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大將孫傳庭是被誰殺的?爲什麼說“傳庭亡而明亡矣”?

明朝大將孫傳庭是被誰殺的?爲什麼說“傳庭亡而明亡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大將孫傳庭是被誰殺的?爲什麼說“傳庭亡而明亡矣”?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明朝末年,面臨着國家的內憂外患,除了有那些只會跟皇帝哭窮,實際上自己屋子裏滿是錢財的臣子,卻也還是有忠心於明朝,寧願爲明朝戰死的士兵大將們。孫傳庭就是其中之一,他原本因爲不滿意魏忠賢專權,所以乾脆棄官,但後來又受到重用,不過孫傳庭最終還是死在了戰場上,那又是誰殺了孫傳庭呢?

明朝大將孫傳庭是被誰殺的?爲什麼說“傳庭亡而明亡矣”?

孫傳庭是明朝末年鎮壓農民起義的將領,他帶領的秦軍不僅擊敗過高迎祥和李自成,還爲保衛明朝社稷的安穩做出巨大的貢獻。孫傳庭的一生打了無數次的勝仗,爲何最後會被手下敗將李自成打敗以馬革裹屍的收場?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孫傳庭的死呢?

孫傳庭,字伯雅,又字白谷,出生於1593年。孫傳庭是明朝的軍事領將,放在明朝,其主要成就就是擊敗了高迎祥、李自成等農民起義領袖,還有斬殺農民義軍猛將陳可新、謝君友等。孫傳庭於1619年中進士,在永城當知縣。次年,孫傳庭入京任職吏部驗封主事,然後再次升職爲稽勳郎中。但因對魏忠賢專政不滿,兩年後便放棄自己的官位回到了家鄉。1635年,孫傳庭再次授命高升,任職順天府府丞。1636年,孫傳庭主動提出擔任陝西巡撫,前往負責剿滅農民軍。同年,孫傳庭在子午谷的黑水峪與高迎祥激戰四天,高迎祥被生擒。1638年,孫傳庭再次擊敗李自成,但是此時清軍攻入長城,孫傳庭只好回到京城進行防禦,因此給了李自成喘息的機會。

1639年,因楊嗣昌的彈劾,崇禎帝怒將孫傳庭送入監獄囚禁。一直到1642年,崇禎纔再度任用孫傳庭收拾爛攤子,授以陝西總督一職。但是當時的李自成農民軍已日益強大,最終開封被李自成佔領,孫傳庭決心死守潼關。1643年,孫傳庭任兵部尚書出兵潼關,直到戰死。

明朝大將孫傳庭是被誰殺的?爲什麼說“傳庭亡而明亡矣”? 第2張

1643年,孫傳庭被崇禎封爲兵部尚書,讓他帶兵出戰潼關。其實孫傳庭出戰前就知道自己此行必定凶多吉少,但是他出行前說:大丈夫難道還要再次入獄嗎?可見他是抱着必死的決心去守衛潼關了。當時的潼關因之前的戰事留下了後患:瘟疫橫行、糧草又不足,兵馬戰鬥力薄弱,這些情況對孫傳庭而言是危險的。所以孫傳庭到潼關後,先是帶士兵們修整武器,然後開始囤積糧食,當時改良了火炮進行應戰。

但是李自成當時已經是個久經沙場的人,而且農民軍日益強大,當初敗在孫傳庭手下的李自成軍隊已脫胎換骨。李自成帶領農民軍一路打到潼關,將孫傳庭的帥旗繳獲後更是士氣高漲,孫傳庭決心在潼關迎戰農民軍,最終以慘敗收尾,孫傳庭在這次潼關之戰中不幸戰亡。但是由於孫傳庭的屍體無法找回,崇禎帝一直懷疑孫傳庭是逃跑了,一直不對孫傳庭進行追封。孫傳庭的一生功績主要在鎮壓了多達數十次的農民軍起義活動,可惜是以馬革裹屍的結局結束了他的戎馬生涯。孫傳庭的死,很多人覺得崇禎也需要付一定的責任,不過這也不能怪這位末年皇帝,因爲英雄的末路往往是他所處時代的必然。

孫傳庭是明末名將之一,關於他的評價,明史中是這樣評價的“傳庭死而明亡矣”。

明朝大將孫傳庭是被誰殺的?爲什麼說“傳庭亡而明亡矣”? 第3張

那麼爲什麼會這樣說呢,今天宋安之來以另一種角度來談談這句話的理解。

爲什麼說孫傳庭死就意味着明亡呢,因爲孫傳庭之死意味着明朝最後忠心的武將集團對於崇禎帝的徹底失望,加上文官集團中利慾薰心的東林黨就等着當新朝的從龍之臣。等於是武將集團和文官集團徹底拋棄了以崇禎帝爲代表的朱明王朝。

孫傳庭因爲崇禎帝的瞎指揮而戰死,結局是什麼呢,是崇禎認爲他詐死潛逃,都沒有給予贈蔭。自盧象升因爲朝廷黨爭無奈戰死以後,大明最後的忠心大將孫傳庭也落得一個不得好死的下場,從此天下將士徹底寒心。

所以明朝276年,擁有最後忠心的武將集團是徹底寒心了,忠心耿耿的不得好死,貪贓枉法的卻安然無恙。

因此在崇禎十七年,當李自成率領着一羣烏合之衆進逼北京之時,崇禎帝號召天下勤王,並且點名吳三桂、左良玉、劉澤清等人,結果這些人都是陽奉陰違並沒有前往勤王,因爲他們知道忠心耿耿都是不得好死,還不如見死不救呢。

唯一動身的吳三桂磨磨蹭蹭的走到了大概唐山一帶,北京就被攻破了。也不知道是吳三桂故意的還是因爲要帶着所守城市的百姓而拖延了行軍。

明朝大將孫傳庭是被誰殺的?爲什麼說“傳庭亡而明亡矣”? 第4張

唯一率兵勤王到達的唐通,還被崇禎帝派太監架空。

崇禎一朝十七年換了五十位內閣首輔,北宋自宋太祖到宋哲宗一百多年也就是僅僅五十一位宰相,如此頻繁的人事變動,由此可見朝廷之亂。

崇禎對於大臣和武將也是多疑並且苛刻的,固然大臣與武將中有敗類。但崇禎如此不分青紅皁白的苛刻甚至大開殺戒,相當於一棒子打死所有人,使武將集團與文官集團徹底與崇禎離心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