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清軍入關對漢文化有什麼影響?從審美看清朝對中國的影響!

清軍入關對漢文化有什麼影響?從審美看清朝對中國的影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3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清朝文化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清兵入關指的是在明朝崇禎17年,滿洲的八旗軍隊在明朝將領吳三桂的帶領下大舉進入到了山海關之內,最終擊敗了李自成,攻佔了京師,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城。然後建立了以滿洲爲核心的大清王朝。對於清軍入關和大清王朝的歷史貢獻,一直有着很大的爭議,明顯呈現出極端看好和極端看壞的兩種對立觀點,但如果從審美的角度來看,清軍入關對中華文明有何影響?著名學者馮驥才評價一針見血。

清軍入關對漢文化有什麼影響?從審美看清朝對中國的影響!

馮驥才《中國文化正在粗鄙化》:文化的粗鄙化不是從今天才開始的。如果追根溯源,至少有三百年的日益惡化的歷史。它的起點應該是滿人入關(清軍入關)......比較一下華麗外露的清文化與雍容醇厚、平和內斂的明文化,便會看出其中的深層的損害性的變化

傳統觀點認爲,清軍入關之後,滿洲人被強大的漢文化同化,書寫了中原文明的另一個傳奇,最終中原文化雖然軍事失敗,但卻在文化上勝利了,因此清朝的審美,自然延續了中華傳統審美觀。

然而,近些年的學術研究指出,逆向的民族融合——清朝漢人的“滿洲化”現象觸目驚心,當博大精深的漢文化在同化滿洲人時,也被滿洲人粗淺的文化所稀釋。

清軍入關對漢文化有什麼影響?從審美看清朝對中國的影響! 第2張

首先要指出的是,滿洲體系內的漢人數量非常龐大,包括漢軍八旗、包衣旗人、數量龐大的奴隸羣體等。除此之外,還有因滿洲特權吸引了滿洲體系外的漢人羣體等。因此,受到“滿洲化”的漢人羣體很大,應該有千萬數量,這部分羣體受到滿洲審美影響最大,由此對整個漢文化的衝擊就可想而知了。

根據史料記載,清朝不少漢人被滿洲同化的非常深刻,比如“摒棄漢姓,改從滿姓”、學習“國語(滿語)騎射”、風俗習慣滿洲化等。中國人講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連姓氏都改,可見這種逆向同化之深;文化認同的前提是語言認同,學習滿語以及騎射等,其實就已經被同化了;至於風俗習慣等,至今還有遺留,例如設香案、燒旗香、跳大神的滿洲祭祀方式,至今在北方農村還存在。

既然同化是相互的,那麼缺乏審美深度的滿洲文化,必然會讓清朝審美出現退化。尤其滿洲成爲統治者之後,不僅利於滿洲特權,出臺了很多吸引漢人滿化的工作,比如熟練使用滿語的官員優先提拔,越與滿人趨同、越受到重用等,而且統治者具有天然的審美影響力,一舉一動都會影響着帝國的審美。

清軍入關對漢文化有什麼影響?從審美看清朝對中國的影響! 第3張

衆所周知,滿洲女真族雖說歷史悠久(很難考證肅慎、女真、滿人是同一民族的延續),但畢竟只是一個部落而已,人員只有百餘萬,還處於部落奴隸社會階段,沒有形成真正的文明,在文化審美上相對博大精細歷史悠久的漢文化而言,的確比較粗鄙粗俗。當清軍入關建立清朝之後,強調及推廣滿文化時,註定會讓整個中國的審美出現一定程度的退化。

總之,漢文化在所謂的同化滿文化之餘,自己原有的文化傳統被滿文化沖淡了。

關於上述話題,在明清遺留下的文物上得到充分體現。

清朝遺留下的文物,可以明顯的看到庸俗,色彩鮮豔、大紅大紫的華麗外露,與明朝的雍容醇厚、平和內斂相比,後者審美意境無疑更上一籌。

清軍入關對漢文化有什麼影響?從審美看清朝對中國的影響! 第4張

對比明清瓷器、琺琅、傢俱等,審美意境相差非常大,尤其是明清傢俱:明朝傢俱大氣、簡約、高貴、醇厚,一條細微曲線的變化,都能讓人回味無窮,表現的非常精微;清朝傢俱材料貴重,雕刻很細但卻無處不雕,總之奢華而外露,變得庸俗了,就像告訴別人“我就是很有錢”一樣。如今,爲何收藏家喜歡收藏明朝傢俱,而非清朝傢俱,原因就在於此。

在精神遺產上,也表現出明清審美的差別,比如“媽祖”。明朝的媽祖,只是護佑漁民水師出海的安全,但清朝的媽祖,卻從生兒育女、升官發財,到去病消災等,開始無所不能,治眼疾的“眼光娘娘”、治耳患的“耳光娘娘”、治天花與水痘的“斑疹娘娘”,民間崇拜變得不再精細化,而是日益粗陋。中國傳統拜神,往往是相信各司其職,竈神、水神、火神等都很精細化。

清軍入關之後,對中國審美究竟有何影響,如今已經很難100%的說得清,但可以肯定的是,剃髮易服、推行滿語、部落習俗、部落文化等等,都對中國人的審美產生深遠影響,有些一直延續到今天,甚至部分已經成了中國的“國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