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于謙在面對蒙古六十萬大軍壓境 于謙是怎麼贏得京城保衛戰的

于謙在面對蒙古六十萬大軍壓境 于謙是怎麼贏得京城保衛戰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于謙京城保衛戰,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于謙在面對蒙古六十萬大軍壓境 于謙是怎麼贏得京城保衛戰的

明朝北京城保衛戰

明朝是最後一個以漢人爲主的封建王朝,土木堡之變後,也先率領着數十萬蒙古鐵騎,跨過長城,燒殺搶掠。而經歷了土木堡兵敗的明軍,三大營(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精銳盡失,再也組織不起一次像樣的抵抗,也先軍隊如入無人之境,直搗北京城。

兵臨城下,朝野上下,人心惶惶,當時的朝廷分爲兩派,主戰派和南遷派。由於當時城中兵力嚴重不足,只有10萬左右,而且還都是老弱病殘,而且要防守諾大的一個北京城,更是顯得捉襟見肘。因爲當時也先率領的六十萬大軍,只需要集中力量攻打一個城門,城門一破,勝負則分。而北京城卻有九個城門,可見當時形勢之嚴峻啊。

于謙在面對蒙古六十萬大軍壓境 于謙是怎麼贏得京城保衛戰的 第2張

所以當時朝中大臣,爲了各自的性命和官位,大部分都主張南遷。所謂南遷,就是遷回當時的應天府(今南京),是當時朱元璋建國時的國都。如果不南遷而戰敗,則大明亡矣;而如果南遷,則至少可以保留長江以南的土地,而那些大臣們的俸祿和性命卻可以得到保障,真是人不爲己天誅地滅啊。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當時忽必烈率領着蒙古軍隊,逐鹿中原,宋朝南遷,苟延殘喘的南明,終被蒙元所滅。如今的大明,也面臨着相同的選擇。就在朝堂上一邊倒的主張南遷的時候,于謙一聲大喝:打破了一邊倒的局勢。

“主張南遷者,當斬之”

于謙在面對蒙古六十萬大軍壓境 于謙是怎麼贏得京城保衛戰的 第3張

這是出自一個文弱的文官之口。這讓當時的大臣們都嗤之以鼻。卻一語道出了當時的皇帝朱祁鈺心聲。這也是于謙的心聲,想我太祖高皇帝,以布衣之身,橫掃暴元。而今,我大明國力尚在,賊寇囂張,我輩豈能如喪家之犬一般,把半壁江山拱手讓人。我必戰至最後一兵一卒,至死方休。保我大明疆土,護我大明子民。我于謙雖萬死不辭。

于謙在面對蒙古六十萬大軍壓境 于謙是怎麼贏得京城保衛戰的 第4張

于謙臨危受命,時任兵部尚書,總指揮京城保衛戰。雖爲文官,但于謙深諳兵法,如韓信點兵般,調兵遣將,防守京城九門。同時火速調集山東備倭兵,前來勤王。爲了提升明軍士氣,于謙第一道軍令,以攻代守,命令明朝出城迎敵,背水一戰,凡有後退者,後軍斬前軍,後將斬前將。我的天,於大人這是要拼命啊。這下軍隊裏可炸了鍋。本來大家都是決定隨便打打,打不了南遷還能保存性命,這一下子,把這些人的僥倖心理都給攪沒了,只能拼命了。拼命好歹也是個烈士,要是後退被斬了,可就是逃兵了。好傢伙,這於大人,雖然是文官,可這打起仗來,卻是一點都不含糊啊。頓時明士氣大增。

于謙在面對蒙古六十萬大軍壓境 于謙是怎麼贏得京城保衛戰的 第5張

于謙第二道軍令,合理利用明軍的火炮和火銃的有勢,對蒙古鐵騎進行火力壓制。明軍利用剩下的神機營兵力,對進入射程的蒙古軍隊,無差別火力攻擊,使蒙古軍隊傷亡慘重。

于謙在面對蒙古六十萬大軍壓境 于謙是怎麼贏得京城保衛戰的 第6張

于謙第三道軍令,命令土木堡逃回的大將石亨,率領騎兵正面迎敵。在土木堡太監誤軍,敗得太窩囊了,這個石亨早就憋了一肚子的火沒地撒,帶領着明朝鐵騎有怨的抱怨,有仇的報仇。何況明軍將士背後的就是他們自己的妻兒老小啊,爲保護家園而戰,豈有不拼命的道理,反觀也先的蒙古軍,是又各個部落臨時拼湊的聯軍,只是爲了利益爲連在一起的,大部分部落只是想搶劫些金銀細軟就打道回府,誰想客死他鄉啊,於是戰力高低立判。

于謙在面對蒙古六十萬大軍壓境 于謙是怎麼贏得京城保衛戰的 第7張

京城保衛戰,曠日數月,也先軍終因力不從心,撤軍。而保護了大明江山的于謙卻謝絕了皇帝的一切賞賜,只保留了一個虛銜。于謙一心爲國爲民,扶持郕王朱祁鈺暫代皇帝,穩定人心。朱祁鎮復辟後,奸臣徐有貞以不殺于謙,復辟無名爲由,唆使朱祁鎮殺掉了于謙,抄家,子女發配充軍。就在錦衣衛抄于謙的家時,卻無一所獲,只在桌子上放着官服和官帽,也不禁心生嘆惋。

于謙在面對蒙古六十萬大軍壓境 于謙是怎麼贏得京城保衛戰的 第8張

于謙一生光明磊落,在朝可治國安邦,在軍可決勝千里,爲國爲民,鞠躬盡瘁,真可謂是民族英雄是也。于謙之功,名垂千古。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