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歷史悠長的明朝是怎麼滅亡的?亡於“天數”,亡於“三李”!

歷史悠長的明朝是怎麼滅亡的?亡於“天數”,亡於“三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悠長的明朝是怎麼滅亡的?亡於“天數”,亡於“三李”!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大明王朝是中國封建史上最後一個漢族王朝,是一個始終具有戰鬥血性的強大王朝,是一個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王朝。自1368年在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定都,到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再到1644年崇禎帝朱由檢自殺滅亡。“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歷經276年,歷史悠長的明朝怎麼就滅亡了呢?

許多學者都研究過這個問題,有人提出明朝亡於萬曆的懶政,有人認爲是李自成起義,還有人認爲是明朝末年氣候上的小冰河期造成的。總之,那一段時期很亂,外戰內亂很多,詳加分析,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是天災,明朝末期出現了極端寒冷的小冰河期。南方的福建、廣東等地冬季連降暴雪,夏季乾旱與洪澇災害多發,陝西、山西等北方地區連續多年乾旱。研究表明這與13世紀的火山爆發有關,擾亂了世界的氣候,小冰河期從13世紀後期一直延續到17世紀末。

小冰河期使得糧食農耕區的糧食大量減產,北方牧草減產,使得人類的生存環境惡化。北方的遊牧民族,如蒙古、女真族,爲了生存不得不向南侵略,以獲取糧食和保暖的衣物、必要的生活用品;而農耕民族飽受着天災的折磨,也開始內亂。

其次,是明朝內政的失調。明朝中後期的統治思想依然是“天朝上國”的皇權專制,以程朱理學的儒教思想爲主,表現爲自大與封閉。

明朝萬歷年間,雖然有張居正改革,但還是地主階級對農民階級的剝削。儒家文人官僚集團膨脹,土地越來越集中到大地主手中,階級矛盾越來越尖銳。王朝後期沒有初期的輕徭薄賦,官僚地主階級雖然有少數有識之士,但不能逆轉剝削嚴重的社會趨勢。農民在天災與地主面前,爲了生存被迫起義。高迎祥、李自成等衆多的起義軍接納了大量了流民與兵痞,抗衡明政府與政府軍。

在資本主義萌芽興起時,政府依然是封建官僚的一套作爲,不是大力扶持,而是大肆搜刮。不僅如此,在海外貿易發展時,對工商業主與走私販以海盜論處,“抗倭戰爭”在打擊倭寇的同時,也打擊了國內的工商業發展。

第三,是明朝外政的失誤。明朝的汪直海盜集團足可以抗拒東瀛,連橫沿海地區。爲了爭取朝廷解除海禁,汪直被俘卻被殺,導致“抗倭戰爭”延長了幾年。海禁政策還打擊了海外貿易的崛起發展。

歷史悠長的明朝是怎麼滅亡的?亡於“天數”,亡於“三李”!

在北方戚繼光固守長城的同時,李成樑在遼東吊打蒙古。李成樑一代名將、兩世功勳,卻交好建州女真,使得努爾哈赤由此崛起。朝廷忽視了對邊將的節制,在民族問題上出現了短板。李成樑本可以對蒙古、女真一起打,但遼東實質上成了他的封地,他採用了一邊拉一邊打的作戰策略,好處是壓制了蒙古的再次崛起,遺害是爲滿清的興起預留了根據地。

第四,是崇禎帝治亂,越治越亂。1626年的“天啓大爆炸”就震動了北京城。繼位的崇禎帝心有餘而能力不足,目光短淺,識人用人水平差,沒有戰略宏圖。雖然扳倒了閹黨,卻還是有黨爭。內外兩線作戰,對外是努爾哈赤、皇太極的女真、滿族政權,對內是幾支農民軍。如果能集中兵力,分清主次,是有挽回敗局的可能的。如果崇禎能專用孫承宗,不殺袁崇煥,在遼東不至於一敗塗地。如果崇禎能割讓地主利益給農民,也不至於“星火燎原”。可惜歷史沒有如果,悲劇註定發生在崇禎帝身上。1644年四月,李自成的農民軍攻滅大明。

據說朱元璋在世時曾請一道士預測大明的“天數”,得一“起於東南,亡於西北”的讖語。朱元璋及朱棣認爲是蒙古會反攻中原,便對蒙古大舉用兵。卻沒想到農民起義興起於西北,再加上東北建州女真的雙重打擊。最後南明永曆帝朱由榔被吳三桂在昆明縊死,戰將李定國去世,標誌着明朝的勢力在中國徹底終結。

明朝亡於“三李”之說,是從歷史人物上做的總結,李成樑、李自成、李定國三個歷史人物在明朝末年影響巨大,決定了明末歷史的走向。

明朝的滅亡,不只是亡國亡朝代,還有“亡天下”的意味。漢族的正統終結,少數民族獲取及統治中原,帶來了文化的倒退。

歷史悠長的明朝是怎麼滅亡的?亡於“天數”,亡於“三李”! 第2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