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甲午戰爭本可避免 卻因光緒造成了甲午悲歌

甲午戰爭本可避免 卻因光緒造成了甲午悲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一段歷時對於國人來說是不願意述說的,是屈辱的歷史。對於我來說,甲午戰爭是本可避免的,卻因爲光緒的性格逐步走進了歷史的渦輪裏。1894年,這一年發生了甲午戰爭,甲午戰爭歷時差不多八個月,最終以慘敗結束,可以直接說破滅了清朝狂妄的美夢。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爲強大,得以躋身列強。

甲午戰爭本可避免 卻因光緒造成了甲午悲歌

任何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是在一定特定條件下產生,也許就是一小小的蝴蝶效應可能都引起軒然大波。現在我們應該先了解一下光緒決定打甲午戰爭的底氣是什麼。其中的細節我在這就先不提,先來說說主要的情況。

在我們所學的歷史知識體系中,對於晚清政府一直都是烏鴉呀的一片,不是鴉片戰爭就是太平軍義和團,還有八國聯軍、割地賠款,所有不順的都發生在一塊。其實我們都誤解了,在整個清朝末年期間是有33年的好日子的,如果我們生活在那33年裏,就會覺得,這是清朝的中興時代。雖然清朝在1840年爆發了第一鴉片戰爭,1856年太平軍起義、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可以說是一塌糊塗的,但是在1861年一直到1894年中國都是發展的,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可能都會聯想到是大國崛起的景象,也正是這33年裏的歲月給了光緒帝打甲午戰爭的決心。

第一個重要的事件就是1870年代左宗棠收復新疆的事情,當年新疆的阿古柏受沙俄的庇護要獨立新疆,左宗棠前前後後花了三年時間平叛了新疆,直接把造反領袖阿古柏給弄死,但是還有一個地方就是現在叫伊犁的地方還在沙皇的手中。作爲當時的清廷政府當然是不願意丟掉,就先派崇厚談判,可這個人是個草包,竟然被俄國忽悠的簽了字承認。朝廷是當然不願意的,就把草包給殺了,這時左宗棠都準備和沙俄打仗,正好左宗棠和他兒子去談判,竟然把伊犁給要回來了,沙俄可是吃肉不吐骨頭的國家,讓他吐出了伊犁,這在當時來說可是不得了的事情。第二件事就是在1880年代發生了中法戰爭,一個叫馮子材的將軍在鎮南關打退了法國人,直接影響到法國內閣倒臺,通過這兩件事,直接大幅度的提高了中國的地位。在這一段時間之內,日本還是清朝的附屬國,例如在1872年,日本想要在本國開設通商口岸還是要懇請清廷批准。

甲午戰爭本可避免 卻因光緒造成了甲午悲歌 第2張

在這33年間,慈禧和她的親王大臣們還是改革派,開始了洋務運動,向西方國家學習,師夷長技以制夷,新辦工業,增加國庫收入,儲備了一大批海軍軍事人才,同時也強大了軍事裝備,所以這是發動甲午戰爭的底氣和基礎

另外光緒內在的原因,就是親政了,很多事是不需要通過慈禧太后了,光緒這時的心態就是天高任鳥飛,當時才24歲,正是雄心壯志之時。由於從小光緒受到慈禧的壓制,性格上是有點反叛,也就等待着機會急於表現自己,由於受到正統的皇帝教育,對於近代的戰爭及政治決策的判斷就顯得十分幼稚。

在甲午戰爭爆發之前,很多的老臣是不贊成打,其中就包括李鴻章,李鴻章是清楚的,雖然這幾十年軍事裝備大力發展了,但是還是不夠成熟的。光緒他認爲日本是我們的附屬國,小小國家怎麼會幹得過我們呢,光緒帝又比較重視清流,清流是主張打的。比如當時有個叫著名的清流叫文廷式,他就說李鴻章爲什麼不願意打呢,就是因爲他是靠洋人撐起來的,是要保存實力,不肯替國家出力等等,所以光緒一聽就覺得有道理,然後搬來康熙當年征戰 的戰例,學習康熙指揮這場戰鬥。說到這,不得不說一句,用康熙當年冷兵器對戰的方式指揮現代化的戰爭,這必然是要吃虧的。

甲午戰爭本可避免 卻因光緒造成了甲午悲歌 第3張

結局當然是清楚的,就是甲午戰爭失敗,割地賠款,不得不說的一句就是,關於割地這條例,其實是光緒提出來的,光緒知道甲午要失敗了,爲了儘快息事寧人,就向談判的李鴻章說要割地,當時慈禧是不願意的,說如果非要割地那就大不了再回來打一仗。李鴻章在談判時,光緒就讓總理衙門發電報告訴他割地是最後底線,可是電報被日本人破譯了,所以最後簽訂了恥辱的《馬關條約》。

我也只是分析了大概的歷史事件的經過,我不是要抹嘿或者洗白某個人,我對待歷史的態度就是客觀公正的。這場戰爭真正的決策者是光緒,如果光緒能夠理性分析國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採取和平方式把戰火扼殺在搖籃裏。我個人覺得光緒在處理這件事上是比較盲目自大才導致了甲午悲歌!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