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揭祕:爲什麼古代士兵打完仗不脫掉鎧甲?

揭祕:爲什麼古代士兵打完仗不脫掉鎧甲?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段時間,全國各地都迎來了大幅度降溫,大家紛紛掏出了自己的羽絨服,本月13日,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甚至出現了零下43.6度的極寒天氣,極寒天氣甚至將當地的水站都凍壞了,當地市民更是感受到了什麼叫“寒冷徹骨”,南方的小夥伴們更是直呼:“這寒冷,簡直不敢想!”

今兒筆者要和大家說的,就是古代軍營版本的“羽絨服”——鎧甲。

《釋名·釋兵》上書:鎧,猶鎧也。堅重之言也,或渭之甲。這鎧甲,可是作戰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存在,隨着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進步,鎧甲的材質也不斷得到提升,從最開始的藤木、皮革,變成了鐵鎧,防護性越來越好。

可是問題也隨之而來,由於鎧甲越來越精細講究,它們的重量也隨之提升,根據史料記載,宋代的“步人甲”由1825枚甲葉組成,總重量達29公斤,若是再加上兵器,宋軍的負荷高達40公斤左右,40公斤,恐怕還沒跑多遠,大戰幾回合,士兵們都累趴下了。

揭祕:爲什麼古代士兵打完仗不脫掉鎧甲?

重也就罷了,最關鍵的是,這鎧甲“冬冷夏熱”,簡直“要命”。這一到冬天,這鎧甲是又冰又冷,所以將士們不得不在裏面穿上厚厚的內襯,後來爲了行軍方便,工匠們在鑄造鎧甲的時候,直接把它做成了“棉甲套”,這效果,絕對不比咱的羽絨服差,雖然不冷了,可打完仗後,裏面的內襯幾乎溼透,將士們渾身都是汗,無比難受。

夏天就更慘了,冷咱可以多穿,可熱就真的沒辦法了,一到夏天,鐵甲被陽光直曬,很快就會熱得跟鐵板燒似的,簡直像穿了個“火爐”,那叫一個生不如死。

但無論如何出汗,如何難受,將士們都不會在戰事結束後,立馬卸去盔甲,因爲一旦這樣做,可能會一命嗚呼。當年常遇春正是因爲貪涼吹風,命喪黃泉。

常遇春大家都很熟悉,明朝開國將領,朱元璋的得意部下,此人貌奇體偉,勇力過人,戰鬥力極強。然而這樣一員猛將,卻在年僅40歲時一命嗚呼,而導致他死亡的,正是可怕的“卸甲風”。

卸甲風,顧名思義,即古代將士們打仗之後,回到帳中,因太熱、出了太多汗,就會立刻卸去盔甲,吹吹風,長此以往,便會患“中風”之疾。

醫生們認爲,人體在大汗之後,腠裏不固,風邪易侵,拘束經絡,便會導致氣血不通,若是在這時候,貿然吹上冷風,便會引起體溫急劇下降,造成供氧量不足,繼而引起肌肉的一種無菌性炎症;與此同時,因鎧甲幾乎密不透風,體內的熱量和汗液無法及時排出,長此以往,身體自然受到重創。這便是爲何古人寧可忍受汗溼,也不敢貿然脫掉鎧甲的原因。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