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北京保衛戰:于謙粉碎了瓦剌軍企圖奪取北京的野心,明王朝轉危爲安

北京保衛戰:于謙粉碎了瓦剌軍企圖奪取北京的野心,明王朝轉危爲安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于謙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明初, 元順帝妥歡帖木爾被逐出中原, 逃到蒙古草原, 蒙古族亦分裂爲韃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元朝殘餘勢力仍繼續打着元朝的旗號與明朝對抗, 成爲有明一代北部的嚴重邊患。

從朱元璋到朱棣, 不斷派大軍征戰, 特別是明成祖朱棣, 曾先後5次“親征”, 下決心要消滅殘元勢力。經過多次打擊, 使蒙古的韃靼和瓦剌兩大集團受到很大挫折, 在以後的20多年中, 明朝北部邊防基本平靜。明王朝進入中期後,皇帝昏庸, 奸臣當道, 軍隊腐敗, 邊備鬆弛。而瓦剌的勢力卻在不斷壯大。

正統二年 (1437年) , 順寧王脫歡剿滅韃靼部, 又統一了瓦剌部, 擁立元朝皇族後裔脫脫不花爲可汗, 自稱丞相。正統四年 (1439年) , 脫歡死, 子也先繼嗣, 稱太師淮王。他乘明朝大耗國力征討麓川之機, 屢犯塞北, 並大力經略四方, 希圖重建昔日元朝的統治。

北京保衛戰:于謙粉碎了瓦剌軍企圖奪取北京的野心,明王朝轉危爲安

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不顧羣臣勸阻,親率大軍出征。瓦剌軍趁機進攻。明軍倉促應戰兵敗,兵部尚書鄺野、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戰死,英宗被俘,史稱“土木之變”。瓦剌虜去英宗後, 居爲奇貨, 在重軍進逼的同時, 利用英宗陣前要挾, 以謀取軍事上的勝利, 並伴以政治訛詐和經濟索取。

土木之役, 大明天子蒙塵、精騎勁旅盡喪土木,險些使明朝走上北宋的“靖康之難”,明朝似乎要重演宋室南渡的歷史悲劇。

宋靖康元年 (1126年) 八月, 金軍在斡離不和粘軍的統率下, 分兩路南下犯宋。金兵一路攻城掠池, 長驅直入至黃河, 與十餘萬宋兵夾河對陣, 金兵擊戰鼓通宵達旦, 宋兵竟不戰而潰。年底, 金兵臨汴京, 城中宋兵僅數萬人, 一戰即敗, 京師城陷。金許議和, 索鉅額金、銀、帛。靖康二年 (1127年) 四月, 金虜徽、欽二帝、后妃、宗室及百官三千人北去, 北宋亡。宋朝在開國之初, 宋太祖爲防止重現唐朝晚期藩鎮割據的局面, 以文抑武, 奉行“守內虛外’的方針, 邊防力量一直非常薄弱, 最終爲金國所滅。然康王趙構南渡稱帝后, 雖有岳飛、韓世忠等大將屢敗金兵, 奈何趙宋不思進取, 一味求和, 偏安江南, 因而不能收復失地, 使徽、欽二帝客死異域。最後, 更招致亡國於蒙古的下場。

北京保衛戰:于謙粉碎了瓦剌軍企圖奪取北京的野心,明王朝轉危爲安 第2張

十月, 瓦剌也先乘戰勝之餘威, 以送駕還朝爲名, 挾英宗一路破關而入, 重兵直壓北京。明廷接戰報後, 京師立即戒嚴。所幸, 在於謙和主戰派官員的激勵下, 皇太后和景泰帝朱祁鈺打消疑慮, 決心保衛北京。泰帝朱祁鈺命于謙提督各營軍馬, 將士皆受節制。于謙親自披掛甲冑, 站在隊伍前列, 泣以忠義激諭三軍, 人人感奮, 勇氣百倍, 準備迎擊瓦剌軍。

十月十一日, 也先挾英宗直抵北京城下。他原來估計明軍不堪一擊, 北京旦夕可下,及見明軍嚴陣以待, 銳意受挫。十三日, 明軍同瓦剌在得勝門外展開激戰。于謙事先在路邊空舍內設下伏兵, 再派少量騎兵誘敵深入。數萬瓦剌騎兵呼嘯追來,明軍神機營火炮、火銃齊發, 同時, 伏兵驟起, 前後夾擊, 大敗瓦剌軍。也先弟弟孛羅、平章卯那孩中炮而亡, 瓦剌兵死傷慘重。接着, 也先又在西直門和彰義門吃了敗仗。5天激戰, 皆被擊敗, 也先感到沮喪, 瓦剌軍士氣低下。

北京保衛戰:于謙粉碎了瓦剌軍企圖奪取北京的野心,明王朝轉危爲安 第3張

大敗瓦剌軍於北京城下同時,于謙對其施展的一系列誘降、脅和等政治陰謀, 採取毫不示弱地堅決回擊的立場, 迫使也先主動向明求和,送回英宗朱祁鎮。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使明廷避免了重蹈“宋室南渡”的歷史覆轍。

北京保衛戰也重創了蒙古軍隊, 迫使也先退兵。在遭此打擊後, 也先再也沒有實力組織大規模的侵擾明朝北疆的行動, 瓦剌由此一蹶不振。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