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有哪些與李賢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有哪些與李賢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賢(655年1月29日—684年3月13日),字明允,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宗李治第六子,女皇武則天次子。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永徽五年臘月(655年1月)出生,初封潞王。自幼得到良好教育,以“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作爲太子侍讀。容貌俊秀,舉止端莊,才思敏捷,深得父皇李治喜愛。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弘猝死後,冊立爲皇太子, 期間三次監國,得到唐高宗稱讚、朝野擁戴和武后猜忌。 調露二年(680年),以謀逆罪名廢爲庶人,流放巴州。文明元年(684年),武則天廢帝主政後,爲酷吏丘神勣逼令自盡,年僅二十九歲。

垂拱元年(685年),詔復雍王爵位。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年),追贈司徒官爵,以親王禮陪葬乾陵。唐睿宗景雲二年(711年),追諡章懷太子,與太子妃房氏合葬。 曾召集文官註釋《後漢書》,史稱“章懷注”,具有較高史學價值。著有《君臣相起發事》、《春宮要錄》、《修身要覽》等書,如今已佚。

人物評價

章懷太子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頗爲知名而又身世悲慘的皇太子。論出身,他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兩個皇帝的兒子,他的同母長兄雖未即位,死後卻被追尊爲“孝敬皇帝”,兩個弟弟是唐中宗和唐睿宗,妹妹是權傾一時的太平公主。可以說,李賢生活在一個不折不扣的皇權家庭裏,這也註定了他必將捲入政治鬥爭而無法逃脫悲劇的命運。

有哪些與李賢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論才華,李賢則是唐朝皇子中的佼佼者。二十餘歲已能統召帝國傑出的學者們註釋晦澀難懂的《後漢書》,其親筆點評更被後世稱爲“章懷注”而極具文史意義。作爲太子,李賢曾三次監國,並得到高宗褒獎和羣臣擁戴,可見,這個年輕太子堪當大任,是帝國合格的接班人。然而,當時正值他的母親武后政治得意之時,母子二人因此互相猜忌,頗多嫌隙。武后多次以書信方式責備太子,宮中則流傳着太子不是武后親生的謠言,最終太子未能倖免而成爲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千百年來,關於章懷太子的死莫衷一是。兩唐書均在言語間暗示太子是被武后誣陷殺害,《舊唐書·高宗諸子列傳》中評論:“唐年鈞德,章懷最仁,兇母畏明,取樂於身。”稱太子是個品德高尚的孝子,以此駁斥他生前不孝謀逆的罪名,暗示太子是含冤被害。出土的墓誌銘也有影射太子是被冤殺,但都未有明言直接死因。郭沫若曾對此提出自己的看法,認爲章懷之死與武后無關,而是當時的宰相裴炎爲奪權所爲。

總之,不論太子因何被害或者被誰所害,他死於帝國最高權力的爭奪和由此產生的忌恨、陰謀卻大體可以肯定。自古以來爲了奪得皇位,兄弟相殘、父子反目的事情時有發生,這也是古時封建統治的殘酷之所在。

軼事典故

黃臺瓜辭

相傳太子李賢有感於母子親情在權力鬥爭之下已蕩然無存,乃作《黃臺瓜辭》,以藤蔓比喻武后,因四個瓜先後被摘而感傷四兄弟性命朝不保夕,希望武后看後醒悟。(注:史學界對作者是否李賢本人存疑,該詩最早見於李泌勸諫唐肅宗時所說。唐肅宗聽聞後大驚,並稱“朕不知此”,因此也可能是李泌爲達政治目的而自行編造。)

有哪些與李賢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第2張

詩文如下: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尚自可,摘絕抱蔓歸。

憂憤譜曲

章懷太子李賢不僅文史造詣深厚,可能還具備相當音樂修養。《舊唐書·李嗣真列傳》記載了太子被廢前一段插曲。當時李嗣真前往太清觀奏樂,發現曲調十分悲哀,就問道士劉概和輔儼:“這曲子爲何如此哀怨不和諧?”,兩人答道:“這是太子譜的《寶慶樂》。”按理說《寶慶樂》應當歡快喜悅,由太子作出卻充滿悲涼,反映了李賢當時憤懣抑鬱的心情。果然沒過多久,太子即被廢黜。後來劉概將此事講給高宗,高宗也覺得十分驚奇。

叛軍義旗

文明元年(684年),唐高宗駕崩後不久,武后先後廢黜唐中宗、幽禁唐睿宗,完全把持皇唐朝政,這一行爲引致李唐宗室和許多朝臣的不滿。該年,英國公李敬業率先在揚州起事,並找到一個容貌很像故太子李賢的人(李賢已在數月前自盡),欺騙衆人說:“太子李賢沒有死,逃亡在這個城中,他命令我們起兵。”於是借李賢的名義號令天下,打出反武大旗。 [38] 由此可見,武后與太子李賢的母子矛盾已不是宮廷祕密,李賢做太子期間很可能已在朝中甚至民間樹立起一定威望。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