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戰史祕聞 > 隋朝的興起與滅亡:超越國家承載力的暴政

隋朝的興起與滅亡:超越國家承載力的暴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隋朝的建立

楊堅是北周八柱國獨孤信的部下及女婿,其父親楊忠東漢太尉楊震的十三世孫,隋文帝楊堅之父,南北朝時期西魏、北周將領,西魏十二府兵大將軍之一,北周建立後,楊忠歷任小宗伯、大司空、柱國大將軍等,進封隋國公。楊堅繼承爵位後,他的女兒楊麗華是周宣帝的皇后,逐步掌握國家大權。楊堅將北周皇族宇文氏及反對派誅殺殆盡,篡奪皇權。楊堅與宇文氏都出身關隴武將貴族集團,改朝換代只是更換了統治家族而已,並沒有引起國家政局的動盪。

隋朝的興起與滅亡:超越國家承載力的暴政

隋文帝、煬帝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增強中央集權,結束了東晉十六國以來270多年的分裂局面,士族、庶族門第觀念日漸淡化,科舉制、三省六部制、大運河的開闢影響中國歷史長達千年之久,迎來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二個高峯。

二、隋朝的制度改革

全國版圖方面,隋朝再度實現了統一。文帝廢除了西樑的傀儡政權,隨後他派遣晉王楊廣、秦王楊俊和信州總管楊素爲行軍元帥,南下消滅陳朝,結束了中國分裂的局面,再度統一全國。

隋朝的興起與滅亡:超越國家承載力的暴政 第2張

 (一)改革官制。東晉以來多軍人、皇室、門閥主政,魏晉時期的三省制已經名存實亡。隋文帝恢復漢、魏舊制,設置三公、三師、五省等中央機構。三公是太尉、司徒、司空,三師爲太師、太傅、太保,徒有虛名,只是給與大臣以榮譽的虛職。五省即尚書、內史、門下、祕書、內侍,祕書省掌管國家圖書典籍,沒有實權,內侍管理宮廷事務,全部爲宦官,因此負責國家事務的是尚書、內史、門下三省,職權相當於秦朝的丞相。三省相互牽制,內史省是決策機關,門下省負責審議,尚書省是行政機構,負責執行,下設吏部、禮部、兵部、度支(改民部)、都官(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制度開始定型,三省長官共同向皇帝負責。三省六部制度將相權一分爲三,相互制約,決策與執行機構分離,有效的避免權臣篡位。

(二)地方機構,隋煬帝將州、郡、縣三級制改爲兩級,改州爲郡,以郡統縣,改變了東漢以來地方長官權力過大的局面。

(三)官吏任命方面,大小官員由吏部任命,選官權由士族轉歸皇權,結束了士族集團壟斷的局面。

(四)府兵制與均田制向結合,隋朝完成了自西魏、北周以來兵農合一的趨勢,將府兵統兵權集中於中央政府。

隋朝的興起與滅亡:超越國家承載力的暴政 第3張

(五)改定刑律,《開皇律》廢除了北周大量的繁雜苛酷的法令,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階級矛盾。

(六)科舉制度的創立。隋煬帝時期設置進士科考試,寒族子弟可以通過考試進入仕途當官,學而優則仕。科舉的建立結束了士族門閥把持選舉的局面,廣開言路,拓寬了招攬人才的路徑,使寒族子弟得以參加統治政權。科舉考試將選拔官員的權力上交吏部,體現了皇權上升以及門閥士族衰落的格局,符合大一統封建王朝的政治需求。科舉制是隋朝對中國歷史做出最重要的貢獻。

(七)經濟上,頒佈均田令,內容不再敘述,與前朝大體相似,農民獲得的土地增多,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地主土地兼併。

(八)改定賦稅,百姓的賦稅進一步降低。

(九)大索貌閱和輸籍定樣。大索貌閱是在戶籍簿登記年齡、覈對本人容貌,以防詐老詐小逃避租役,鄉黨鄰里相互監督。輸籍定樣是根據標準定戶等大小,從輕繳納稅額,寫在定簿之上。百姓不能逃稅,官員不能徇私,定額比士族地主對其蔭客剝削輕,廣大佃戶脫離士族成爲國家的自耕農,削弱了地主豪強的實力。

上述措施增加了國家的稅收,削弱了地主豪強,加強了中央集權。

隋朝的興起與滅亡:超越國家承載力的暴政 第4張

(十)整頓錢幣和度量衡。

(十一)營建大興(新長安)和東都洛陽,營建舉世聞名的大運河。在政治、經濟上加強對關東、江南地區的控制。

三、隋煬帝的暴政與覆亡

隋朝開創了漢朝以來第二個盛世,但是短命而亡,僅僅立國三十八年,文帝、煬帝之後還有幾個傀儡皇帝,都不得善終。隋朝和秦朝滅亡有異曲同工之處,隋煬帝文韜武略,追求理想化,好大喜功,濫用勞力,耗費國力遠遠超過了國家承載力,導致滅亡。史學上對隋煬帝評價極低,褒唐貶隋,把唐太宗李世民美化成爲完人,將隋煬帝楊廣醜化成爲無惡不作的昏君、暴君。從歷史的角度而言,隋煬帝對中國的推動幾乎無人能及,堪與秦始皇相提並論,被醜化很大程度是由於其是亡國之君,成王敗寇思想嚴重。

 下面是隋煬帝的功勞和其滅亡原因

隋煬帝的功績:

1、統一全國。隋煬帝還是晉王時,作爲主帥統軍滅陳,平定江南,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

2、科舉制度,開創了當時世界最公平的選官制度,開闢了寒族子弟進入政權的路徑,直到清滅亡前夕才廢除。

3、開闢大運河,促進了南北交通與經濟往來,影響中國長達千年之久。

隋朝的興起與滅亡:超越國家承載力的暴政 第5張

4、對外征戰,重新恢復朝貢體系。

但是,隋朝因煬帝的好大喜功而滅亡,營建洛陽、修建大運河,四處征伐,百姓苦不堪言。同時,隋煬帝爲人自負,猜忌心強,引起朝廷內亂,高穎、賀若弼等老臣相繼被殺,幫其登上皇位的親信楊素也逼死,削弱了統治根基。隋末,底層農民發動起義,貴族集團也趁機叛亂,楊玄感(楊素的兒子)、李密(曾祖父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的李弼)以及重新建立政權的李淵(北周八柱國李胡的後代,李淵和楊廣是表兄弟,母親都是西魏八柱國獨孤信的女兒)相繼造反,在內憂外患之中,楊廣被部下宇文化及所殺,隋朝走向滅亡。

倘若隋煬帝早死幾年或是上述豐功偉業少一半,他都能稱得上千古名君。統治者施政超越了國家承載力導致了國家的覆滅,但是我們不能不能因爲隋朝的滅亡而否定其對中國歷史的貢獻。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