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宣帝劉詢有哪些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漢宣帝劉詢有哪些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詢,即漢宣帝,本名劉病己,字次卿,漢武帝劉徹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西漢第十位皇帝,在位共25年。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巫蠱之禍,襁褓中的劉詢曾下獄,後被祖母史家收養,直到漢武帝下詔掖庭養視,上屬籍宗正。元平元年(前74)昌邑王劉賀被廢后,霍光等大臣將他從民間迎入宮中,先封爲陽武侯,於同年7月繼位,時年十七歲。第二年改年號爲“本始”。本始二年聯合烏孫國大破匈奴,導致匈奴呼韓邪單率衆來朝稱臣。神爵二年,平定西羌,正式將西域納入大漢版圖。黃龍元年十二月,劉詢因病崩於未央宮,葬於杜陵,諡號孝宣皇帝,廟號中宗。

軼事典故

故劍情深

掖庭令張賀爲劉病已娶許平君爲妻,一年以後劉奭出生。又過了幾個月,劉病已被立爲皇帝,封許平君爲婕妤。這時,大將軍霍光的小女兒霍成君沒有出嫁,又和上官太后是親戚。大臣們提議冊立皇后,都傾向於霍光的女兒,卻沒有人開口說話。漢宣帝就下詔說要尋求自己貧賤時的一口舊寶劍,大臣們明白了漢宣帝的心思,就奏請冊立許婕妤爲皇后。冊立皇后之後,依照漢家舊例,皇后的父親或兄弟應封侯。霍光認爲許平君的父親許廣漢是受過宮刑的人,不適合封侯管理侯國,過了一年多才封他爲昌成君。

故劍情深的浪漫典故從此開始流傳,這是中國歷史上一道最浪漫的詔書,一道皇帝對貧女的許諾。

而霍光的妻子霍顯一心想讓女兒霍成君作皇后卻又想不出辦法 。本始三年(前71年),許皇后再度懷孕,要臨產時生了病。霍顯命女醫淳于衍(掖廷護衛淳于賞的妻子)在滋補湯藥中投進毒藥,讓許平君生產後服用。許皇后服用後不久毒發逝世 ,而漢宣帝卻不知內情,非常悲痛,追封她爲“恭哀皇后”,葬於杜陵南園(也稱少陵) 。

霍顯於是爲霍成君做出嫁的衣服,準備進宮的用具,勸霍光把女兒送進宮去,果然霍成君被冊立爲皇后。她揮金如土,與許平君提倡的節儉完全違背。漢宣帝很寵愛她,霍皇后獨擅房寵,沒有爲漢宣帝生下子嗣。地節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漢宣帝爲他舉行了聲勢浩大的葬禮。

地節三年(前67年),漢宣帝立許平君子劉奭爲皇太子。霍顯惱怒異常,指使霍成君毒害太子。霍皇后屢次召見太子賜給他食物,但保姆總是先去品嚐,皇后暗藏毒藥卻無法使用。 後來謀害許皇后的事逐漸泄露出去。地節四年(前66年)七月,霍家設謀叫上官太后爲宣帝外祖母博平君設置酒席,把丞相魏相、平恩侯許廣漢以下的官員召來,讓範明友、鄧廣漢奉太后的制令將這些人拉出去斬首,乘機罷除天子而立霍禹爲帝。此計尚未實施便被發覺,霍雲、霍山、範明友自殺,霍顯、霍禹、鄧廣漢等人被捕捉到。霍禹被腰斬,霍顯及她的幾個女兒兄弟都被處死。

八月,漢宣帝以陰謀毒害太子爲由,廢黜霍成君,令其遷往上林苑的昭臺宮。廢后詔書原文【皇后熒惑失道,懷不德,挾毒與母博陸宣城侯顯謀,欲危太子,無人母之恩,不宜奉宗廟衣服,不可以承天命。嗚呼傷哉,其退避宮,上璽綬有司】。十二年後的五鳳四年(前54年)再度令其遷往雲林館,霍成君自殺,葬於藍田縣昆吾亭東。至此,漢宣帝終於爲髮妻許平君報仇 。

漢宣帝劉詢有哪些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公孫病已立

元鳳三年(前78年)正月,漢王朝發生了兩件神異事件:

一、泰山、萊蕪山之南發出了像是有幾千人在一起的喧閘之聲。百姓去看,只見有塊大石自己豎了起來,此石有一丈五尺高,四十八人合圍那麼粗,入地有八尺深,另有三塊石頭作爲大石的腳。大石豎起後,有幾千只白色的烏鴉飛下來聚集在它旁邊。

二、昌邑社廟中已經枯死倒地的樹活了過來。無獨有偶,上林苑管理園林的官員發現,一株枯了許多年的柳樹復起,更爲奇特的是,這樹上的蟲兒,居然能把樹葉吞食出文字形狀,且讀之成句:“公孫病已立”。

當時有許多人都在猜測,爲什麼泰山上的石頭會自起立?爲什麼上林裏的發現蟲食文?符節令眭弘因曾師從董仲舒,頗學了些經術。他推衍《春秋》大意,認爲:“石頭和柳樹都是陰物,象徵着處在下層的老百姓,而泰山是羣山之首,是改朝換代以後皇帝祭天以報功的地方。如今大石自立,枯柳復生,它們並非人力所爲,造就說明要有普通老百姓成爲天子了。社廟中已死的樹木復生,這就表示以前被廢的公孫氏一族要復興了。”

眭弘也不知道逭公孫氏所在何處,就說:“我的先師董仲舒曾經說過,即使有繼皇帝位並且遵守文德的君主,也不會妨礙聖人受命於天。漢家是堯的後代,有傳國給他姓的運勢,漢帝應該普告天下。徵求賢能的人,把帝位禪讓給他,而自己退位封得百里之地,就像殷週二王的後代那樣,以順從天命。”眭弘請他的擔任內官長的朋友賜替他奏上此書。

當時,漢昭帝還很年幼,由大將軍霍光管理朝政,霍光很討厭此事,就把眭弘的奏書交給廷尉。霍光上奏賜和眭弘妖言惑衆,大逆不道,兩人都判處死刑。

身毒寶鏡

《西京雜記》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漢宣帝幼時被收監在郡邸獄時,胳臂上還佩戴着祖母史良娣編織的彩色圖案的宛轉絲繩,上面繫着來自身毒國的寶鏡一枚,寶鏡像八株錢那麼大。傳說這枚寶鏡能照見妖魔鬼怪,能夠佩戴它的人會得到天神的祝福,因此宣帝從危難中得到了解救。

漢宣帝即位後,每每拿起這枚寶鏡長時間地感嘆嗚咽。他曾用琥珀裝飾的竹筐裝寶鏡,用戚里出產的織成錦(又名斜文錦)包裹。漢宣帝駕崩後,寶鏡不知哪裏去了。

萬里之遙的印度寶鏡出現在西漢並非無稽之談。張騫出使西域時曾身處大夏。並從大夏商人那看見了身毒國的商品 。此鏡或是得於彼時。張騫還朝後或將寶鏡贈與太子劉據,劉據希望長孫病已能逢凶化吉,便讓史良娣編織絲繩,系起寶鏡。

潘岳在《西征賦》中寫道“宗孝宣於樂遊,紹衰緒以中興。不獲事於敬養,盡加隆於園陵。”宣帝乃武帝曾孫,本該四世同堂享骨肉天倫之愛,卻逢巫蠱之禍,襁褓中失怙失恃,全家皆亡,成爲劉氏孤兒。而終身登大寶,卻成爲了真正的孤家寡人。面對長輩遺物,卻物是人非無從盡孝,只能興建園陵以寄哀思,令人無限唏噓。

漢宣帝劉詢有哪些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第2張

歷史評價

丙吉:“通經術,有美材,行安而節和。”

霍光:“操行節儉,慈仁愛人。”

劉向:“中宗之世,政教明,法令行,邊境安,四夷親,單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樂,其治過於太宗之時,亦以遭遇匈奴賓服,四夷和親也。”“然文帝之節儉約身,以率先天下,忍容言者,含咽臣子之短,此亦通人難及,似出於孝宣皇帝者也。如其聰明遠識,不忘數十年事,制持萬機,天資治理之材,恐文帝亦且不及孝宣皇帝。”

班固:“孝宣之治,信賞必罰,綜覈名實,政事、文學、法理之士鹹精其能,至於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間鮮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稱其職,民安其業也。遭值匈奴乖亂,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單于慕義,稽首稱籓。功光祖宗,業垂後嗣,可謂中興,侔德殷宗、周宣矣!”

荀悅:“中宗明明,寅用刑名。時舉傅納,聽斷惟精。柔遠能邇,燀耀威靈。龍荒朔漠,莫不來庭。不承祖烈。尚於有成。”

崔駰:“近孝宣皇帝明於君人之道,審於爲政之理,故嚴刑峻法,破奸軌之膽,海內清肅,天下密如。薦勳祖廟,享號中宗。算計見效,優於孝文。”

蔣濟:“宣帝受六世之洪業,繼武昭之成法,四夷怖征伐之威,生民厭兵革之苦,海內歸勢,適當安樂時也。而以峻法繩下,賤儒貴刑、名,是時名則石顯弘恭之徒,便僻危險,杜塞公論,專制於事,使其君負無窮之謗也。如此,誰果亂宣帝家哉?向使宣帝豫料柱石之士,骨鯁之臣,屬之社稷,不令宦堅秉持天機,豈近於元世棟橈榱崩,三十年間,漢爲新家哉?”

李邈:“呂祿、霍禹未必懷反叛之心,孝宣不好爲殺臣之君,直以臣懼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

劉淵:“中宗孝宣皇帝搜揚俊乂,多士盈朝。是我祖宗道邁三王,功高五帝,故卜年倍於夏商,卜世過於姬氏。”

虞世南:“漢宣帝起自閭閻,知人疾苦,是以留心聽政,擢用賢良。原其循名責實,峻法嚴令,藎流出於申、韓也。古語云:圖王不成,弊猶足霸;圖霸不成,弊將如何?光武仁義,圖王之君也;宣帝刑名,圖霸之主也。今以相輩,恐非其儔。”

司馬光:“帝興於閭閻,知民事之艱難。霍光既薨,始親政事,厲精爲治,五日一聽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職奏事,敷奏其言,考試功能。侍中、尚書功勞當遷及有異善,厚加賞賜,至於子孫,終不改易。樞機周密,品式備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及拜刺史、守、相,輒親見問,觀其所由,退而考察所行以質其言,有名實不相應,必知其所以然。常稱曰:庶民所以安其田裏而亡嘆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訟理也。與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以爲太守,吏民之本,數變易不安;民知其將久,不可欺罔,乃服從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輒以璽書勉勵,增秩、賜金,或爵至關內侯;公卿缺,則選諸所表,以次用之。是以漢世良吏,於是爲盛,稱中興焉。”“以孝宣之明,魏相、丙吉爲丞相,於定國爲廷尉,而趙(廣漢)、蓋(寬饒)、韓(延壽)、楊(惲)之死皆不厭衆心,其爲善政之累大矣!”

漢宣帝劉詢有哪些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第3張

錢時:“宣帝親政而以太守吏民之本,可謂知所務矣。夫太守數易,豈止下不安而已乎。是故,欲致治,非久任不可。欲久任,非擇賢不可。數遷數易,如寄傳舍,政何由成,化何由洽也。至有治理效則璽書勉勵,增秩賜金,公卿闕則選諸所表,以次用之,此意尤善。伯禹后稷以至康叔蘇忿生之徒,皆由諸侯而入爲公卿,此古制也。宣帝致中興之治,其有以哉。惜乎!所謂良吏止漢世人物,而治亦止於漢耳。”

陳普:“不將法律作春秋,安得河南數國囚。莫道漢家雜王霸,十分商鞅半分周。鬥雞走狗登皇極,覽德毛從何許來。漢室欲開新室業,王陽分合守蒿萊。渭橋夾道上瑤卮,甲館畫堂開禍基。甘露三年造新室,不鬥飛燕入宮時。孝宣不召山陽守,痛在糟糠不下堂。家國莫先笞已子,漢人空識抱成王。”

趙秉忠:“後世語精明者,首推漢宣,彼其吏稱民安,可爲效矣!”

盧弼:“漢宣帝即位,年方十八,以久在民間,習知霍氏專恣。然當霍光稽首歸政,猶謙讓委任,迨光歿後,始親政事。禹、雲謀逆,鹹服其辜,誠不愧爲中興令主。”

呂思勉:“宣帝是個舊勞於外的人,頗知道民生疾苦,極其留意吏治,武帝和霍光時,用法都極嚴。宣帝卻留意於平恕,也算西漢一個賢君。”

楊樹達:“然則元帝之信任(弘)恭、(石)顯;成、哀時外戚之貴盛,其源皆自宣帝啓之。當漢極盛之時,已伏家國覆亡之漸,此亦讀史者所宜知也。”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