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張獻忠爲何寧願放棄湖廣也不願投降李自成呢?

張獻忠爲何寧願放棄湖廣也不願投降李自成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獻忠出身貧苦家庭。從小聰明倔強,跟着父親做小生意,販賣紅棗。他當過捕快,後又來到延綏鎮當一名邊兵。生性剛烈,愛打抱不平,爲此幾乎丟了性命。

明崇禎三年(1630年),張獻忠積極響應王嘉胤的反明號召在米脂起義,自號“八大王”,一作“西營八大王”。次年,參加王自用聯軍,爲三十六營之一。他英勇善戰,很快成爲三十六營的主要首領並以能謀善戰的八大王出名。王嘉胤死後,與李自成等歸附高迎祥,高迎祥稱闖王,張獻忠、李自成號闖將。崇禎八年(1635年)參與滎陽之會,議決進取,獻忠與高迎祥等共攻略東方。不久張獻忠與李自成因矛盾開始分裂,張獻忠率部攻長江流域,李自成攻黃河流域。

張獻忠爲何寧願放棄湖廣也不願投降李自成呢?

崇禎十六年十一月, 張獻忠佔據武昌,稱大西王,其領導的大西軍已經比較穩固地佔領了湖南和江西的袁州、吉安兩府。在這些地方派設了官員,建立了政權,形勢相當可觀。可是,就在這時,張獻忠卻毅然決定率領大西軍主力西進四川,在湖廣、江西只留下微不足道的一點地方武裝,實際上等於自行放棄兩省地方。

張獻忠爲什麼要這樣做?

史籍上說他是害怕左良玉部官軍,才避而入川的。崇禎十年(1637年),遭明軍總兵官左良玉部的進攻,張獻忠的起義部隊嚴重受損,本人也受傷,政治上發生動搖。但也有人認爲這是流寇主義在大西軍中的表現。

張獻忠爲何寧願放棄湖廣也不願投降李自成呢? 第2張

其實,張獻忠之所以率部入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同李自成部義軍的關係不好。他決策向四川轉移正是李自成殲滅孫傳庭部官軍席捲西北地區之時。這時明王朝覆滅的前景已經洞若觀火,大順軍眼看就要着手實現統一全國的大業了。張獻忠非常清楚,他既然不打算併入李自成的大順軍,自己又不甘心向李自成俯首稱臣,那就只有另尋出路

他過去曾經一再進軍四川,對這一帶的地理條件有較深刻的瞭解。

就全國而言,四川偏處一隅,北有秦嶺,東有三峽,都是易守難攻的天險。蜀中又有豐富的人力、物力資源,足可立國圖存。

縱觀歷史,大凡天下大亂之際,在四川建立的割據政權一般都能夠維持得比較長久。所謂“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定蜀後定”,正是這種歷史狀況的簡單概括。

在大順政權行將統一全國的時候,既然不願意放棄自己的獨立地位,張獻忠毅然放棄長江中游地方,遠離他人的臥榻,就是不難理解的事了。

崇禎十七年(1644年)8月9日張獻忠攻破成都,巡府龍文光,蜀王朱至澍及其嬪妃全部自殺身亡,其他官員當了俘虜。義軍進入成都號稱60萬大軍,很快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地區的州、縣,在成都,張獻忠先號稱秦王,接着宣告建立大西國,改元大順。建立健全制度,後稱帝,以成都爲西京,8月16日登基皇位。

清順治三年(1646年),局勢越來越緊張。當部隊到達川北西充縣與鹽亭縣交界處鳳凰山坡時,大西國皇帝張獻忠與清朝親王豪格相遇,兩軍激戰之中,張獻忠中箭身亡。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