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大小金川讓乾隆屢遭挫折沒能拿下,其根本原因是什麼?

大小金川讓乾隆屢遭挫折沒能拿下,其根本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小金川讓乾隆屢遭挫折沒能拿下,其根本原因是什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乾隆爺在他晚年的回憶錄《南巡記》中曾寫道:“吾臨御五十年,凡舉兩大事。一曰西師,一曰南巡”。

兩件事中,南下江南自不必說,此行不止有遊玩之意,還意在探查江南士人的忠誠度;而另一件事“西師”,同江南水鄉的恬靜安逸相比,則多少增添了幾分沉重與苦澀。

大小金川讓乾隆屢遭挫折沒能拿下,其根本原因是什麼?

01苦澀的“西師”

什麼是西師?所謂西師,實際上就是清廷跟西北的遊牧民族(漠西蒙古準噶爾部)與西南地區的叛亂土司等作戰。而西南同西北相比,又更顯棘手。

實際上,乾隆時期對西南的控制程度,已遠遠超出了之前的歷代中原王朝,這多少也有雍正朝名臣鄂爾泰在西南行“改土歸流”(用中央任命的官員去代替地方土著主政)的功勞。

但是,也要看到,鄂爾泰的“改土歸流”效果是極其有限的,因爲在當時四川的西康山區,以及整個西藏,仍是以土著勢力掌控地方政局爲主。他們不服從中央調遣,或陽奉陰違。西康的土司們尤爲如此,他們彼此之間相互攻殺,加劇了地方局勢的混亂。

乾隆對此本是不放心上的,他認爲這些地方實力派之間相互攻殺,自己正可以坐山觀虎鬥,並趁其內鬥兩敗俱傷的時候,把自己的中央勢力安插進去。但是,他想錯了,因爲廝殺不僅會有人出局,還會產生大魚吃小魚的效果,大小金川,便是這樣的“大魚”。

大小金川,位於今四川西北部大渡河上游,靠近打箭爐。打箭爐是內地進入青藏高原的必經之路,之前中央政府派兵入藏,都是由此進入,其戰略意義無須多言。但是,也就是這樣一個地方,竟然崛起了金川這樣一個不安定勢力。說他不安定是因爲他出兵攻掠其他土司的土地與人口,還劫奪來往客商,甚至與清朝的政府軍發生衝突。清廷屢次警告,都無效果。於是,乾隆決定以攻打金川,作爲自己鞏固入藏道路的決勝一步。

大小金川讓乾隆屢遭挫折沒能拿下,其根本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川西地區複雜的山地地形

大金川的土司莎羅奔從探子處得知清廷出動大軍來攻,於是預先堅壁清野,並憑藉地形,修築了大量的戰碉與糧草庫、平房等軍用設施。這些防禦工事有的在明處,有的在暗處,而他自己,則藏匿於當地的刮耳崖,以便操縱全局。

02張廣泗損兵折將

乾隆十分重視這第一仗,因此選派他十分欣賞的貴州總督張廣泗來督師進剿,乾隆十二年春,清軍開始進攻,張一開始先正面進攻山上的戰碉,結果被居高臨下的金川兵打得潰不成軍,之後又以小股部隊穿插於羣山之間,希望藉此將莎羅奔的防禦體系沖垮。不料,由於內奸告密,再加上進攻部隊不熟悉地形等原因,他們大多有去無回,張廣泗因此焦頭爛額,一籌莫展。

爲了儘快結束戰爭,乾隆又派宗室訥親與前川陝總督嶽鍾琪趕往前線,同張廣泗併力進剿。結果,張與嶽鍾琪有私人恩怨,討論進軍計劃的會議上,嶽不發一言。而訥親年輕氣盛,到達前線之初就組織進攻,結果遭遇了和張廣泗一樣的命運。在失敗面前,訥親乾脆也玩起了“無爲而治”,從此一蹶不振。

領導層的不合與懈怠,也波及到了下層將士。由於想不出進攻策略,清軍消極防禦,未提防金川兵偷營劫寨,結果悲劇發生。數千名清軍深夜中被打個措手不及,自相踩踏,潰不成軍,連火器和糧草也丟給了被圍的叛亂者。乾隆從密摺中得知這一系列慘敗,龍顏大怒。

讓乾隆惱怒的,不只是慘敗,還有西南前線清軍所耗費的鉅額錢糧。西南地區山路曲折,地方上又鮮有現成的糧草供補給,因此戰爭成本擡升也不足爲奇。但乾隆受不了了,他決定更換主帥,以儘快打破僵局,結束讓他鬧心的戰爭。

更換的主帥,是他的小舅子傅恆,清宮劇《延禧攻略》裏的傅恆長得細皮嫩肉的,一副公子哥的作派。但真實生活中,傅恆可不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他精明強幹,且有雄心壯志。當他得知自己將被派往打箭爐督師後,激動異常,當即向乾隆表示了自己“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

大小金川讓乾隆屢遭挫折沒能拿下,其根本原因是什麼? 第3張

▲《延禧攻略》中的傅恆

不過,傅恆的一腔熱血並沒有得到施展。當他到達前線後不久,乾隆就改變了主意,決定與大金川叛亂者進行體面的議和。正巧,莎羅奔部此時也因受到戰爭影響,傷亡人員不斷增加,長期荒廢生產活動,力不能支,內部怨聲載道。於是,雙方一拍即合,莎羅奔拆除部分要隘的防禦工事,並歸還之前繳獲的戰利品。乾隆也默許了金川的半獨立地位,第一次金川之役,就這樣草草了結。

大金川超然於中央掌控之外的現實,一直是乾隆揮之不去的心病。第一次攻打金川的戰爭結束後,乾隆曾寄望於慫恿其他土司攻打大金川,以達到消耗乃至於瓦解他的目的。但是,這些土司同大金川相比,實力較弱,而且也不願意爲了討好清廷而得罪這個近鄰。因此,乾隆要想解除金川的威脅,恐怕還得走之前的武力解決之路。

03二打金川,木果木喪師

乾隆三十七年,大金川聯合小金川,再度發動叛亂,他們公然劫掠忠於清廷的土司領地,並殺死了一些零散的清朝官兵。此時,乾隆也將部隊調集就位,來自於湖廣數省的四萬餘官兵進駐打箭爐附近,一場血戰不可避免。

大小金川讓乾隆屢遭挫折沒能拿下,其根本原因是什麼? 第4張

▲乾隆此時已經老了,但平定金川的願望也更強烈了

乾隆不會想到,自己這次所用的主將溫福,還不如之前的張廣泗。溫福貪功心切,打下了幾個戰碉就得意忘形,他命令大軍快速挺進,不但與友鄰部隊——定西將軍阿桂的主力拉開了距離,還把後路留給了新歸降的金川兵與少數本部人馬駐守。這些降軍本就不是真心投降,金川叛軍間諜又祕密混入,趁機加以煽動。於是,他們一哄而起,迅速趕走監視自己的清軍,並把矛頭對準了孤軍深入的溫福部。

溫福還不知道自己已經成了甕中之鱉,由於山路崎嶇,他的主力逐漸分散,爲了聚攏部隊,並觀察地形,他下令手下五千餘名官軍在木果木紮下大營。金川的叛亂頭目僧格桑早已探知了這一情報,更讓他驚喜的是,清軍居然沒有在曾頭溝要隘駐軍,要知道,曾頭溝可是通往溫福後方的通道。機不可失,金川叛軍立即集結,先消滅了曾頭溝附近駐紮的少量清軍,後直撲溫福的大營。

溫福等人哪知道還有這樣一條祕密通道,他們誤以爲金川叛軍早已四散奔逃,沒料想竟然會從天而降,六月七日夜,木果木大營的五千餘名清軍,連同他們的主帥溫福全部被殲,之前曾短暫佔領的要隘也被金川叛軍奪回。

叛軍得手後,意外發現在溫福之外,還有清定西將軍阿桂統領的兩萬餘名主力部隊。僧格桑等想將他一口吞掉,但又因對方人多勢衆,且前後軍相連貫,防範森嚴無從下手。於是,僧格桑等主動向阿桂提出請求,要求其撤軍。阿桂眼看溫福部失利,己方孤掌難鳴,於是也順水推舟,撤出戰場。日後,阿桂的這支部隊得到加強,成爲了最後踏平大小金川的主力。

大小金川讓乾隆屢遭挫折沒能拿下,其根本原因是什麼? 第5張

▲乾隆朝平定大小金川

縱觀乾隆兩次用兵金川,雖然調動軍隊數量龐大,錢糧也沒少出,但爲什麼仍然竹籃打水一場空?

筆者認爲,西南地區複雜的山區地形、前線主帥的選擇失當均是重要原因。

當然,謀事在人,阿桂能夠平安脫險,也正說明了清軍的困難不是無法克服的。只要主將選用得當,不急於冒進,而採取穩紮穩打之法,雖然時間會耗得長一些,可對於龐大的清帝國來說,討平金川、穩定西南應當還是不成問題的。

當然了,這又多少有一些事後諸葛亮了,但乾隆用兵西南所遭遇的挫折之,的確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