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在農耕文明時代,清朝怎麼實現了人口數量的爆炸式增長?

在農耕文明時代,清朝怎麼實現了人口數量的爆炸式增長?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康乾盛世最主要地表現在人口的增長上,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全國人口突破一億五千萬,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三億大關,約佔當時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清朝的人口數量從順治年間的約七千萬爆炸式的在一道光年間增長到了四個億,僅僅只用了一百多年。四個億,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因爲即使按照最高數量估算,清朝之前中國曆朝歷代人口數量最多時期是明朝萬歷年間,但人口總數也不會超過兩億,明朝之前的歷代人口數量更是都沒有過億的記錄,而清朝的人口數量在頂峯時甚至佔到了世界總人口的約三分之一。

在農耕文明時代,清朝怎麼實現了人口數量的爆炸式增長?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清朝人口爆炸增長的這一百多年,西方各國已進入工業化發展的近代社會,但是中國依然處於生產力落後的傳統農業社會。清朝是如何在農耕文明佔主導的古代實現了人口數量的爆炸式增長?

一、高產糧食作物引進,種植技術進步

無論什麼時代,糧食產量都是跟人口數量成正比的,中國自古以來的糧食作物主要就是“五穀”:稻、黍、稷、麥、菽,這些糧食雖然能夠滿足營養需求,但產量和抗災害能力還不夠強,光種植它們無法養活四億以上的人口。

然而,伴隨着新航路開闢和明朝解除“海禁”,土豆、甘薯、玉米等糧食作物在明朝中後期經東南亞傳入我國,並且在清朝得到大面積種植。這些原產於美洲的外來作物具有產量高、適應性強的特點。

以甘薯爲例,明朝後期著名的政治家、科學家徐光啓曾經在《甘薯疏》中寫道:“歲戊申,江以南大水,無麥禾,欲以樹藝佐其急,且備異日也,有言閩、越之利甘藷者,客莆田徐生爲予三致其種,種之,生且蕃,略無異彼土。”明確指出了災年種植甘薯的優點。這些外來作物可以在水土貧瘠的山地生存,直接讓土地的可利用率得到提高,糧食產量隨之上升。

此外,清朝官方還對很多傳統種植技術進行了改進,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糧食的產量。例如,利用水稻喜熱好水的特性在溫度高、天氣溼潤的兩廣兩江地區大力推廣雙季稻,使得“一年兩熟”、“一年三熟”的收穫模式成型,水稻產量上升了好幾個檔次。

二、廢除“人頭稅”,實現人地分離

在中國古代,土地稅和丁稅,土地稅按照土地面積的多少來收取,而丁稅則是按照人口來徵收,俗稱“人頭稅”。這種稅收制度延續了一千多年,直接導致了地主豪強地多人少,納稅少,貧苦農民地少人多卻納稅多的不合理現象的出現。因此,歷朝歷代地主積極虛報瞞報,農民則紛紛隱匿謊報人口進而人口大減,稅收減少。

到了清朝,統治者找到了改變這種現象的好方法:先是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皇帝下詔:“盛世滋丁,永不加賦。”意思是說,從康熙五十一年之後出生的人不再額外徵收丁稅了,將丁稅的總數固定在康熙五十一年。

雍正元年,雍正皇帝又進一步將康熙五十一年固定的丁稅平均分攤到了土地稅之中,不再以人口作爲收稅的標準,加上一些放寬戶籍管理、解放勞動力的配套措施,徹底廢除了“人頭稅”,史稱“攤丁入畝”。

從此以後,人口與土地分離,地主不得不實事求是用地交稅,農民生孩子也放得開了,“黑戶”數量大大減少,最終導致人口迅速增加。

在農耕文明時代,清朝怎麼實現了人口數量的爆炸式增長? 第2張

三、人口活動範圍空前加大

清朝疆域面積遼闊,雖然不是歷朝歷代面積最大的,卻是歷朝歷代控制力最強的。最主要的是,清朝出現了多次向這些邊疆地區大規模人口遷移的情況,例如“湖廣填四川”、“走西口”、“走東口”、“闖關東”等等,到了使得中原王朝人口的活動範圍空前加大,耕地面積增加,人口數量也隨着水漲船高。

四、醫療水平有所提高,人口死亡率略有下降

清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王朝,而中國古代的傳統醫療技術又以經驗總結爲主。因此,清朝所具備的醫療經驗應當是歷朝歷代最多的,故醫療水平有所提高。

例如,明朝隆慶年間,我國發明瞭可以預防天花的人痘接種法,而清朝貴族在入主中原之後深受天花毒害。

例如,清朝豫親王多鐸、順治皇帝均死於天花,康熙皇帝也因年幼感染天花而落下一臉的“麻子”。

因此清朝官方大力推廣人痘接種法,使天花這種傳染病的死亡率大幅下降;明朝後期李時珍編寫的“東方藥物巨典”《本草綱目》總結了中國曆朝歷代的藥物,在清朝人的用藥治病上起到了比較顯著的效果,減少了因用藥錯誤而意外死亡的人數。

不過,清朝的醫療水平仍然停留在古代社會,還存在着非常大的侷限性,只是相對於之前的歷朝歷代有所提高,但還是無法與同時期已經開啓近代醫療技術的西方國家相比。不過,在減少人口死亡率上,提高人口數量上還是有些積極作用的。

清朝鴉片戰爭後的幾十年間,雖然天災戰亂不止,大量人口死亡,但總體還是維持在了一個較高的水平之上,可以說,是清朝奠定了我國作爲人口大國的基礎

然而,人口數量的暴漲卻並沒有解決清王朝的“閉關鎖國”、“重農抑商”、“君主專制頂峯”、“文字獄”、“政治腐敗”等一系列問題,最終導致一個坐擁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大國遠遠落後於世界大潮流,被西方列強肆意欺辱了一百多年,實在是讓今人扼腕痛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