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明清兩朝文官爲什麼會教武官打仗 這種現象是怎麼出現的

明清兩朝文官爲什麼會教武官打仗 這種現象是怎麼出現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明清文官打仗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文官應該是坐在朝堂之上,議論國家大事;武官則是在戰場上帶領軍隊出生入死,奮勇殺敵。

但在明清兩朝,因軍事方面成就而名垂青史的卻大多是文官。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明清兩朝文官爲什麼會教武官打仗 這種現象是怎麼出現的

原來從北宋開始,皇帝爲了防止地方將領擁兵自重,避免再次出現唐朝末年那種藩鎮割據的局面,開始採用中央集權,以文臣御武將的制度,武官的權限被大幅削弱。此外,爲了防止軍隊中出現個人勢力,統兵將領還經常被更換。上述種種措施確實有效的防範了武官擁兵自重情況的發生,但也導致了北宋軍隊戰鬥力低下,軍紀散漫。後來北方的金國南侵,北宋軍隊被打的潰不成軍,首都開封被佔,宋徽宗、宋欽宗皆成俘虜,北宋滅亡。

南宋吸取了北宋的教訓,開始賦予武將較高的自主權。但如果武將手中的權限一旦超過朝廷的預期,就會受到強力打壓。最典型的就是南宋名將岳飛。由於岳家軍的實力過於強大,皇帝趙構生怕“陳橋兵變”再度上演,於是便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死了岳飛。

明清兩朝文官爲什麼會教武官打仗 這種現象是怎麼出現的 第2張

明朝建立後,沿用了以文制武的制度。同時,朱元璋還殺了大批當初一起帶兵打仗的功勳武將,以加強中央集權。然後分封自己的兒子到各地做藩王,兵權只能掌握在朱家人自己的手中。可沒想到在他死後沒幾年,他的兒子朱棣就搶了他孫子朱允炆的皇位。

朱棣稱帝后,吸取了教訓,不再給藩王任何軍權,所有的軍隊都歸中央調度,皇權得到了高度的集中。同時,朱棣還進一步擡高了文官的地位以制衡武官。

從明朝中期開始,文官集團越來越強大。而且和宋朝不同的是,文官中還出現了不少非常優秀的軍事指揮人才,因此武官的地位愈加被邊緣化。同品級的文武官員見面,肯定是文官趾高氣揚,武官在一邊賠笑。

當時的武官如果沒有文官做靠山,幾乎很難幹成什麼事。名將戚繼光之所以能夠成功掃蕩倭寇,名垂青史,正是因爲背後有了文官胡宗憲、張居正、譚綸等人的鼎力支持。

明朝後期,國家到了風雨飄搖之際。歷朝歷代到了這個階段,都是名將輩出的時刻。明朝同樣涌現了一批名將,但他們中最優秀的清一色都是文官,比如孫承宗、盧象升、袁崇煥,洪承疇(後來投降了滿清)。當然武官中也有一些名將,如吳三桂、祖大壽、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左良玉。不過這些武官的共同點就是操守都不怎麼好。

明清兩朝文官爲什麼會教武官打仗 這種現象是怎麼出現的 第3張

到了清朝時期,統治者同樣認爲武官不靠譜,因此繼續沿用以文制武的制度。

除了開國創業階段外,清朝後來進行的大規模戰爭,最高指揮官不是皇親國戚,就是皇帝親信的文官。至於武官,給文官打打工就可以了,大主意真沒你們什麼事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