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中日甲午戰爭:清軍爲躲日本兵竟然化妝成平民

中日甲午戰爭:清軍爲躲日本兵竟然化妝成平民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日甲午戰爭爲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爲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甲午戰爭以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的爆發爲開端,至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字結束。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爲強大,得以躋身列強。據歷史記載,在甲午戰爭階段,清軍有630,000人蔘加戰役,而日軍只有240,616人,但是在最後清軍傷亡慘重有31,500人陣亡,而日軍一共只有13,306人死傷。那麼在軍隊數量如此懸殊的情況下,日軍竟然能夠對中國帶來如此巨大的傷害,不禁感嘆,當時的清兵到底在做什麼?

官場腐敗

1868年,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脫亞入歐”,開始走上日本明治天皇資本主義道路,國力日漸強盛。而當時的清朝卻正在爲慈禧的萬壽慶典而絞盡腦汁。1888年秋,醇親王弈譞向沿江海各省督撫授意,讓籌資修築頤和園,但他擔心此理由無法擺上檯面,便想出了海軍的名義。各督撫認捐踊躍,共集得260萬兩。該筆“海軍鉅款”最終存入天津的外國銀行和洋務企業,所得息銀用以補貼頤和園工程。除此之外,建園工程還挪用海軍衙門收到的各省“海防捐”共150多萬兩;佔用海軍衙門“閒款”45萬兩;挪用海軍經費正款210萬兩。所以,爲什麼清朝的海軍如此不堪一擊,不難找出原因。丁汝昌、鄧世昌等北洋海軍的犧牲實則是給了頤和園陪葬。

中日甲午戰爭:清軍爲躲日本兵竟然化妝成平民

毫無軍紀

據統計,黃海海戰中,日艦平均中彈11。17發,而北洋各艦平均中彈107。71發。“來遠”艦大副張哲榮在戰後反思:“我軍無事之秋,多尚虛文,未嘗講求戰事。在防操練,不過故事虛行。故一旦兵興,同無把握。”北洋水師後期,軍事訓練形同虛設,常常爲了應付上級視察而弄虛作假。打靶演習時,會“預量碼數,設置浮標,遵標行馳。碼數已知,放固易中”。日本戰時刊物《日清戰爭實記》如此描述清兵的軍容:有將軍攜帶妓女的,有打着蝙蝠傘的,有帶着鳥籠的,隊伍裏有唱歌的,有怒罵的,有快走的,有慢走的,千差萬別、千奇百怪。文武官員十指留着長指甲,任其自然生長,以平時拱手閒坐爲風韻體面。散漫之氣積重難返,任何約束都成了空文。

懦弱無能

據說早期的日軍確實有不殺平民的規定。一方面日本學習西方的軍事,講求打仗的規則,另一方面日本發動侵略的目的在於征服,對沒有公開與之爲敵的所謂“良民”、“順民”,視作最好的征服對象和勞役工具,沒有必要大開殺戒

中日甲午戰爭:清軍爲躲日本兵竟然化妝成平民 第2張

然而,在日軍攻陷旅順時,面對來勢洶洶的敵軍,清軍落荒而逃。他們爲了保命,換上當地百姓的衣服,有的甚至喬裝成婦女,混進逃難的隊伍,清軍“勇”字軍服被丟棄的滿地都是。由於當時將領的臨戰脫逃,直接導致失去指揮的士兵跟着潰逃。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的清軍甚至比百姓逃跑的還要快,當時的清朝直隸提督葉志超男扮女裝一口氣逃出250多公里,星夜兼程,一口氣跑過鴨綠江,讓日軍追到中國境內,當時在日本十分“出名”。

其實,在衆多清軍裝扮成百姓逃跑並非只是因爲懦弱,其中還有一個原因。自古以來,中國便流行“兵不厭詐”的傳統兵法,而這個在當時的清朝也是十分受到推崇的。清軍臨陣換裝民服逃跑,有的甚至僞裝成平民後,再突然襲擊日軍,正是按照傳統兵法所設計的。但是這樣的做法,並沒有瞞過殘忍無比的日軍,之後日軍開始對全城百姓進行了瘋狂的屠殺。根據當時的《紐約世界報》報道,日軍拿下旅順後,燒殺搶掠達4天3夜之久,死難者約2萬人,有36人倖免於難,卻是被日軍留下來埋屍的。而這種做法,也讓日軍爲之後的大屠殺找到了合理的藉口,他們試圖開始掩蓋事實。而清軍當時的這種“換裝逃跑術”把更多的死亡威脅轉嫁到了百姓的身上,帶來了中國歷史上的一樁慘劇。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