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揭祕:爲何古代皇帝一般不會讓皇子領兵打仗?

揭祕:爲何古代皇帝一般不會讓皇子領兵打仗?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古代皇子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皇子總在深宮之中,對外界情況缺乏瞭解,這是一個普遍情況,我們能想到,古代的君主也看得到,長於深宮這句話本來就是魯哀公對孔子說的。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寡人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未嘗知哀也,未嘗知憂也,未嘗知勞也,未嘗知懼也,未嘗知危也。——《荀子·哀公》

那魯哀公有沒有把兒子們派去帶兵呢,沒有。這固然是因爲此時公室沒有過多的軍事力量可用,魯哀公自己被三桓逼得逃亡,但哀公對兒子們掌握軍事力量的威脅也是看得清楚的。

放到皇帝身上,理論上所有皇子都有繼承皇位的可能,但法定的繼承人是皇太子。一般情況下,皇帝都會比較早地選定太子,而不會拖到自己風燭殘年、半截身子入土的時候。

爲什麼這樣?

就是爲了應付太子長於深宮的劣勢,讓太子有足夠的時間接觸到朝堂,熟悉一下政務,不然等到繼位時兩眼一抹黑什麼都不懂,還怎麼治國理政?

揭祕:爲何古代皇帝一般不會讓皇子領兵打仗?

選太子的條件有很多,有血統、年齡(嫡長子)、皇帝的喜愛等等,唯獨沒有軍事才幹,如果有的話,隋朝第一位太子就是楊廣而不是楊勇,唐朝第一位太子是李世民而不是李建成。

把皇子派出去帶兵這事很多皇帝都幹過,原因很簡單,自家兒子肯定比外人來的放心,但他們不會根據皇子的軍事能力來選拔太子,往往在外派皇子掌兵之前,太子的人選就定好了。

縱觀歷史,幾乎沒有皇帝會把太子派出去領兵作戰。皇帝甚至寧願自己御駕親征,也不會派太子出征。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種慣例就已經形成了,派太子出征反而被視爲君主想搞死太子的舉動,比如晉獻公派太子申生出徵,裏克勸諫:“師在制命而已。稟命則不威,專命則不孝。故君之嗣適不可以帥師。”

揭祕:爲何古代皇帝一般不會讓皇子領兵打仗? 第2張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太子不同,父親的命令無論聽與不聽,都有不利影響。另外戰場不是過家家,是會死人的,一不小心主帥陣亡,太子就沒了,國家儲君吶!

皇帝也是人,忍心把兒子放到戰場上去送死?所以作爲儲君的太子是萬萬不能上戰場的,其他皇子上戰場,那也是大軍保護,不可能帶小股人馬去慢慢練級,一不小心號就練廢了。

換而言之,即便皇子有本事,不僅沒把號練廢,反而不斷加血升級,達到了熟悉軍務、認清敵人、培養性格各種目的。可皇子立了戰功,得賞吧?跟皇子四處打仗的部屬,是親信吧?皇子的能力放到朝臣眼中,是有爲之君吧?

皇子的形象拔高了,相對應的太子的形象就矮了,於是有了晉王楊廣,於是有了秦王李世民。

以李淵的三個兒子爲例。李淵剛起兵的時候,還不是皇帝,正是打家底的時候,上陣父子兵嘛,三個兒子全都上了。李建成爲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統左三統軍等,李世民爲敦煌公、右領軍大都督,統右三統軍等,李元吉爲太原郡守,留鎮晉陽。

到了李淵正式稱帝,按軍功選太子?不好意思,按嫡長子選,於是李建成升級爲皇太子,打仗的事基本交給李世民。此後唐軍節節勝利,固然讓唐朝離統一越來越近,同時也給李世民創造了擴充實力的條件。

即便是在衆皇子帶兵過程中,鑑於各皇子能力水平的不同,有可能大家立一樣的功、升一樣的官嗎?不可能的,總會有優秀的人走在前列。如果這個優秀的人只有一個且皇帝選他爲繼承人,自然皆大歡喜,可如果皇帝不想選他或者優秀的人有一堆,又該怎麼解決?

那可真是幸福皇帝家,政變每一天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