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明洪武年間爲什麼會出現大移民現象?

明洪武年間爲什麼會出現大移民現象?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洪武年間爲什麼會出現大移民現象?一般來說,大移民是因爲瘟疫、戰爭、政治、環境等因素。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洪洞,即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歷史上屬於山西第一大縣。所謂的洪洞大槐樹,就是舊時山西省臨汾市洪洞城北廣濟寺左邊長着的一顆大槐樹。

爲了組織移民,明朝政府在廣濟寺設局駐員,給移民人家核發憑照,也就是辦理移民手續。洪洞大槐樹見證了明代那場移民的風風雨雨。

“移民屯田,開墾荒地”。明朝組織這場大移民的目的很是明確。

明洪武年間爲什麼會出現大移民現象?

在時光流轉中,元代走向末路,各地民不聊生,流民遍野、死者擁路。加上天災不斷,老百姓揭竿而起。在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至至正十年(1350)間,元代共爆發農民起義百餘次。天災加上人禍,老百姓苦不堪言。

“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明朝政權建立之後,必須吞下元代社會留下的苦果。

怎麼辦?移民成爲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出路

山西處於太行山和黃河峽谷之間,北有蒙古,西鄰陝西,東接河北,南望河南,屬於相對穩固的地方。當黃河以北其他地方戰火連天的時候,山西相對安穩,大量流民涌入。山西猶如“諾亞方舟”,成爲當時北方少有的經濟繁盛、人丁興旺之地。

移民輸出,山西自然成爲首選。

洪武年間和永樂年間,朝廷共在山西組織了十八次移民。洪武年間,山西人奉命遷移,多則一年數次,少則三五年一次。永樂年間,山西移民的強度有所減弱,而移民的來源卻更加廣泛,很多人定居山西不久卻也被敕令遷去別處。

明代由湖廣等地前往山西的移民常常是自發行爲,朝廷對這種行爲多有限制。而山西大量向外輸出移民,卻屬於國家行動,朝廷給移民有一定的優惠政策,並組織統一遷徙。

老百姓追求有所居、食無憂的生活,已經安居山西,突然要舉家遷徙,移民們憂心將來的日子,大多對山西戀戀不捨。

要背井離鄉了,駐有朝官的廣濟寺還在那裏,而自己的家卻沒有了。廣濟寺旁邊的大槐樹見證了移民們的依依不捨,見證了移民們離鄉時的哀愁。

鳥有巢歸,而移民們居無定所。參天的大槐樹和樹上密密扎扎的鸛鳥巢穴,成爲移民們的精神家園。

明朝政權安排他們去了河南、山東、京津冀、皖蘇鄂湘、陝甘寧以及晉中、晉北和內蒙古、東三省,遠處到了廣西,計有五百多個縣。

和西漢、隋唐時代的移民相比,明代山西移民的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而明代到底有多少人從山西遷移出去,歷史粗心,沒有詳細記載。但是,我們推斷洪武至永樂的五十年時間裏,山西移民的數量、規模絕對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

明洪武年間爲什麼會出現大移民現象? 第2張

大槐樹成爲洪洞人、平陽人移民的象徵,成爲山西移民的鄉愁。

而隨着時代的變遷,很多遷徙之人只記得自己來自山西,是因爲明代的大移民而來到了如今的駐地,卻不清楚自己到底來自山西的哪裏。而無論他們清楚與否,洪洞大槐樹都還在那,大槐樹在移民們心頭的分量也還在那,因而後來洪洞大槐樹成爲了幾乎所有山西移民的“根”,大槐樹的地位也更加重要。那句“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洪洞大槐樹移民後裔”的說法,如此也變得十分貼切。

事實上,如今的大槐樹已是第三代。最初廣濟寺旁的大槐樹與寺廟一樣,毀於氾濫洪水。後來在乾枯的樹幹旁,樹根又生出第二代大槐樹。可惜後來第二代大槐樹還是漸漸乾枯,並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被風吹倒。

大槐樹記着從前的滄桑,它的生命不屈。果然,第三代大槐樹又在第二代槐樹的北邊慢慢長成,至今很是繁茂。因爲這場移民,明代的戶口大量增加,大量荒蕪的農田再現生機,北方的經濟逐漸得到恢復。

“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世界上最漫長的路是背井離鄉,世界上最悲慼的告別是永別故鄉。洪洞大槐樹,記着從前的風雲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