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歷史上宋朝科舉文化發展怎麼樣?對藝術有何影響?

歷史上宋朝科舉文化發展怎麼樣?對藝術有何影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啓元朝的朝代。跟着小編一起探尋。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提到金榜題名,即使放到現在,仍然有很多人趨之若鵠。而在古代,金榜題名不僅可以光耀門楣,而且可以平步青雲,步入上流社會。

而宋代是中國戲曲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中國科舉文化發展的重要時期。

因此,不少劇作將“宋朝狀元”納入其中,並隨着朝代的發展,不斷地延續至今。

01

科舉文化的影響

宋代是科舉制度發展的鼎盛時代。不僅錄取人數大大增多,而且考試程序上公平公正,爲平民仕子打開了星光大道。

及第後朝廷恩寵優渥,皇帝臨軒唱名賜第,體現對文人的重視,這份待遇和榮耀是令人豔羨的,“雖將兵數十萬,恢復幽薊,凱歌勞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可及矣。”

金榜題名後不僅自己可以步入上層社會,而且還會光耀門楣。此等殊榮是常人很難企及的。在宋代,科舉考試以選拔優秀人才爲主要目的,不看家世,軍功,這是與前朝大不同的地方,這就激發了文人對科舉考試的追求,社會上掀起一股考試風。

歷史上宋朝科舉文化發展怎麼樣?對藝術有何影響?

真正實現了“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陳母教子》雖爲元代作品,但展現的是宋代的社會風氣。陳母望子成龍,培養出三個狀元郎,實則宣揚讀書入仕以求榮身顯貴的思想。

在宋代就有樑灝八十二歲中狀元的說法,他的一生對科舉考試矢志不渝,借其一人反映當時整個社會對科舉的狂熱追求。

而宋代的科舉考試製度對當時社會的各個方面影響巨大。在科舉制度的影響下,宋代文人逐漸形成了“學而優則仕”的讀書觀,只有勤奮苦讀,纔有機會躋身於上層社會,步入仕途,實現自己“達則兼濟天下”的理想,改變生活現狀。

由此說,宋代的科舉制度改變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方向,成爲了一種人人追崇的社會風尚。在宋代,科舉考試每三年進行一次,因此狀元這一頭銜在宋代變得十分“搶手”,不管是普通家庭的女子,還是富家子女,都想將自己的姑娘嫁給狀元郎。

而那些位高權重的當官人家,更是如此。因爲將自己女兒許配給狀元郎,不僅可以鞏固勢力,還可以進一步發展自己的家族。

再者也促進印刷術、出版事業的發展。宋代不同階層的文人都有公平的機會參與科舉考試,人人熱衷於讀書做官,而且科舉考試的人數多,內容豐富,需要印刷大量的書籍和試卷,這就促進了印刷術和出版物的發展,宋代的活字印刷術至今聞名於世界。

印刷和出版事業的繁盛,推動了宋代經濟的發展。第四,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在科舉制度的引導下,官學和私學逐漸興盛,爲文人士子提供專業的讀書環境,宋代的教育事業得到空前發展,整個社會教育素質都得到了提高。

一種既不是官學也不是私學的教育體制——書院,也在宋代得到鼎盛發展,並貫徹在宋代教育體系的各個方面,無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還有就是豐富了文學作品。科舉制的興盛在文學中得到了反映。科舉考試的場景、文人的苦讀詩書、落魄書生的生活、狀元的負心、與女子的艱辛歷程等等都作爲豐富的題材出現在小說、戲曲等文學作品當中。

後世的科舉制度基本沿襲了宋代所形成的模式和架構,可以說宋代的科舉制度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因此,這一時期的狀元不僅在當時意氣風發,乃至在後期各朝各代也備受關注,宋代的狀元成爲了創作者長期不斷關注的對象。

因此,在宋代科舉文化的影響下,宋代狀元進入到戲曲作品中是必然的。

歷史上宋朝科舉文化發展怎麼樣?對藝術有何影響? 第2張

02

宋金雜劇院本中狀元題材劇目的影響

在宋金時期,中國古典戲曲壇上還未出現專業的戲曲理論著作,沒有形成完整的戲曲理論體系,這一時期的戲曲理論零散地分佈於各種文獻之中。

這時的戲曲理論雖不多、不完整,但這是朝着成熟的方向發展,在戲劇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官本雜劇段數》中記有雜劇名目二百八十種,絕大部分是宮廷演出的劇目。

廖奔先生根據可考情節將這二百八十種劇目大致分了四類:歷史與傳說人物故事、神話和志怪故事、文人仕女的愛情故事、世俗故事。

《院本名目》記有院本劇目七百餘種,王國維先生認爲“其爲金人所作。”廖奔先生也爲其作了劃分:歷史故事、傳說故事、北宋人物類、愛情故事類、民間故事、當朝故事、市井生活類。

從分類來看,《院本名目》的題材範圍要比《官本雜劇段數》廣泛。這兩種文獻資料對後世戲曲創作影響甚大,成爲後世戲曲創作題材的源泉。

科舉制度自成立以來備受社會關注,中舉者被視爲文人界的“明星”,很多文學作品都以狀元故事爲主要題材,戲曲也不例外。在宋金雜劇院本中也有反映科舉、狀元的劇目。

後期作品中的狀元角色是在繼承宋金雜劇角色的基礎上加以改造、創新的。狀元形象早在宋金時期就進入戲曲作品當中,對後世的狀元戲有着深遠的影響。

在宋代,狀元每三年纔出一個,十分搶手。當權者爲了鞏固自己在朝的勢力,一般都欲選擇新進的仕子或有潛力的文人作爲自己的女婿,這是一種常見的社會現象。

《王魁負桂英》中王魁高中狀元后被崔氏看中,另娶名門之女,這一現象不僅出現在宋代,元代作品中也有印記。《荊釵記》中万俟丞相欲擇狀元王十朋爲婿,都是這種社會現象的再現。

這種中狀元題材的作品在宋金雜劇院本中就已經出現,對後世狀元戲的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

03

歷史上宋朝科舉文化發展怎麼樣?對藝術有何影響? 第3張

結語

綜上所述,宋代狀元“入戲”現象絕非是一種偶然現象,這種現象背後蘊含着特殊的文化心理,在戲劇史上有着特殊的意義。

宋代是中國戲曲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中國科舉文化發展的重要時期。宋代的科舉制度在繼承前代模式的基礎上不斷改革和完善,錄取人數增多,考試規模擴大,授官優渥,狀元在這一時期成爲了文人中的佼佼者,被人傾羨的對象,擁有至高的榮耀。

因此,以宋朝科舉制度爲背景的狀元形象,被不斷地塑造在劇作之中,而在我們當下的影視劇作中,也經常能夠看到“宋朝狀元”的藝術形象。

不同時期的作品呈現出不同的特色,宋代負心劇、元代寒士劇、明代儀式劇、清初政治歷史劇,每一種劇種的背後都存在特殊的文化心理,與同時代的科舉制度、政治環境、創作者的影響都有密切的聯繫。

從深層意義上來講,宋代狀元“入戲”現象背後蘊藏了歷史人物向文學形象的演變規律以及文學文學與史實的關係。這在戲劇史上是一朵具有重要意義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