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傳庭死,而明亡矣”,大明王朝最後的干將孫傳庭!

“傳庭死,而明亡矣”,大明王朝最後的干將孫傳庭!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傳庭死,而明亡矣”,大明王朝最後的干將孫傳庭!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傳庭死,則明亡矣!”清朝統治者爲什麼給這位前明大將如此高的評價?

所謂“傳庭死,則明亡矣”,指的就是晚明戰將孫傳庭的悲情痛惜。甚至,在充滿各種爭議的《明史》裏,對於孫傳庭的這句評價,卻堪稱其中最沒有爭議,且最爲閃光的一句定評!

因爲,就是在這個內憂外患到崩盤的明末崇禎年間,如果說還有誰,能夠挽救崇禎皇帝悲慼戚上吊的命運,甚至挽救大明王朝大廈將傾的結局,這個人毫無疑問,正是孫傳庭。

作爲一位在萬歷年間,就以二十六歲的好年華科場登第的山西鐵漢,在崇禎年間之前,孫傳庭一直知名的,正是他剛正的氣節。他可以在滿朝諂媚魏忠賢的年月裏,冷傲的辭官回鄉。只此一條,就足以羞殺多少明末“清流”。而在崇禎年間烈火燎原的危局裏,本可以像其他人一樣躲貓貓的孫傳庭,卻又主動挺身而出,自告奮勇擔任陝西巡撫,一腳踩進民亂最暴烈的陝西去。

“傳庭死,而明亡矣”,大明王朝最後的干將孫傳庭!

如果說,這幾件事,讓明朝當時的人們,看到了一個氣節高貴且慷慨擔當的硬漢孫傳庭,那麼倘若覆盤明朝的滅亡,這事更當得一聲嘆息:這是一位看清了明末癥結的,堪稱智者的孫傳庭。

明末的死局在什麼地方?後世的“事後諸葛”們,經常吵的厲害。孫傳庭卻在陝西巡撫任上,三句話就說得透徹。第一句話就直戳明朝“剿賊”的大毛病:“今海內之膏脂已竭澤欲盡,雖欲照部議徵餉,未必如數也。且兵合於何日,餉足於何期?”崇禎皇帝自以爲精妙的“四正六隅十面網”戰略,還有楊嗣昌那宏大的“添兵加餉”計劃,在孫傳庭看來,除了竭澤而漁,就是瞎耽誤功夫。果然,不幸言中。

而他的第二句話,卻把明朝“剿賊”戰略的毛病,說得更加犀利:“如不握定要領,早從大頭略處下手,而泛泛從事,賊必不可滅矣。”一句“泛泛從事”,恰是明朝圍剿農民軍時的活生生寫照:各地的所謂官軍官員們,基本都是看熱鬧,假模三刀的剿一下,只求流賊別在自己境內鬧。攆跑了一股農民軍,立刻就上奏摺吹牛,甚至坑騙朝廷糧草。李自成們那屢試不爽的“流動作戰”套路,就是這麼給放縱出來的。

如果說上面兩句話,點出的只是方略毛病,那麼孫傳庭接下來這句話,更是得罪一大片:“庸碌者多矣”。民亂囂張的溫牀,正是大明王朝已經爛透的官場。各路尸位素餐的官員們,只求糊弄一時,放任農民軍做大。可憐朝廷調兵加餉,折騰的兵疲民窮,卻只是餵飽了這羣庸官,反而叫農民軍看了笑話。

在崇禎皇帝在位的十七年裏,他任用過無數“能臣”“幹臣”,但沒有一位官員,能夠如孫傳庭一樣,將晚明流寇大起的“人禍”,看到這般透徹。更加重要的是,孫傳庭不但看得透徹,更找到了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向利益集團開刀!

“傳庭死,而明亡矣”,大明王朝最後的干將孫傳庭! 第2張

也許孫傳庭,並不是第一個想到這個辦法的,但任何一個想到這個辦法的人,在當時也未必有勇氣這麼做,包括一輩子都以殺伐果決示人的崇禎皇帝。但孫傳庭,從自告奮勇擔任陝西巡撫起,他就索性勇敢到底:帶着微薄的經費來到陝西,立刻向當地的土豪們亮劍,幾乎是極短的時間,就以近乎血腥的強硬政策,把被被當地土豪大戶侵佔的屯田盡數追回。不到三年的時間裏,他就清理出四十五萬兩白銀的軍費,衰敗已久的陝西邊軍就此大補血,成了李自成們一度最爲恐懼的部隊。

拋開他強大的練兵能力,卓越的指揮水準,以及他手把手打造的,那支兇悍程度足以硬槓遼東八旗的秦兵。他的強力亮劍,卻恰恰給焦頭爛額的崇禎皇帝,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最好模式:大明王朝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如果再不能施展霹靂手段,那麼山河變色的命運,將再也無法挽救。

可嘆的是,在明明知道孫傳庭觸動利益集團的情況下,崇禎皇帝卻依然因爲朝中大臣對孫傳庭的構陷,在李自成被孫傳庭揍進商洛山後翻了臉,將孫傳庭一度投入牢獄中。直到李自成再度出山,大明局面無法扭轉時,纔再次想起了這位鐵腕強人。然而,當死守潼關的孫傳庭好不容易穩住局面後,看不清楚大局的崇禎帝,卻死催孫傳庭在時機不成熟的局面下決戰李自成,終害得孫傳庭兵敗身死。他的死,意味着一位本可力挽狂瀾的強人,被崇禎親手摧毀。

“傳庭死,而明亡矣”,大明王朝最後的干將孫傳庭! 第3張

以這個意義說,崇禎最後上吊的結局,真心不冤枉。擁有孫傳庭這樣的幹才,卻落得這樣的結局。與其說“傳庭死,則明亡矣。”不如說明朝悲劇的最大責任人,正是這悲慼戚上吊的崇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