨灰,以柳木棺三口盛之,叢葬於白玉山東麓”,另外有家人領走千餘具屍體另行安葬,因此被害者應共計1.9萬多人。

結合這份資料,基本可以推斷出死難者兩萬人較爲準確。那麼,旅順屠城後是否只僅留36人呢?

全市僅剩36人的數字,是英國國際公法學者胡蘭德最早提供的。

然而,在1988年出版的《旅順大屠殺見聞》中,當時參與擡屍的鮑紹武提供證言說:日本人怕屍體腐爛引起傳染病,“就抓了八九十人去擡屍”。另一份資料也支持了前者的說法,《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中光緒二十年十二月十三日的《北洋大臣來電一》記述:“逃到山東既有百餘人等”。

因此,旅順大屠殺後全城僅剩36人的數字,有待歷史學家進一步考證。

無論如何,日軍在旅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是鐵證如山,不容辯駁的。

這場甲午戰爭中的旅順大屠殺,較之南京大屠殺少爲人知,在近代日本侵華歲月中也僅是日軍暴行的冰山一角。歷史教訓不容忘記,客觀史實不容篡改。我們須“勿忘歷史,以史爲鑑”,同時日本也應該深刻反思歷史,才能讓中日兩國人民世代友好下去。

慘絕人寰:日軍旅順大屠城後僅留了36人擡屍體 第4張

“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一》)

警鐘長鳴!

資料附錄:

山地元治:(1841~1897)日本陸軍中將。自幼崇尚武道,性情暴戾。因少時一目失明,人稱“獨眼龍”。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時任第一師團長,率部於遼東半島花園口登陸,同年11月先後攻佔金州城、大連灣、旅順。縱兵虐殺四日.殘害旅順市區無辜平民近2萬人.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旅順口大屠殺慘案。後指揮乃木希典驅兵北上,攻佔普蘭店、復州。1895年1月攻陷蓋平,2月制定遼河平原掃蕩作戰計劃;派兵進佔大石橋,3月攻佔營口、田莊臺。1897年病死。

陸奧宗光(1844年8月20日-1897年8月24日)是日本明治時代的政治家和外交官。又名陸奧陽之助,正二位,勳一等,伯爵。1868年得巖倉俱視的賞識,步入日本政界;後在伊藤博文內閣任外務大臣。有剃刀大臣的外號,1888年任日本駐美公使,兼任墨西哥外交大使。他是近代中日關係史上關鍵性的人物之一,在其外交大臣任內利用朝鮮東學黨起義之機,施展“狡獪”的外交手段,發動了甲午侵華戰爭。因此,這一時期的日本外交也就冠以“陸奧”之名,被稱爲“陸奧外交”。

萬忠墓:位於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九三路23號,白玉山東麓,屬於清代墓地建築。1896年11月,清政府委派直隸候補道員顧元勳接收旅順,由他出面主持建立了甲午戰爭遇難同胞墓,並親書“萬忠墓”刻在一塊石碑上。這裏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連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爲紀念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慘遭日軍殺害的近2萬名中國同胞而建。該館主要分爲基本陳列內容包括“甲午戰爭前的旅順口”、“甲午戰爭與旅順口的陷落”、“震驚中外的旅順慘案”、“旅順萬忠墓”四部分。整個陳列真實地反映了中日甲午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軍在旅順製造慘無人道的大屠殺的罪惡行徑,時刻提醒着人們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來自煮酒君談史的微博 原文地址http://weibo.com/p/1001603862091286072800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