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王朝都有宦官干政 清朝爲何沒有出現這個現象

古代王朝都有宦官干政 清朝爲何沒有出現這個現象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清代太監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清代爲何沒有太監亂政的現象,因爲他有一點比明代做得更好。

明清君權高度集中,爲什麼清代沒有出現太監亂政的現象

宦官是封建時代的畸形產物,宦官稱爲太監,是隋唐以後的事,地位高的稱爲太監。

歷史上,宦官把持朝政,胡作非爲的事屢見不鮮。比如臭名昭著的趙高、魏忠賢等太監。

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瞭解到,明代時期的宦官地位達到頂峯。宦官掌下的東廠和西廠作爲監督部門,就算是文武百官也要對太監之首禮讓三分。

古代王朝都有宦官干政 清朝爲何沒有出現這個現象

明代隨着丞相制度的廢除,奏摺的數量隨之增多,司禮監秉筆太監“批紅”的制度就應運而生了。

司禮監秉筆太監是一個很關鍵的一個職位,審覈奏摺蓋章,上傳下達的作用特別明顯。讓太監擔任這麼重要的職位,有反派之心,善加利用職權亂政就不難理解了。

然而相較於明代,清代並沒有出現太監亂政的情況,這是爲何?

一、明代太監專權是爲制衡文官集團

中國古代歷史大多是權力與權力之間的相愛相殺,而中國古代的政治權力最主要的就是皇權和相權。

雖說明代朱元璋時期廢除了丞相,皇權制度高度集中,但皇權只在朱元璋和朱棣身上體現了絕對的權威性,幾乎不受制約。

古代王朝都有宦官干政 清朝爲何沒有出現這個現象 第2張

而在明代多數時候,文官集團的權力很大,皇帝往往身不由己。比較著名的有嘉靖皇帝要追認自己的生父爲皇帝,用了三年時間和文官鬥爭才搞定,史稱“大禮儀之爭”。

而萬曆想改立太子,用了二十多年直到死都沒成功。足以見得文官的勢力有多強。於是,“宦官集團”便應運而生。

明代宦官的權力,實際上是皇權的一種延伸,即皇帝將部分權力分給了太監,由他們來幫自己做事情,甚至是和文官集團進行鬥爭。

而明代出現宦官亂政的現象,最直接的就是與皇帝的放權有關。

汪直、劉瑾、魏忠賢等出現這幾個權監的時期,無一例外都是皇帝不太想管事,出現懶政的情形,這才讓本就權力過大的宦官更加“無法無天”。

古代王朝都有宦官干政 清朝爲何沒有出現這個現象 第3張

二、清代皇帝勤政,牢記明代亡於宦官的教訓

相較於明代有些皇帝的懶政,清代皇帝的勤政可謂世人皆知。

無論是康熙、雍正,還是道光、咸豐,他們雖有種種缺點,但卻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勤政。如順治,順治帝曾夜以繼日“發奮讀書”,併爲之“嘔血”。再如雍正,雍正帝登基後是“辦事自朝至夜,刻無停息”。

如此勤政,自然是不需要宦官去協助他去處理朝中之事。

清代的皇帝在勤政的同時,還時刻牢記着“明亡不亡於流賊,而亡於宦官”的教訓,對宦官極其提防。

清入關後,只准許宦官幹一些粗重的活,只有四品以上的才能出宮居住,而且不允許泄露任何關於皇宮的事件。

清代在創建初期,針對太監製定了一套宮規宮法,極大地削減太監人數,從明代的9000多與清代相對穩定的3000多。實質上就是對太監隊伍進行大清洗,之後,即使有太監想“搞事”,也會因爲自身羣體力量的弱小而不敢造次,只能謹慎“工作”。

三、清代對宦官權力大大削弱

清代在制定了完善的制度體系後,宦官的權力便慢慢被削弱了。入關前,滿清中央決策機構就是議政王大臣會議,努爾哈赤控制着整個決策層。入關後,清代開始實行中央集權制,開始設置內閣,加強皇權。

康熙時期設立南書房,設置了祕書處的翰林院,爲皇帝提供政務處理方面的諮詢,成爲清代的決策中心。

雍正時期設立軍機處,爲皇帝提供軍事上的諮詢,太監一律不能逗留。

古代王朝都有宦官干政 清朝爲何沒有出現這個現象 第4張

而且清代沒有延續明代的廠衛政治,八旗子弟分散在全國各地,清代皇帝作爲少數民族的統治者,所有的旗人都會對漢人有提防之心,這也就導致了全天下的旗人都可以是滿清皇帝的密探。

此外,還有密摺制度這種鬆散的情報組織。因此滿清不需要廠衛政治,也就不需要宦官作爲一股政治勢力出現在朝堂上。

不僅如此,清代的宦官也不能參與撰擬諭旨,這就極大地限制了他們所參與的關於皇帝的政事上。

據《清史稿》記載,雍正年間,皇帝特在坤寧宮後立了一塊鐵碑,上書寫“內監問及公事者斬”。太監問一句公事,就是死罪,由此可見,清代待內監之嚴。

古代王朝都有宦官干政 清朝爲何沒有出現這個現象 第5張

四、清代皇帝界定太監身份卑賤

明代快要滅亡時,派的便是太監監軍,瞎指揮。於是清軍入關前期的很多帝王覺得太監誤國,都非常痛恨太監,於是便要界定好太監的身份。康熙認爲太監比下人還要低賤,他說:“太監最爲下賤,蟲蟻一般之人,如何見大人、侍衛竟不站立?”

雍正也說:“太監等乃是鄉野愚民,至微極賤,得入宮闈,叨賜品秩,已屬非分隆恩。”

雍正對太監的品級也做了規定,“定四品至八品,不分正、從。”到了乾隆時期繼續跟進,“一凡宮內等處太監官職,以現今四品爲定,再不加至三品、二品以至頭品。”

宦官作爲古代君主專制制度的一種伴生品,一直扮演着地位低下的角色。清代的很多太監之所以入宮,是爲了能有口飯吃。他們在成爲太監的時候,很清醒的話認識到就不能把自己當成人來看,就是伺候主子的奴才命。

古代王朝都有宦官干政 清朝爲何沒有出現這個現象 第6張

不可否認,宦官對於封建王朝來說,是有存在的必要性的。總的來說,宦官亂政這問題是由於封建君主專制集團下政治需要所引起的。宦官之所以能亂政,在於皇帝身上,因爲皇帝專制集權的需要,皇帝放權給宦官,讓其作爲耳目,對宦官賦予了高度信任。

而清代之所以沒有出現像明代那樣宦官亂政的問題,直接原因就在於,清代的皇帝勤政,不放權,讓宦官失去幹政的機會。這一點,清代比明代做得更好。

清代統治者吸取明代滅亡在於宦官亂政的教訓,對宦官高度警惕和提防,嚴格限制宦官的身份地位,以及實際職權,森嚴的管理制度約束着清代的宦官在無亂政的機會。

參考文獻:

《清史稿》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