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孫權擅用“詐降計”,“石亭之戰”後又想故技重施!

孫權擅用“詐降計”,“石亭之戰”後又想故技重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孫權擅用“詐降計”!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臨江仙(楊慎)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詐降雖然看上去不太好看,但確實是戰爭時期非常管用的手段,往小了說可以保存實力,保護生命;往大了說可以麻痹敵人,出其不意,達到一錘定音的效果。江東集團就非常喜歡使用詐降計,也取得非常大的成果,屬於詐降的高手。比如在“赤壁之戰”中,黃蓋使用詐降計,順利地施展火攻,奠定勝利的基礎,保證江東集團的生存空間;比如“石亭之戰”中,周魴用鄱陽郡爲誘餌,向曹休詐降,誘惑曹休率軍接應周魴,又一次取得勝利。隨後藉助“石亭之戰”的威望,孫權終於登基稱帝,開創東吳政權。不過詐降計也不是每次都能成功,在“石亭之戰”後不久,孫權又使用詐降計,這一次卻失敗了。網絡上流傳這樣一種說法,孫權的詐降計之所以失敗是因爲曹魏安排在東吳的間諜隱蕃透露了信息。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孫布詐降的歷史背景

孫權再一次使用詐降計的時候,是在東吳黃龍三年、曹魏太和五年(即公元231年),執行這個詐降計的人叫做孫布,關於他的信息很少,沒有個人傳記。“石亭之戰”發生在東吳黃武七年、東吳太和二年(即公元228年)。時間僅僅過去了三年的時間。按理來說剛剛收穫了“石亭之戰”的慘敗,曹魏應該對東吳保持一定的戒心。但是事實上這次詐降計一開始還是取得了一些效果,有成功的可能性。其中原因小編認爲可能是東吳向曹魏投降的人比較多,麻痹了曹魏的神經。畢竟曹魏的實力比東吳更強大,在“石亭之戰”之前就有很多東吳將領投降曹魏,甚至包括“江表十二虎臣”之一的韓當的兒子韓綜。或許在“石亭之戰”之後,這種現象仍然存在。

孫權擅用“詐降計”,“石亭之戰”後又想故技重施!

“石亭之戰”的同年,蜀漢對曹魏進行了兩次北伐,就是諸葛亮的一伐和二伐。一伐在“石亭之戰”之前,二伐是在之後。二伐有明確的史料說明,是受到了“石亭之戰”的影響,或者是爲了幫助東吳吸引火力,牽制曹魏兵力,或者趁火打劫。“石亭之戰”很有可能也是配合蜀漢的一伐。而在太和二年,蜀漢又一次對曹魏進行大規模的北伐,兵力應該在十萬以上,而且取得了“甲首三千”的勝利。那麼孫權隨後令孫布向曹魏詐降,大概也是爲了配合蜀漢,是兩個政權對曹魏的一次協同作戰。

詐降的實行情況

孫布向曹魏揚州刺史王凌獻書詐降,藉口道路懸遠,請求王凌率領大軍來接應。孫權則準備在阜陵設下伏兵。王凌在太和二年也參與了“石亭之戰”,差一點被孫權包了餃子。多虧另一路的賈逵接應,才突破孫權的包圍圈。按理來說王凌應該保持足夠的警惕,但是他並沒有懷疑孫布,打算出兵接應孫布。王凌爲什麼會上當,小編以爲有兩個原因。一是王凌與都督揚州軍事的滿寵不合,他需要一場勝利作爲與滿寵爭權的資本;二是從阜陵這個地點可以看出,與“石亭之戰”相比,這次接應孫布的路線更加安全,不會引起過多的警惕。

孫權擅用“詐降計”,“石亭之戰”後又想故技重施! 第2張

王凌被貪功的心態衝昏了頭腦,但是滿寵沒有。在“石亭之戰”的時候,滿寵就感覺曹休接應周魴的路線有問題,但是沒來得及阻止。這次滿寵也判斷出孫布的詐降計。他代替王凌給孫布回信,表示暫時不會出兵。王凌心中不滿,向朝廷上表滿寵年老力衰、沉迷飲酒,不應該委以重任,潛臺詞就是該換自己都督揚州了。朝廷召見滿寵試探,滿寵臨行之前還告誡自己的留府長史,不能讓王凌調動軍隊。王凌沒有辦法,只好令一個部將率領七百人接應孫布。結果這支小股部隊死傷慘重,但是卻避免了更大的損失。

孫布詐降與隱蕃之死

在網絡上流傳這樣一個說法,隱蕃的死與孫布詐降有關係。因爲王凌受騙,隱蕃爲了保護王凌的安全,在東吳叛亂吸引孫權的注意。這個說法最早來源於什麼地方,小編不是很清楚,不過在網絡上還算是比較流行。先簡單說說隱蕃這個人吧。

孫權擅用“詐降計”,“石亭之戰”後又想故技重施! 第3張

隱蕃是青州人,口才很好,善於交際。曹睿打算對東吳內部進行破壞,於是找這個隱蕃作爲間諜,希望隱蕃能夠進入東吳的司法機關,然後利用孫權和東吳羣臣之間的矛盾來做文章。隱蕃奉命進入東吳,在見孫權的時候故意顯露自己在斷獄方面的才能,贏得了孫權的青睞。孫權任命隱蕃爲廷尉監。在東吳活動期間,隱蕃利用自己的外交能力,在東吳羣臣中混得特別好,和左將軍朱據、衛將軍全琮、廷尉郝普、太常潘濬的兒子潘翥等人關係匪淺。後來事情敗露,孫權處死隱蕃,朱據、郝普等人也受到牽連,尤其郝普受到責備而自殺。這就是三國時期比較有名的“隱蕃案”。

那麼隱蕃之死與孫布詐降有何關聯呢?隱蕃的相關記載有《三國志·吳書·胡綜傳》、《吳錄》、《吳歷》、《吳書》等史料,其中均未記載隱蕃之死與孫布詐降有關。說明隱蕃爲保護王凌發動叛亂這個說法,並沒有明確的史料記載。在網絡上可以查到的隱蕃和郝普的去世時間是在公元231年,倒是與孫布詐降的時間相符,但是小編查閱了《三國志》中的相關傳記以及《建康實錄》,都沒有找到隱蕃和郝普的去世時間。在《胡綜傳》中僅記載隱蕃進入東吳的時間是在黃龍二年(即公元230年),具體事發的時間不明。《資治通鑑》中也用了“頃之”這個比較模糊的說法。

孫權擅用“詐降計”,“石亭之戰”後又想故技重施! 第4張

那麼從常理上來說,第一、隱蕃是東吳的廷尉監而已,他只是負責斷獄方面,並沒有兵權,另外隱蕃是青州人,在東吳沒有任何根基,他首先不具備叛亂的前提條件;第二、因爲滿寵的限制,王凌沒有辦法調動大部隊接應孫布,僅僅派遣了七百的軍隊,由於王凌與孫布的書信往來,孫權以及東吳羣臣應該知道這個信息,隱蕃也不必爲了這七百人暴露自己的身份,讓原先破壞東吳君臣關係的任務失敗。所以綜合種種原因,小編認爲隱蕃之死與孫布詐降沒有關係,網絡上的說法只是一種無端的猜測罷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