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南京一直傳有“王氣” 孫權拍板定爲“都城”

南京一直傳有“王氣” 孫權拍板定爲“都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浦口有個韓信點將臺

項羽自立爲西楚霸王,南京就在轄區內;韓信擊敗項羽後,封爲楚王,領地包括南京。在今天的浦口區,還有一個點將臺,據說就是韓信在這裏點將,大破項羽軍。

相傳點將臺下有個藏兵洞,一直通到安徽滁州境內的琅琊山後。韓信的兵數量並不多,爲迷惑項羽大施障眼法。他讓兵馬從項羽陣前走過,往後山而去,源源不斷走了三天三夜。原來這些兵馬繞到滁州琅琊山後的山洞,進去後從點將臺下的藏兵洞出來,循環往復。項羽以爲韓信有千軍萬馬,不戰自退。

漢景帝的時候,南京屬吳王劉濞轄區,他後來舉兵反叛,史稱“七國之亂”。他被周亞夫擊敗時,就是從“范蠡城”逃跑的。

後來南京幾個縣城變遷比較頻繁,一會屬這個郡,一會兒屬那個郡。只提兩處變化:一是多出了個湖孰縣,因爲江乘縣實在太大了。大致是把江乘南片的部分劃了出來,設了湖孰縣和句容縣。湖孰後來改名爲湖熟,縣的中心就在現在江寧湖熟一帶。被砍了一半的江乘縣大致相當於今棲霞區一帶。

二是武帝時設了丹陽郡,包括秣陵、丹陽等17個縣。從此南京和現在的杭州等正式“分家”,不再同屬會稽郡。後來雖有變化,但動作不大,一直維持到東漢。

南京一直傳有“王氣” 孫權拍板定爲“都城”

金陵一直有“王氣”的傳說

這就是秣陵東漢前的大致歷史。但如果張紘這樣細說,孫權會覺得枯燥無味,以爲在上歷史課,早已風中凌亂了。張紘換了一種說法,把歷史精心地打扮打扮,化上一層淡淡的妝,穿上華麗的衣服,頓時這座城市變得神采飛揚、光彩照人,如同樓閣玲瓏,仙山縹緲。

他的主導思想是:秣陵並不是一個出身低微的寒族,而是天生就有“王氣”。證據如下: 楚威王滅越後,站在石頭山(今清涼山)上向西北遙望,看到盧龍山(今獅子山)一帶,紫氣直射北斗星方向,照亮天際。楚威王大驚,認定此處必有“王氣”。於是命人在盧龍山以北的江邊埋金,以鎮住“王氣”,因此號爲金陵。

被“王氣”嚇住的不止楚威王一個人。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經過時,幾個術士遠望金陵山勢峻秀,越看越害怕,對秦始皇說:金陵有天子氣。又有一名術士看見方山頂部平整如削,四角方正,像上天蓋下的印章,連連驚呼這是風水寶地。這讓秦始皇很恐懼,天無二日,必須把不穩定的因素扼殺在搖籃之中。他派人開鑿方山,引秦淮河水流貫金陵,這樣“王氣”不能聚集,隨同流水泄散。

做完這一切秦始皇還是忐忑不安,又把金陵改名叫秣陵。秣是草料的意思,意思這裏只能養養馬,屬於從人格上羞辱。打翻在地再踩上一隻腳,讓金陵一輩子不得翻身。然而上天卻開了一個玩笑,秦始皇在歸途中一病不起,隨後駕崩,傳說就是因爲“破了天機”,遭到報應。這是金陵有“王氣”的間接證據。

到了漢武帝的時候,封他的兒子劉纏爲秣陵侯。但名氣漸衰。

張紘總結概括:秣陵其實是皇家血統。漢以來默默無聞,是因爲天生有領袖氣質,所以一直被北方的中央政府打擊報復,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這是一個被長期埋沒了的人才,現在需要你挖掘出來,讓他英雄有用武之地。

孫權被他說得熱血沸騰,當即拍板,就住秣陵了,通知大夥趕緊搬家。

進秣陵前張紘病逝

爲了表示對張紘的獎勵,孫權讓他回吳郡接來家眷。一齊搬到秣陵來,孫權還想在搬家大典上爲這個幕後英雄開個慶功會。

然而沒想到的是,張紘走在半路上就病逝了,並沒有看到孫權搬進秣陵的一天,他活了60歲。死之前寫了遺書給孫權,大意就是勸孫權要如飢似渴地尋求賢才,不厭其煩地接受忠諫,剋制感情、減抑情慾,忍受辱垢、掩藏鋒芒,才能成就大業。

孫權看得痛哭流涕。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