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後世如何評價漢光武帝?他有哪些軼事典故?

後世如何評價漢光武帝?他有哪些軼事典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秀,即東漢光武帝,字文叔,漢高祖劉邦九世孫,中國歷史上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東漢開國皇帝,在位共32年。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新朝王莽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爲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公元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於洛陽。元二年(57年)二月戊戌劉秀去世,享年六十二歲,諡號光武,廟號世祖,葬於原陵。

人物評價

東漢三國

馬援:①前到朝廷,上引見數十,每接燕語,自夕至旦,才明勇略,非人敵也。且開心見誠,無所隱伏,闊達多大節,略與高帝同。經學博覽,政事文辯,前世無比。②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馮衍:皇帝以聖德靈威,龍興鳳舉,率宛、葉之衆,將散亂之兵,歃血昆陽,長驅武關,破百萬之陳,摧九虎之軍,雷震四海,席捲天下,攘除禍亂,誅滅無道,一期之間,海內大定。繼高祖之休烈,修文武之絕業,社稷復存,炎精更輝,德冠往初,功無與二。

張純:興於匹庶,盪滌天下,誅鋤暴亂,興繼祖宗。

班固:於時之亂,生民幾亡,鬼神泯絕,壑無完柩,郛罔遺室,原野厭人之肉,川穀流人之血,秦、項之災猶不克半,書契已來未之或紀也。

劉莊:陛下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性之福,願頤愛精神,優遊自寧。

劉傑:帝英勇明斷,折棰笞寇之言至是驗矣,豈在窮兵黷武以逞哉?斯民世祀而不忘,固宜。恭惟聖朝海宇寧謐,桴鼓不驚,居者無輸饋之勞,行者無征戰之苦。昔之變亂服色,晝戰夕糒;今其子孫飽食暖衣,耕田鑿井,熙熙皞皞,不知帝力之何有,顧不勝歡。

曹植:夫世祖體乾靈之休德,稟貞和之純精,通黃中之妙理,韜亞聖之懿才。其爲德也,聰達而多識,仁智而明恕,重慎而周密,樂施而愛人。值陽九無妄之世,遭炎光厄會之運。殷爾雷發,赫然神舉。用武略以攘暴,興義兵以掃殘。神光前驅,威風先逝。軍未出於南京,莽已弊於西都。夫當此時也,九州鼎沸,四海淵涌。言帝者二三,稱王者四五。鹹鴟視狼顧,虎超龍驤。光武秉朱光之巨鉞,震赫斯之隆怒,其盪滌兇穢,剿除醜類,若順迅風而縱烈火,曬白日而掃朝雲也。爾乃廟勝而後動衆,計定而後行師。故攻無不陷之壘,戰無奔北之卒。是以羣下欣欣,歸心聖德。量力則勢微,論輔則力劣。卒能握乾圖之休徵,應五百之顯期。立不刊之遐跡,建不朽之元功。金石播其休烈,詩書載其勳懿。故曰光武其優也。

諸葛亮:曹子建論光武:將則難比於韓、周,謀臣則不敵良、平。時人談者,亦以爲然。吾以此言誠欲美大光武之德,而有誣一代之俊異。何哉?追觀光武二十八將,下及馬援之徒,忠貞智勇,無所不有,篤而論之,非減曩時。所以張、陳特顯於前者,乃自高帝動多疏闊,故良、平得廣於忠信,彭、勃得橫行於外。語有‘曲突徙薪爲彼人,焦頭爛額爲上客’,此言雖小,有似二祖之時也。光武神略計較,生於天心,故帷幄無他所思,六奇無他所出,於是以謀合議同,共成王業而已。光武上將非減於韓、周,謀臣非劣於良、平,原其光武策慮深遠,有杜漸曲突之明;高帝能疏,故陳、張、韓、周有焦爛之功耳。

薛瑩:①寬博容納,計慮如神。②十數年間,掃除羣兇,清復海內,豈非天人之所輔贊哉?③皆有冀於非望,然考其聰明仁勇,自無光武儔也。

後世如何評價漢光武帝?他有哪些軼事典故?

兩晉南北朝

司馬彪:①至於光武,承王莽之篡起自匹庶,一民尺土,靡有憑焉。發跡於昆陽,以數千屠百萬,非膽智之主,孰能堪之?②號稱中興,雖初興者,無以加之矣。③中國既定,柔遠以德,愛慎人命,下及至賤,武功既抗,文德術修。

石勒: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脫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司馬昱:漢世祖雄豪之中,最有俊令之體,賢達之風。

袁山鬆:數年之間,廓清四海,雖曰中興,與夫始創業者,庸有異乎,誠哉馬生之言,固已寥廓大度,同符高祖。又等太宗之仁,兼孝宣之明,一人之體,其殆於周,故能享有神器,據乎萬乘之上矣。

《後漢書》:帝雖身濟大業,競競如不及,故能明慎政體,總欖權綱,量時度力,舉無過事,退功臣而進文吏,戢弓矢而散馬牛,雖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

贊曰:炎正中微,大盜移國。九縣飆回,三精霧塞。人厭淫詐,神思反德。光武誕命,靈貺自甄。沈幾先物,深略緯文。尋、邑百萬,貔虎爲羣。長轂雷野,高鋒彗雲。英威既振,新都自焚。虔劉庸、代,紛壇樑、趙。三河未澄,四關重擾。神旌乃顧,遞行天討。金湯失險,車書共道。靈慶既啓,人謀鹹贊。明明廟謨,赳赳雄斷。於赫有命,系隆我漢。

唐宋

李世民:朕觀古先撥亂反正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武年三十三。

李靖:獨能推赤心用柔治保全功臣,賢於高祖遠矣。

司馬光:自三代既亡,風化之美,未有若東漢之盛者也。

何去非:英雄若世祖者,爲難及也。

蘇軾:予觀漢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殺人者致之,其餘殺人愈多,而天下愈亂。

蘇轍:東漢光武,才備文武,破尋邑,取趙、魏,鞭笞羣盜,算無遺策,計其武功若優於高帝。

葉適:光武匹夫徒手而得天下,其難有甚於高祖。

陳亮:自古中興之盛,無出於光武矣。奮寡而擊衆,衆弱而復強,起身徒步之中甫十餘年,大業以濟,算計見效,光乎周宣。

後世如何評價漢光武帝?他有哪些軼事典故? 第2張

元明清

郝經:①光武復汛掃僞妄,振踣植僨,以帝王之學潤色皇度,賁若草木,復垂統二百年。②光武之興,條理、文獻遂軼西京。幾於三代,篤實輝光,基命以德,溫純縝密,服天下以柔道。雖則中興,同夫創業。③文德軼於高帝,中興功烈,邃古所無。於乎盛哉!④終我四百,作成政治,保佑民命,風化之美同於先王,則其功又有大於高帝者焉。”

陳櫟:天下已定,用偃武修文,投戈講藝,息馬論道,自隴、蜀平後,非緊急不復言兵。審黃石以存苞桑之誡;閉玉關以息西域之質。數引公卿郎將講論五經,修起太學,務用安靜。廣求民謨,除王莽之繁文,還漢家之輕法,三十年間,四夷賓服,家給人足,政教清明,功業可謂盛矣。

王泰來:光武天錫義勇,神運機智,戡定禍亂,削平天下,海內蒙恩,德至渥也。

胡一桂:退功臣而進文吏,戢弓矢而散馬牛,斯亦止戈之武焉。加以身衣大練,色無重彩,耳不聽鄭衛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宮房無私愛,左右無偏恩,損上林池御這官,廢騁望弋獵之事,勤約之風,行於上下。是以三十年間,四夷賓服,百姓家給,政教清明。

朱元璋:惟漢光武皇帝延攬英雄,勵精圖治,載興炎運,四海鹹安。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王夫之:①光武之得天下,較高帝而尤難矣!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獨焉,而宋太祖其次也。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②光武之神武不可測也。③光武以支庶之餘,起於南陽,與其人士周旋辛苦、百戰以定天下,其專用南陽人而失天下之賢儁,雖私而抑不忘故舊之道也。”“任爲將師而明於治道者,古今鮮矣,而光武獨多得之。

趙翼:是光武諸功臣,大半多習儒術,與光武意氣相孚。蓋一時之興,其君與臣皆一氣所鍾,故性情嗜好之相近,有不期然而然者,所謂有是君即有是臣也。

近現代

梁啓超:漢尚氣節,光武、明、章,獎厲名節,爲儒學最盛時代,收孔教復甦之良果。尚氣節,崇廉恥,風俗稱最美。

毛澤東:①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②人常說“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劉秀是個例外,十年不鳴,一鳴驚人。他在家讀書,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轟轟烈烈,白手起家,創建了一個新的王朝。

范文瀾:劉秀本人兼有太學生、貴族、豪強三種身份,他的文武部署也全是這三種人。這個以南陽豪強集團爲主體的劉秀軍,在政治上有優勢,在軍事上有謀略,再加上禁止擄,爭取民心,這就決定了它的必然勝利。劉秀是地主階級的代表,自然是農民起義軍的死敵。但是他也代表着社會的共同要求,完成了國家統一的偉大事業。他在推倒王莽的戰爭中,在削平割據的戰爭中,都起了極大的作用,因之,他是一個對當時歷史有着重要貢獻的傑出人物。

黃留珠:在中國的歷代帝王中,漢光武帝劉秀是唯一一個同時擁有“中興之君”與“定鼎帝王”兩項頭銜的皇帝。劉秀的“中興”,是重建了一個新的王朝,只不過這個新的王朝仍然沿用了“漢”的稱謂罷了。

南懷瑾:在中國兩千年左右的歷史上,比較值得稱道,能夠做到齊家治國的榜樣,大概算來,只有東漢中興之主的光武帝劉秀一人。

後世如何評價漢光武帝?他有哪些軼事典故? 第3張

軼事典故

安知非僕

據《東觀記載》,公元前5年1月15日的夜裏,光武帝劉秀出生在洛陽縣城,也就是今天的蘭考縣境的座行宮裏。這時候,劉秀的父親劉欽是洛陽縣令。這座行宮原是接待皇帝用的,自從漢武帝位過後就封閉着,因爲妻子臨產沒有合適的地方,劉欽也就顧不得許多,讓妻子信進了行宮。據說,劉秀降生之時,紅光照徹行宮。而在洛得縣內,當年又有嘉禾生長,一莖生出九穗。劉欽爲此給孩子起名“秀”,因他是第三個兒子,所以字“文叔”。

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劉秀年少時,只是個沒落皇族、一介布衣,劉秀曾經去長安求學,在街上看到執金吾走過,場面甚是壯觀、闊氣,大爲感嘆,於是做了一篇關於理想的作文:“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這句話廣爲流傳,日後成了千古名言,引發了許多“亂世梟雄”的共鳴。劉秀與陰麗華的愛情故事也千古傳頌。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劉秀登基爲帝后,派大將馮異率軍西征,敉平赤眉軍。赤眉佯敗,在回溪之地大破馮軍。馮異敗回營寨後,重召散兵,復使人混入赤眉,然後內外夾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後,劉秀下詔獎之,謂馮異初雖在回溪失利,但終能在澠池獲勝。可謂在此先有所失,後在彼終有所得,當論功行賞,以表戰功。

安知非僕

光武帝還是一個普通百姓時,與姐夫鄧晨到別人家去做客,當時大家看到讖書中說:“劉秀當爲天子”。旁邊的有些人說:讖書所說的劉秀肯定是國師公劉秀(當時新朝的國師公劉歆恰巧剛剛改名爲劉秀)。可當時在場的劉秀卻說:“怎麼就知道這讖書中所說的要當天子的劉秀不是指的我呢?”,結果引起了衆人的鬨笑!劉秀登基後的第三年,與鄧晨一起談及往事,鄧晨從容的對光武帝說:“僕竟然做到了”,光武帝聽後大笑!

西漢末年,讖書極爲流行,王莽代漢就是用讖書中的話語作爲其理論依據,實際上讖書乃是封建統治階級欺騙天下百姓的一個工具而已,其荒誕不經,毫無依據可言。新朝末年,天災不斷,人心思亂。而新朝的國師公、古文經大師劉歆精通讖緯,剛剛改名叫做劉秀,故大家猜測讖書中所說的“劉秀”乃是國師公劉歆。劉歆乃是西漢末年的大儒,才學淵博,德高望重,爲王莽代漢立下了大功。

後世紀念

劉秀公園在高邑縣城南2華里的花園村村南。設立該公園是爲了史紀傳說中的“劉秀登基”。史料記載,公元25年,劉秀於此千秋臺登基稱帝,欲開創其千秋霸業,故曰:“千秋臺”。

陵寢墓地

漢光武帝陵,古謂原陵,原陵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陵墓,位於河南省孟津縣白鶴鄉鐵榭村。當地亦稱“漢陵”,俗稱“劉秀墳”。

漢光武帝陵位於洛陽市北20公里處的孟津白鶴鄉。漢光武帝陵古謂原陵,俗稱漢陵,又稱原陵、漢陵。爲東漢開國皇帝――世祖光武帝劉秀的陵園,始建於公元50年,由神道、陵園和祠院組成。光武帝陵南倚邙山,北臨黃河,近山傍水,蓊蔚肅穆。闕門巍峨,氣勢壯觀,神道寬闊,直達陵前,兩側石刻林立、碑碣參差。陵園呈長方形,佔地6.6萬平方米,墓冢位於陵園正中,爲夯土丘狀,高17.83米,周長487米。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