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帖木兒東征有着哪些準備?與明朝有着什麼衝突

帖木兒東征有着哪些準備?與明朝有着什麼衝突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帖木兒東征明帝國的主要目的,一是在於重建成吉思汗帝國,二在於宣揚伊斯蘭教。其實帖木兒帝國和成吉思汗帝國還是有區別的,成吉思汗重在真正地擴張領土,而帖木兒則主要是建立傀儡政府,擴張勢力範圍,自己親自統治的土地不過中亞周圍。帖木兒在西亞、南亞、東歐都是這麼做的,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在東亞也準備這麼做,說白了就是在中國建立一個或幾個臣服於他的伊斯蘭教國家。

經過十多年的情報偵察,帖木兒對新疆和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地形、兵力部署已經瞭如指掌。當時叫“蒙古斯坦”,後來叫“突厥斯坦”的新疆地區本來就是察合臺汗國屬地,此時其西部基本上均臣服於帖木兒,北部屬於北元的勢力範圍,東部則臣服於明朝。公元1400年,帖木兒的孫子伊斯坎達就在蒙古斯坦發動過一場戰爭,攻下了于闐等地,一直推進到塔里木河中游。他的成就引起了幾個無能長輩的嫉妒,於是被召回撒馬爾罕,以違反軍隊節度的罪名軟禁至死。這位小軍事天才死時年僅15歲。帖木兒雖然不是察合臺家族的直系後代,但若御駕親征,以強大的實力征服整個蒙古斯坦自當易如反掌。雖然如此,但帖木兒還是努力撮合着自己幾個孫子與蒙古部落首領女兒的婚事,甚至向北元的使者們開空頭支票說:“帖木兒的子孫豈能與成吉思汗的子孫相提並論?朕千秋萬歲之後,自當在成吉思汗的子孫中擇賢而立……”

帖木兒東征有着哪些準備?與明朝有着什麼衝突

帖木兒已經有了一張極其詳盡的軍用地圖,按照他自己挑選的線路,他的騎兵從於闐到北京需要走161天。在突厥斯坦和甘肅、陝西行軍,最大的挑戰是水源匱乏。軍用地圖上面標有所有重要的水源,但它們依然難以供應他的大軍。因此帖木兒決定:自己先率20萬精兵東征,並留一部分士兵沿路屯田,此後從中亞逐年調援兵。兵力不是問題,他的印度之戰動用了80萬軍隊,俄羅斯之戰30萬,土耳其之戰超過50萬。何況“元時回回遍天下”,新疆、甘肅、陝西、寧夏、內蒙、四川等地的穆斯林和蒙古人也都是潛在的兵源。

爲了防止遠征計劃的機密泄漏,1404年冬天,所有外國人都被勒令離開撒馬爾罕,其中也包括克拉維約大使。雖然如此,但通過分析帖木兒此前的一些言行,我們還是可以猜測出他的大致進軍計劃:若初期的外交、間諜和軍事行動都不順利,就實行緩策,奪取蒙古斯坦,等待援軍,再圖攻明;中策,佔領蒙古斯坦,直入河西走廊,奪取關中地區,先鞏固陝甘寧,再等援軍,徐圖中原;急策,若北元和蒙古斯坦積極配合,明軍又不堪一擊,就沿黃河長驅東進,截斷大運河,與北元圍攻北京城。黃河流域已定,再圖江淮,因爲那裏河流縱橫,不適合他的重騎兵運動。要找個中國青年(最好是穆斯林),宣傳他是出逃的朱允炆,立他爲中國皇帝(當然是傀儡),以與朱棣對抗。此外,還要積極策反明軍中的蒙古族、回族、知識分子(他們普遍對朱棣不滿)這三類人。

明帝國雖然努力學習唐朝制度,但依然繼承了很多宋朝弊政,軍隊內重外輕就是一大問題。朱元璋時,“京軍三大營,一曰五軍,一曰三千,一曰神機……洪武四年,士卒之數,二十萬七千八百有奇。成祖增京衛爲七十二。又分步騎軍爲中軍,左、右掖,左、右哨,亦謂之五軍。”吏部侍郎王邦瑞攝兵部,因言:“國初,京營勁旅不減七八十萬,元戎宿將常不乏人。自三大營變爲十二團營,又變爲兩官廳,雖浸不如初,然額軍尚三十八萬有奇。”可見明朝開國時,京軍三大營總兵力有七八十萬,洪武四年裁減至二十萬七千八百有奇,永樂初年又擴編到三十八萬有奇。洪武二十六年,把全國劃分爲17個“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即軍區):北平、陝西、山西、浙江、江西、山東、四川、福建、湖廣、廣東、廣西、遼東、河南、雲南、貴州、大寧、萬全都司,以及後改設的北平行都司、陝西行都司、福建行都司、山西行都司、中都留守司等。如果帖木兒來犯,能夠及時進行有效抵抗的,只有陝西都司和陝西行都司兩個軍區。

帖木兒東征有着哪些準備?與明朝有着什麼衝突 第2張

明邊軍實行衛所制,“五千六百人爲衛,千一百二十人爲千戶所,百十有二人爲百戶所。”陝西都司下轄20衛:西安左護衛、西安右護衛、西安中護衛、西安前衛、西安後衛、延安衛、綏德衛、平涼衛、慶陽衛、寧夏衛(明中期以後分爲寧夏前衛、寧夏中衛等)、臨洮衛、鞏昌衛、西寧衛、漢中衛、涼州衛、莊浪衛、蘭州衛、秦州衛、洮州衛、甘肅衛、山丹衛,以及鳳翔千戶所、金州千戶所等幾支小部隊。另有西河中護衛,後改雲南中護衛,調離陝西。永昌衛、涼州衛、莊浪衛、西寧衛、山丹衛後來調給陝西行都司,陝西都司於是還剩下15衛2所。

陝西行都司本來只有3衛3所:甘州衛、肅州衛、鎮番衛、鎮夷千戶所、古浪千戶所、高臺千戶所,洪武十二年後分甘州衛爲甘州左衛、甘州右衛、甘州中衛、甘州前衛、甘州後衛,共五衛,又從陝西都指揮使司調來永昌衛、涼州衛、莊浪衛、西寧衛、山丹衛,合計12衛3所。

綜上所述,帖木兒要對付的明軍一線兵力共計27衛5所,滿額總兵力約15萬5千人。二線兵力爲山西、河南、四川都司,山西都司7衛5所,河南都司12衛6 所,四川都司14衛3所,共計33衛14所,滿額總兵力約20萬人。其餘部隊距離太遠,很難在半年內趕赴陝西、甘肅前線。

帖木兒東征有着哪些準備?與明朝有着什麼衝突 第3張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數字均爲理論最大值,而且把所有的“所”都視爲千戶所,而沒有考慮百戶所的情況。明末兵力往往不及滿額兵力的三分之一,“支糧則有,調遣則無。比敵騎深入,戰守俱稱無軍。即見在兵,率老弱疲憊、市井遊販之徒,衣甲器械取給臨時。”明初的情況應當好很多,但問題依然存在,且一般性傷病、換防、屯田造成的減員勢所難免。另一方面,帖木兒的20萬軍隊數字可能也有誇大,但以其國力看,不會誇大太多,此後的援軍估計也不會少於此數。我估計雙方的一線和二線戰鬥人員都應該略多於10萬人,帖木兒可以在蒙古斯坦臨時徵兵,明朝也可以在陝甘寧當地臨時徵兵。論士兵數量,沒有哪方佔據絕對優勢。明軍佔有防禦地利,帖木兒也以擅長攻堅聞名。從純軍事角度看,雙方的實力屬於同一個檔次。當然,帖木兒的部隊都是跟他連打了8年仗的百戰之餘,戰鬥經驗豐富。明軍上層雖經過朱元璋的清算缺乏帥才,但基層官兵中大多是經歷了反元鬥爭及靖難之役的百戰強軍,且軍事防禦體系完備。所以兩軍各有優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