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神聖羅馬帝國是如何在戰爭中衰弱的?神聖羅馬帝國採取了哪些政策?

神聖羅馬帝國是如何在戰爭中衰弱的?神聖羅馬帝國採取了哪些政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神聖羅馬帝國早期三王朝時期,由於皇帝基本上都因日耳曼五大部落公爵的身份登基,以及與羅馬教廷的合作關係而維持了帝國內部穩定,但在腓特烈二世採取重意大利輕德意志政策後,皇帝在德意志的權力威望逐漸衰落,而淪爲與一般德意志諸侯無異的小領主。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神聖羅馬帝國是如何在戰爭中衰弱的?神聖羅馬帝國採取了哪些政策?

隨着腓特烈二世的去世,此前的政策傾斜以及與教廷關係破產造成的潛在危險因爲缺乏有能力的皇帝而一次性爆發。

經歷了大空位時代以後,到了12世紀至13世紀期間,皇帝只能靠家族少量力量以政治手段和聯姻取得王位和帝位,缺乏強大的王室領地作爲稅收來源和王權擴張的基礎,對於皇帝名義上可向帝國內成員收取的只有定額軍事徵收稅,這種鬆散的政治邦聯形態在三十年戰爭中被徹底摧毀。

大空位時期

腓特烈二世於1250年死後,德意志王國(German kingdom)分裂於他的兒子康拉德四世和另一位國王荷蘭的威廉(William of Holland,死於1254年)手中。康拉德死後便是大空位時期(Interregnum),在這一時期沒有一位國王能得到普遍的認可,而公國們就此得以鞏固他們的基礎,甚至變爲更加獨立的統治者。

1257年後,王冠在歸爾甫派(Guelph party)支持的康沃爾的理查(Richard of Cornwall)和卡斯提爾的阿方索十世之間展開了爭奪,後者被霍亨斯陶芬派承認,但是從未踏上過德意志的土地。1273年理查死後,大空位時期以哈布斯堡的魯道夫一世被一致承認而結束,他是一位未成年的前霍亨斯陶芬家族旁系成員。

哈布斯堡王朝與盧森堡王朝

對於當時的德意志貴族而言,哈布斯堡的魯道夫可謂理想的傀儡:空有輝煌的家世(腓特烈二世的教子、霍亨施陶芬家族的母系血脈),卻年老(即位時55歲)力弱(當時哈布斯堡家族只在上勃艮第有零散的領地)。

然而他們都低估了這位伏櫪老驥的雄才大略:1276年,魯道夫一世以違反小特權爲由,向擅自吞併巴本堡領地的波希米亞國王奧托卡二世宣戰,最終在兩年後於杜恩克魯特戰役擊殺對手,成功將地域廣大的奧地利變成哈布斯堡家族的世襲領土,從而一躍成爲與波希米亞不分伯仲的德意志強藩。

此後,帝國皇冠就幾乎一直在波希米亞國王(主要出身盧森堡家族)和奧地利大公(哈布斯堡家族)手中流轉,直到哈布斯堡家族出身的波希米亞與匈牙利國王斐迪南一世,從兄長皇帝兼奧地利大公卡爾五世手中接過帝國皇冠和奧地利大公國。

兼任了奧地利大公和波希米亞國王的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及其分支哈布斯堡-洛林家族,則一直壟斷皇位直至帝國覆亡。

然而這個時期即便是皇帝已經擁有了(相對於其他諸侯的)強大實力和廣大的世襲領地,神聖羅馬帝國的集權化道路依舊是舉步維艱:魯道夫一世將奧地利納入家族領地的行徑遭到了封建貴族的一致反感,以至於其駕崩之後,當選爲羅馬帝國皇帝的不是哈布斯堡的阿爾布雷希特,而是拿騷的阿道夫;控制了波希米亞、上薩克森、勃蘭登堡等廣大領土的卡爾四世所能做到的,只是頒佈金璽詔書,確認諸侯的特權,以防止對立皇帝的出現和內戰的爆發。

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帝國改革可謂走得最遠,但也僅僅是通過帝國議會與封建軍制的改革、帝國統治院和帝國管區的設立,以產生一個由貴族所治,爲貴族所服中央政府。而這個脆弱的中央政府在後來的宗教改革中被攪的支離破碎。

至於世界霸主卡爾五世,這個因爲西班牙和勃艮第文化背景而始終得不到德意志貴族擁戴的虔誠天主教徒,最終深陷宗教紛爭的泥潭,黯然讓位於其胞弟費迪南一世。

神聖羅馬帝國是如何在戰爭中衰弱的?神聖羅馬帝國採取了哪些政策? 第2張

政治格局的變化

13世紀同樣見證了土地管理方式向中世紀晚期過渡的整體性變化,以損失貴族封建制度爲代價,爲政治權力轉移到冉冉升起的資產階級手中做了準備。金錢除了用於支付人頭稅以外,開始更多地代表農業的經濟價值。農民更多地開始被要求上交土地稅。

“所有權”的概念開始代替古代的管轄權模式,儘管它們仍然聯繫得很緊密。在帝國轄區,權力聯繫得更緊密:無論是誰擁有了土地的管轄權,其他的權力也就應運而生。然而很重要的一點是,這一時期的管轄權並不包括司法權,事實上後者直到世紀才真正出現。法庭審判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傳統和慣例。

在這一時期,帝國所轄各區域開始轉型爲現代國家的前身。這一進程隨着地域的不同區別很大,發展最快的地區很大程度上與古代日耳曼部落的區域重合。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期帝國開始與德意志民族國家和日耳曼地域國家產生等價關係:腓特烈三世首次在國號上加上“德意志民族/日耳曼民族的”(Deutscher Nation/Nationis Germanicæ)的修飾語,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則在首次在禮儀頭銜中加上“日耳曼尼亞國王”(Germaniae Rex),而傳統上表達對日耳曼尼亞治權的頭銜是責實不明的“羅馬人民的國王”(Romanorum Rex)。

而因資本主義發展而富庶的北意大利城邦,如威尼斯、佛羅倫斯、比薩等等,持續地吸引着皇帝的注意和精力,使帝國對日耳曼與意大利其他地區的專注也減弱。

此外,帝國欠缺公認的王室繼承法,因此一旦皇帝去世,往往造成各選帝侯繼任皇帝的紛爭,因而導致帝國的內戰和陷入無政府狀態。繼位皇帝必須以武力戰勝其他不支持的諸侯,或者必須想辦法贏得多數諸侯的擁戴,才能維繫皇帝的權威;在這種情況之下,神聖羅馬帝國雖然有各成員國集結成一個核心“國家”之名,實際上卻逐漸演變成爲一個鬆散的“邦聯組織”。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