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投降清朝也不願歸順李自成,吳三桂是出於什麼考慮?

投降清朝也不願歸順李自成,吳三桂是出於什麼考慮?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軍事人物,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作爲明末清初的重要歷史人物,吳三桂是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崇禎十七年(1644年),在崇禎皇帝去世後,面對李自成的橄欖枝,吳三桂選擇歸降清朝,在山海關大戰中大敗李自成,封平西王。由此,清朝得以突破山海關,入主中原,吳三桂無疑起到了重要作用。基於此,在歷史上,吳三桂的評價,自然是一言難盡了。那麼,問題來了,明朝滅亡後,爲何吳三桂寧願引清軍入關,也不願歸降李自成呢?進一步來說,相對於李自成和大順,清朝有什麼優勢呢?

投降清朝也不願歸順李自成,吳三桂是出於什麼考慮?

首先,崇禎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在襄陽稱新順王,並在河南汝州殲滅明陝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佔西安。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建立大順,年號“永昌”。不久之後,李自成率領大軍攻克京城,推翻明王朝。而在李自成攻破京城前夕,崇禎皇帝自縊,這意味着明朝的正式滅亡。在明朝滅亡後,李自成對把守山海關的吳三桂進行了勸降。不過,面對李自成和多爾袞同時投來的橄欖枝,吳三桂在左思右想之後,最終決定歸降清朝,並聯合多爾袞的八旗兵,以此在山海關之戰等戰役中重創李自成,從而成爲清朝得以入主中原的功臣。對此,在一些人看來,吳三桂之所以站到了李自成的對立面,和陳圓圓有關,也即吳三桂是衝冠一怒爲紅顏,這才歸降了清朝。

對此,在筆者看來,李自成、吳三桂以及陳圓圓之間的糾葛,缺乏正史地明確記載。換而言之,李自成、吳三桂以及陳圓圓之間關係,主要還是《鹿鼎記》等文學作品中的一種說法,缺乏較高的可信度。基於此,筆者認爲吳三桂之所以歸順清朝,而不是李自成,主要原因分爲以下幾點。一方面,在筆者看來,李自成以及其一手建立的大順,實際上和吳三桂是道不同,不相與謀。根據《明史》、《清史稿》等史料的記載,明朝滅亡後,李自成的手下士卒在京城搶掠,臣將驕奢,“殺人無虛日,大抵兵丁掠搶民財者也”。對於李自成和大順來說,無疑是一羣紀律渙散的烏合之衆,甚至可以說是流寇了。

與此相對應的是,明朝崇禎皇帝在位時,吳三桂爲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崇禎皇帝登基,開武科取士,吳三桂奪得武科舉人。不久,吳三桂又以父蔭爲都督指揮。對於出身武將世家的吳三桂,自然看不起、瞧不上李自成及其手下。進一步來說,對於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更是賞罰不分明,而且是一盤散沙,缺乏凝聚力,這促使吳三桂非常不看好李自成勢力的發展前景。打個比方,好比員工跳槽的時候,自然要選擇一家發展前景好的公司,而不是一家管理混亂,缺乏明確前景的公司。在當時,雖然清朝勢力還沒有入主中原,但是,在發展前景上,清朝顯然要高出大順多個檔次,也即二者不可同日而語。

投降清朝也不願歸順李自成,吳三桂是出於什麼考慮? 第2張

最後,另一方面,在筆者看來,在吳三桂下決定時,一些明朝降將無疑起到了一定作用,比如洪承疇、祖大壽等。就洪承疇來說,在明朝末年的戰事中屢立戰功,升任陝西三邊總督。崇禎年間轉任薊遼總督,鬆錦之戰後投清朝,深受皇太極重視。而就祖大壽來說,則是吳三桂的舅舅。1641年(崇禎十四年)農曆三月開始的鬆錦大戰中,祖大壽因援軍洪承疇兵敗,錦州解困徹底無望,於是祖大壽率部降清,後隨清軍入關。對於清朝皇太極、多爾袞等人,無疑非常器重和籠絡這些出自明朝的將領。而這,顯然影響到了吳三桂的決定。基於此,在明朝滅亡後的一片石戰役中,吳三桂聯合清軍擊潰李自成。清兵入關後,攻入京城,多爾袞把年幼的順治皇帝以及朝廷遷到明朝故都,並在之後封吳三桂爲平西王。不過,吳三桂投降清朝,也不過是權宜之計,在康熙皇帝在位時,吳三桂就舉兵造反,發起了三藩之亂。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