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明末的北方諸省:北京遠不如南京,長城成廢墟

明末的北方諸省:北京遠不如南京,長城成廢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通過葡萄牙傳教士曾德昭的記載,我們可以通過另一個角度來看到明朝末期中國人的生活。在他的記載中,明朝北方諸省尤其是北京與我們想象的不同,北方逐漸失去中心的作用,且經濟普遍不如南方。

明末的北方省只有六個,分別是河南、陝西、山西、山東、北京和遼東。

河南在影響力上仍然是當時中國的中心,但是這個中心正在沒落,給曾德昭唯一留下的印象是水果很便宜,而且質量上等。

明末的北方諸省:北京遠不如南京,長城成廢墟

陝西在明末已經是一個嚴重乾旱缺水的省份,盛產小麥、大麥、玉米、羊毛和麝香。雖然缺水,但是陝西仍然以河流聞名,這是因爲河流中的砂金含量豐富,因爲當時明朝明令禁止民間開採金礦,所以形形色色的人去陝西淘金,形成了中國版的狂野西部。陝西還是絲綢之路的貿易彙集地, 這讓陝西在北方是最早興盛起來的省份,但是阿拉伯和西域地區的環境惡劣且匪盜衆多,讓這條絲綢之路變得岌岌可危,遠沒有南方沿海省份興盛。(甘肅當時併入陝西)

明末的北方諸省:北京遠不如南京,長城成廢墟 第2張

山西因爲多山且土地貧瘠糧食產量低,且主要以玉米爲主,不過山西盛產葡萄,可以用葡萄釀酒。山西還是最早利用地熱資源的地區,利用“火井”上開的小口就足夠日常生活做飯用。另外在明末山西煤的使用已經很普遍,比起歐洲產的煤,山西煤不僅煤塊大,還易於燃燒,火力持久。

明末的北方諸省:北京遠不如南京,長城成廢墟 第3張

山東在明末是全國最糟糕的省份,齊魯大地連年遭災,尤其是蝗災最爲嚴重,讓山東遍地是饑荒。在1616年的時候,一個年輕人的價錢還沒有一條狗貴。由於當時山東的主業是畜牧業,因此經濟很不發達,遠比不上其他省份。

明末的北方諸省:北京遠不如南京,長城成廢墟 第4張

北京作爲明朝的首都在實質上首先是一個軍事中心,然後纔是政治中心,曾德昭評價北京人“不如一般北方人機敏,但是更善於勞作和打仗”。當時的北京沒有南京的氣派,地方也沒有南京大,但是人口並不少,人口官員和官兵居多。北京不像南方乘轎子,北方官員是必須騎馬的,可笑的是很多文官騎術不行,必須得在兩邊配隨從防止他們從馬上摔下來。

北京的天氣寒冷,比同緯度的歐洲要冷的多,所以冬天水面凍的很結實,即使是馬車都能安全的在上面通過(現在的北京應該遠沒有以前冷)。當時北京的火炕技術發達,曾德昭認爲中國的取暖設施比歐洲好的多,消耗原料少,寒冷的冬天也能保證屋裏溫暖如春,甚至可以讓樹木提早開花。

明末的北方諸省:北京遠不如南京,長城成廢墟 第5張

遼東是明朝的極北之地最知名的特產便是人蔘,人蔘的價錢是它重量兩倍的銀子。遼東也是明長城的所在地,但是曾德昭認爲明長城名不副實,儘管它長達900英里,但是防禦能力有限,起不到阻止蒙古人進攻的作用,並且明末的時候長城已經被東北的各民族毀壞的差不多了,長城更像是一座廢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