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時期的人口爲什麼不曾出現快速增長?制約因素有哪些?

古代時期的人口爲什麼不曾出現快速增長?制約因素有哪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三國人口,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我們國家的人口已經突破14億了,相比較古代而言,人口多了數十幾倍,保持着巨大的人口基數。但在古代時,人口數量僅僅只有幾千萬人,人口的快速增長是在近代才實現的,那在古代制約着人口快速增長的因素是什麼呢?

自周時已有統計,對人口開始重視

據《周禮·秋官》記載:“司民掌登萬民之數……異其男女,歲登下其死生。

歷史上早期的人口統計是按照賦稅的情況來進行統計的,雖然統計不一定準確,但與總人口數應該相差不會太多。周朝時已經有了統計戶籍人口的雛形,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學說就曾提到過對人口的重視,孟子提出了“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的思想,這也是促使人口進行快速增長的原因。

古代時期的人口爲什麼不曾出現快速增長?制約因素有哪些?

戰爭戰亂,動盪的社會環境,制約增長

縱觀古代的人口發展史,可以發現一個很明顯的規律,戰亂及動盪,是制約人口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西漢初期實行了“與民生息”的休養政策,這時候的人口數量開始得到快速增長,漢朝的開創者劉邦初登帝位的時候,這時經歷過長達數年的戰亂,據估計,這時候的人口數量僅僅只有大約1650萬人,在經過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以及在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下,僅僅幾十年的功夫,到了漢武帝時期,人口數量就增長了2.5倍,到達了3600萬人,並且後來不斷增長,直至西漢末年的時候,這時候人口數量已經逼近6000萬大關。

古代時期的人口爲什麼不曾出現快速增長?制約因素有哪些? 第2張

後來到了新莽時期後,由於羣雄亂戰,各地狼煙四起,造成了環境的動盪,以及人口數量的大規模減少,直到東漢初立時,西漢原有的5600萬人就變成2800萬人了,通過這也能看出來,戰亂以及不穩定的社會環境是影響人口增長的重要因素。

這裏有個更爲驚人的事實是,東漢末年,各地混戰嚴重,具體能嚴重到什麼程度,僅百年多的時間,人口數量由東漢後期的5600多萬人,銳減到約767萬人,三國鼎立時甚至更少,當然這只是統計的民戶數量,但也可見羣雄之間混戰的慘烈程度。

糧食的產量少,生產力的低下,制約增長

糧食的產量以及生產力同樣也是制約人口增長的因素,古代生產力低下,以農業經濟爲主,受到生產力的影響,人均耕地面積有限,就是每個人能夠能夠種植管理的土地是有限的,土地就算再多,生產力的低下,也會出現幹不完這些活的情況,導致減產。這時候如果想要提高生產,能做的只能是再度投入勞動力,或者是種植高產量的農作物。

但是古代人口的增長一直伴隨着一個規律“兩高一低”,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以及低增長率,高出生率所帶來的好處被效率低的生產力影響,並且隨着高死亡率,使得糧食的產量幾乎是差不多的,這也就導致了人口的數量一直得不到飛速的增長,在清中期以前,6000萬的人口數量一直是個大關口,人口的數量也是在這個數量左右徘徊,所以說,古代效率低的人均生產力也是制約了人口增長的因素。

古代時期的人口爲什麼不曾出現快速增長?制約因素有哪些? 第3張

能夠高產的糧食作物促使了人口的迅速增長,北宋時期人口能夠破億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推廣了越南占城稻,這種稻穀,與晚稻相結合,能夠達到一年兩熟的情況,提高了糧食的年產量,而產量的增加意味着人口的快速增長。

明朝嘉靖時期,玉米進入了中國,玉米的畝產量比水稻產量高達兩倍之多。但是剛進入中國時,種植的人數不多,後來又在南方試種土豆和紅薯,直至清朝乾隆時期,這三種農作物纔在全國範圍內廣泛種植,並且這種農作物能夠在貧瘠的土地種植,能夠適應各種差的環境,這時糧食的高產量極大地促進了人口的增長,明清時期,也是古代人口急速增長的時期,所以高產量也是制約人口增長的原因。

制約着古代人口增長的還有許多方面複雜的原因,比如古代醫療水平的低下,造成的平均壽命短。土地賦稅制度的影響,按照人口數量收稅,就會減少生孩子的熱情。科技的低下,無法適應一些惡劣的生存環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