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不打仗士兵都正常吃飯 爲何一打仗就急需糧草

古代不打仗士兵都正常吃飯 爲何一打仗就急需糧草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士兵吃飯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古代士兵吃飯問題從來不是大問題,運輸纔是!

1000斤糧食,運到前線能剩下300斤就謝天謝地了。

要是各個都像朱棣那麼猛,直接打到漠北,打上幾次整個帝國就虧空了。

在絕大多數的歷史題材電視劇尤其是戰爭劇當中,就不難發現,甭管哪個地方只要是行軍作戰還沒打仗呢,旁邊就會有臣子說:不好意思,糧草不足。而在真實的歷史當中,我們熟知的明朝的朱棣以及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在行軍作戰時經常會遇到糧草不足的情況,尤其是諸葛亮六出岐山每一次出祁山攻打曹魏,打着打着不自覺的就往回跑,爲啥往回跑?因爲糧食不夠了。

古代不打仗士兵都正常吃飯 爲何一打仗就急需糧草

對呀,古代的士兵就算是不打仗也有糧食吃,也有飯吃,可爲什麼一到了打仗的時候就會出現糧草不夠的情況呢?整體來看有以下4點原因。

第一,部分古代士兵在和平時期是種地的

古代不打仗士兵都正常吃飯 爲何一打仗就急需糧草 第2張

邊地軍丁三分守城,七分屯種;內地軍丁二分守城,八分屯種。

以明朝爲例,朱元璋曾經非常自豪地說:你不要看大明朝的總部隊數量達到了306.32萬人,但是這些士兵全都自給自足,是怎麼自己自足的呢?原來朱元璋想了一個聰明的法子,只要是不打仗的時候,大部分士兵都要拿起鋤頭去鋤地,這些士兵眨眼之間就變成了普通老百姓第一時間去種地,第一時間去收穫糧食。

古代不打仗士兵都正常吃飯 爲何一打仗就急需糧草 第3張

好傢伙,自給自足,那麼一旦行軍作戰,你指望着這些士兵抓緊時間去秋收,抓緊時間去種地?那明顯不太現實,敵人都打到眼前了,你這個時候再去種地,那種的是啥?種的是寂寞嗎?

所以一旦行軍作戰,那麼之前所有種地的士兵都會第一時間拿起武器和敵人進行拼殺,當然這一部分士兵的綜合實力可能相對較弱,與此同時糧食的產量和收成也會大幅減少。

古代不打仗士兵都正常吃飯 爲何一打仗就急需糧草 第4張

第二,運動狀態、精神高度緊張狀態的食物消耗比例不同

這一點的話,就沒有必要引經據典,拿出一大堆歷史數據或者心理學數據,再或者就是一些怎樣怎樣的數據來給大家看了,完全沒有必要。我們想一下,如果今天老闆給你安排個工作,從這個地方跑到另一個地方,中間是10裏地,而且不能讓你打車,等你跑過去之後再跑回來,那中午吃飯的時候肯定是吃嘛嘛香。

古代不打仗士兵都正常吃飯 爲何一打仗就急需糧草 第5張

就算是給你倆窩頭,你也能啃得乾乾淨淨,但是如果每天早中晚都是吃一樣的特別特別豐盛的食物,然後每天你都吃不下去了,還往你肚子裏面塞,一頓飯的飯量,肯定是不一樣的。

同樣的道理,古代士兵在行軍作戰的時候,精神會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並且每天幾十裏地要麼往前跑,要麼就往後退,這樣的高強度動作外帶着揹着一大堆的事兒每天的飯量肯定就多了。和之前相比尤其是和平時期相比,伙食的供應就會出現問題。

第三,糧食運輸的損耗問題

又使天下飛芻輓粟,起於黃、腄、琅邪負海之郡,轉輸北河,率三十鍾而致一石。

古代不打仗士兵都正常吃飯 爲何一打仗就急需糧草 第6張

這種數據幾乎不用查,網上一找一大堆,而我也找到了一個相對來說比較慘的1/30的比例,而且這個1/30和我們想象當中的也不太一樣,因爲前後的單位不一致。仔細去講這個單位或者數據的話反而沒有太大意義,簡單講的話,如果是近距離作戰中間的運輸線路比較少的話,那沒問題。

大不了就是把這些糧食運過去,運過去之後給士兵吃飯,但如果是遠距離尤其是橫跨幾百裏、幾千裏甚至幾萬裏的距離,那麼怎麼辦?我們要明白怎樣把糧食運過去的,絕對不是開火車、開飛機弄個大炮一下子就給他送到對面去,那明顯不現實際。

古代不打仗士兵都正常吃飯 爲何一打仗就急需糧草 第7張

常規情況下,就是一個人拿着個小推車一個勁地往前推,如果說距離特別遠的話,那麼這個送糧食的人首先他要填飽自己的肚子,絕對不可能說送糧食的人把自己餓死了,然後推着小車往前走,那就成了恐怖片了。

所以如果送糧食的時候,當地的長官也好,士兵也好,將軍也好,都必須保證一個因素,那就是這個士兵在運糧食的過程當中吃得飽喝得足,然後再把這一部分糧食送到前線。那麼這一部分的損耗有多少且不說,敵人可能會來回穿插、來回運作,最終把這一部分運糧的通道直接關閉,然後讓運糧兵再耗費幾百裏,甚至更遠的距離,才能夠把糧食運到。

古代不打仗士兵都正常吃飯 爲何一打仗就急需糧草 第8張

單純的這些運糧兵,每天的吃喝拉撒,他們的日常消耗就是極大的數字,儘管嚴格控制、嚴格約束,但是這些士兵總不能餓死吧?如果餓死了,那糧食就徹底沒有了。所以這些運糧兵反而成爲了運糧過程當中的最大消耗,此外還不包括天災人禍,突然之間下個雨把自己運的糧食都給衝沒了,那麼不好意思,還得重新再來一次。

相對而言,運糧食的過程當中,這一部分損耗最爲直接,最爲關鍵,也最爲致命,有60%甚至更高比例的損耗,都是在這個地方損耗的,像而前線的士兵他們吃的即便再多,也沒有這樣一筐一筐往前線運的過程當中的損耗比例多。

古代不打仗士兵都正常吃飯 爲何一打仗就急需糧草 第9張

第四,消耗戰過程當中的不可預估情況

大家要知道,咱們古代的時候,尤其是封建王朝之間的戰爭,尤其涉及到國運的戰爭,那可是動輒幾萬人,幾十萬人,甚至上百萬人蔘與在其中的,絕對不像周邊鄰國一樣來個幾十個人小打小鬧,還得抓緊時間記錄起來。

相對而言華夏的古代戰爭一旦打成了消耗戰,那對於兩方面來說都是一個悲劇,而在唐宋元明清任何一個朝代都有過非常大規模的消耗戰,而一旦出現消耗戰的話,那糧食的損耗就會出現諸多的不可控,其中包括但不限於火燒糧草。

古代的戰爭尤其是大規模戰爭的部分謀士最喜歡的就是直接火燒糧草而不戰屈人之兵,比如曹操和敵人打的時候就喜歡突襲,突然之間把對方糧草給燒了,然後在一旁看着對方手足無措的樣子。

古代不打仗士兵都正常吃飯 爲何一打仗就急需糧草 第10張

同樣的道理,一旦觸及到這一方面,那麼糧草就是重中之重,就需要花費大量的士兵來守護糧草。好傢伙,糧草的損耗突然之間又多了一部分,畢竟守護糧草的那一部分人也得吃這些糧草呀。

除此之外,就更不用說那些戰馬對於糧草的渴望程度以及某些不可控情況之下,糧草突然之間的損耗增多,像迷路啦或者被敵人攻陷啦、圍困在某個城池裏啦等等等等各種各樣的戰爭,一旦打下來的話,那麼這些糧草早早晚晚都不夠。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