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春秋時期爲什麼會出現百家爭鳴的現象?哪些原因導致的?

春秋時期爲什麼會出現百家爭鳴的現象?哪些原因導致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百家爭鳴,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很多人對這段歷史都是非常瞭解的,現如今我們所說的儒家、道家、墨家等等學說思想,都是誕生在那個時期的,可以說對於後世的思想文化來說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更是有很多的學說代表人物,這也被稱爲諸子百家。但是,春秋戰國時期明明是一個比較動亂的年代,而著書立說這種行爲,如果不是一個平和的年代,爲什麼還能那麼流行呢?

春秋戰國出現的百家爭鳴,對後世影響頗爲深遠,而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的原因,則需要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來分析。

原因大抵可以分爲以下幾點:春秋時期屬於奴隸制轉變爲封建制的過渡時期,爲了完成轉變,在轉型的過渡期出現百家爭鳴的現象,也屬“順理成章”。戰國時期,封建制度正式確立,相比奴隸制,非貴族身份的人更有發聲且從政的機會,這爲“百家爭鳴”的出現,提供了必要條件。諸侯王爭霸,需要先進的“意識形態”來增加自己國家的競爭力,這便將“百家爭鳴”的盛況推向頂峯。

春秋時期爲什麼會出現百家爭鳴的現象?哪些原因導致的?

1、原因之一:春秋時期屬於奴隸制轉變爲封建制的過渡時期

“百家爭鳴”在春秋時期出現,在戰國時期達到高潮,要說原因,便大抵與社會變革有關。

要知道,在春秋以前,夏王朝屬於我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而到了“商朝”,奴隸制發展得有些個極端,君主被當成是“神”在“人間”的使者,奴隸的地位非常低。奴隸被奴隸主無情壓迫與剝削,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奴隸主就剝削奴隸一事顯得“理所當然”,於是,社會中的階級矛盾愈演愈烈,最後終於爆發。

後來周王朝滅掉了商王朝,周公審時度勢,制定禮樂,一方面鞏固君主地位,一方面也告誡君主要“以德配天”,以此警告君主,無德之君將會被“天”厭棄。以此,奴隸主對於奴隸的剝削與壓迫,也就沒有商朝那般殘酷了,階級矛盾相對緩和。

但是,奴隸制終究是奴隸制,即便壓迫與剝削不如從前那般殘酷,但是在奴隸制下,壓迫和剝削一直還在。後來,隨着周天子“失德”,親手打破周公的“禮”,周公的“禮”漸漸沒了束縛能力,社會變革勢在必行。

於是,由西周到春秋時期,奴隸制漸漸向封建制度轉型。這時,社會的變革,則意味着社會的文化將相應轉變。

但是,畢竟奴隸制由來已久,在奴隸制漸漸轉變爲封建制度的這個過程,爲了適應社會大環境的轉變,因爲不同人的不同需要,而社會處於制度轉變時期,且沒有壓倒性力量來決定誰爲主流學說,於是“百家爭鳴”便孕育而生。

也就是說,春秋時期屬於從奴隸制過度爲封建制的特殊時期,而其特殊性則是促使“百家爭鳴”出現的必要條件。

春秋時期爲什麼會出現百家爭鳴的現象?哪些原因導致的? 第2張

2、原因之二:與奴隸制相比,非貴族身份的人更有發聲且從政的機會

爲何春秋戰國時期會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而奴隸制時期卻無法呈現出這樣的局面呢?主要是因爲在奴隸制的社會背景下,能夠發聲和從政的,大抵都是貴族。貴族畢竟還是少數,而奴隸當中,也不乏有頭腦、見識不薄的人。只是因爲奴隸制對奴隸的壓迫實在太大,以至於在奴隸制時期,即便是有人有能力創造一個新學說,也大抵會在那嚴苛的環境下被“扼殺”。

封建制度雖然也有鮮明的社會等級,但是至少讓非貴族身份的人相較而言有了更多發聲和從政的機會。比如春秋戰國時期有名的墨子墨翟,他的墨家思想在當時可謂是十分受人歡迎的,孟子都曾經發出過“墨翟之言盈天下”的感慨。

而這其中的原因,是因爲墨子的一些思想大多都是維護社會底層勞動人民利益的。同時,墨子自身本就是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一員,他是一個出色的工匠,十分擅長打造兵器。這裏提到墨子,首先是因爲他的學說在春秋戰國時期十分有名,對後世也有深遠的影響;其次,便是因爲他是從社會底層勞動人民走出來的思想家。而他之所以能夠做到“墨翟之言盈天下”,與其學說維護的階級有關,同時也多虧當時那個相對開放的社會環境,讓社會地位較低的他,有了發聲並介入各諸侯國政治的機會。

3、原因之三:諸侯王爭霸,需要先進的“意識形態”來增加自己國家的競爭力

而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各代表人物可以這般活躍,與諸侯王的求賢若渴有關。畢竟周天子凋敝,各諸侯國基本處於羣龍無首的狀態。既然都是“龍”,自然是互不相讓了,那麼決定一個“老大”,只是時間問題。

春秋時期爲什麼會出現百家爭鳴的現象?哪些原因導致的? 第3張

誰當“老大”?自然是能力最強的那一個。那麼,春秋戰國時期,也是諸侯國之間的鬥爭到達白熱化的時期。諸侯王面臨的,實則是生死存亡的競爭,要麼被滅掉,要麼,自己成爲“老大”。

而“人才”,無疑是發展國力的重要“寶藏”,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王自然便有些個“求賢若渴”了,期待學識淵博的“人才”來輔佐自己,改善國家治理方案,以期讓國家更加強大。這樣,不僅可以與強敵抗衡,甚至還有徵服各國的可能。

在諸侯國爭霸、諸侯王求賢若渴的情況下,各具特色的思想家便孕育而生,而新思想的誕生,對於諸侯王來說,便能帶來一分傲視羣雄的可能。所以,某種意義上說,“百家爭鳴”,也是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王“求賢若渴”的產物。

4、總結

說了這麼多,我們來個小小的總結,首先,在春秋時期,便是奴隸制轉變爲封建制的過渡時期,而過渡時期,大抵會出現多種各具特色的文化,這時人們處於摸索階段,需要在摸索中確立適合新時期的思想。

其次,而到了戰國時期,雖然社會制度基本確立爲了封建制,但是尚不穩定,再加上諸侯國也處於一個“羣龍無首”的狀態,所以,在諸侯王的求賢若渴下,“百家爭鳴”的出現,並不奇怪。

最後,封建制對於非貴族身份的人,沒有奴隸制那般過於嚴苛的壓迫,在社會動盪的春秋戰國時期,底層的有才之士有了更多的發聲和從政機會,繼而促成了“百家爭鳴”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