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消滅陳友諒以後,朱元璋爲何才稱王?

消滅陳友諒以後,朱元璋爲何才稱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消滅陳友諒以後,朱元璋爲何才稱王?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李淵打進長安以後,很快就稱帝了。可是,朱元璋在起兵以後,卻一直沒有稱帝。不但沒有稱帝,連稱王都。他的謀士高升曾給他提出過一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明確說明,不能夠及早稱王,更不能及早稱帝。

那麼,爲什麼李淵打入長安以後,很快就稱帝了;而朱元璋卻一直不稱帝,直到他消滅陳友諒,纔敢於稱王呢?

李淵之所以很快稱帝,按照歷史記載,是因爲李淵在打進長安以後,立刻就擁戴隋煬帝的孫子楊侑爲皇帝,也就是隋恭帝。一年後,隋煬帝在江都被禁軍將領殺死。隋煬帝死後,僅過了兩個月,李淵就強迫隋恭帝禪讓皇位給他。由此可見,李淵稱帝,顯然是十分迫不及待。

那麼,同樣是打江山,爲什麼李淵迫不及待要稱帝,而朱元璋卻遲遲不稱王。這兩個君王的操作方式,爲什麼不一樣呢?

我認爲,這兩個君王之所以有不同的操作方式,與當時兩個君王所處的情景是不一樣的。

李淵本來是皇親國戚,而且是世家貴族。他在民間老百姓,以及諸侯之中的威望是比較高的,至少是有一定分量的。當李淵打進長安以後,他以隋煬帝昏庸無道爲名,重新立了一個皇帝。李淵的這番操作,事實上是獲得了大家支持的。因爲大家都知道隋煬帝昏庸無道,都在反叛隋煬帝。隋煬帝在那個時候已經變成了過街老鼠,反而支持隋煬帝的人,還受到了大家的唾棄。在這種情況下,李淵另外立一個賢明的皇室成員爲皇帝,而且這個皇室成員還是隋煬帝的孫子。雖然大家都知道,李淵立這麼一個小皇帝的目的是什麼,但是在公義上,李淵是說得過去的。

當隋煬帝已經被殺去世後,李淵當時其實有兩種操作方式:一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一是及時取而代之。李淵採用的方式,就是取而代之。

應該說,李淵的這種操作方式是對的。畢竟李淵本來就是皇親國戚,他就算是要受禪讓獲得皇位,別人也不會太多地質疑他。何況表面上他還是受的禪讓。而假設他採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式,後來再除掉這個天子,可能是很困難的。

所以,李淵爲了有更大的號召力,乾脆稱帝。他當了皇帝以後,天下的諸侯和老百姓,就更加支持他了。

朱元璋的處境和李淵是不一樣的。朱元璋是一個一窮二白的人,出身也不顯貴。他最早也是在郭子興手下幹活,後來才一步一步打上來的。

不過,就算他已經打上來了,他的號召力也是不大的。

當時,真正有號召力的人是三個:一個是元朝皇帝。雖然元朝已經被大家給推翻了,但是還有很多人忠於元朝,他們是不願意元朝被推翻的,他們在極力維護這個舊朝廷。當時北方有非常多的地主武裝,幫助元朝抗擊農民起義者,這也確實說明,元朝的號召力是還存在的。二是小明王。元朝末年,農民起義之所以爆發,是在小明王的父親韓山童的宣傳運作,發動起來的。韓山童有大批的信徒,只是還沒有起義,就被元朝給殺害了。雖然韓山童被殺了,但是影響力在那裏。作爲其兒子的小明王,所獲得的擁護是很多的。三是陳友諒。陳友諒已經在南方提前稱帝了,而且在所有農民軍中,他的實力也是最強的。

總之,朱元璋一開始,就不是那個能夠獲得大家擁戴的人。就算朱元璋在那時候提前稱帝,也不會有更多的人來擁戴他。畢竟當時已經有三個“君王”了。再多一個君王,所起到的作用並不大。

消滅陳友諒以後,朱元璋爲何才稱王?

如果朱元璋硬要擠上去稱王,不但對朱元璋沒有什麼好處,反而可能會引起各方的注意,各種勢力都會把槍口對準他。朱元璋成了大家打擊的對象,他要“悶聲發大財”,就很困難了。

我們看見,當小明王已經落魄,已經差不多要滅亡的時候,朱元璋還想把小明王接過來,依靠小明王的力量來號令天下。這也說明,朱元璋自身是沒有這種號召力的。

應該說,李淵及早稱帝,他的策略是不錯的;朱元璋並沒有及早稱帝,而是緩緩稱王,他的策略也是不錯的。總之,在打江山的道路上,並沒有一套完整的公式可以套用。究竟在什麼時候稱王,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不同的選擇。只要選對了,成功了,都是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