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資本主義理論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又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資本主義理論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又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理論產生

大多數被稱爲資本主義的理論家都是在18世紀、19世紀、和20世紀出現的,例如在工業革命和歐洲的帝國主義時期(例如斯密、李嘉圖),和大蕭條時期(如凱恩斯)和冷戰時期(如哈耶克、佛利民)。

這些理論家定義資本主義爲一種資本由私營的個體們(有時也被稱爲“資本家”)擁有的制度,而經濟的決策和決定是由市場進行-亦即藉由販賣者和購買者之間透過協議所進行的貿易;藉着市場的智慧和企業家精神,以及由法律保護的財產權和契約制度來運作。這些理論家也試着解釋爲何資本主義能產生比由政府介入的經濟更大的經濟成長。(參見經濟學、政治哲學、自由放任)

芬蘭國會議員安德斯·屈德紐斯(AndersChydenius)在1765年出版了TheNationalGain一書,成爲第一個提倡貿易和產業自由以及自由主義原則的人,11年後的1776年亞當·斯密出版了國富論一書。

1867年皮埃爾-約瑟夫·普魯東(Pierre-Joseph Proudhon)使用了“資本家”一詞來稱呼資本的所有人。不過,第一個使用“資本主義”一詞來形容生產製度的是德國經濟學家維納·宋巴特(Werner Sombart),於1902年的著作DieJudenunddasWirtschaftsleben裏。宋巴特的密友和同僚馬克斯·韋伯也在1904年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DieprotestantischeEthikundderGeistdesKapitalismus)使用這一詞。

對於資本主義的概念也隨着時間而不斷改變,也隨着政治觀點和分析方式而有所差異。亞當·斯密所支持的經濟自由主義專注於人類私利所扮演的的啓蒙角色(“看不見的手”),以及特定的在增加資本聚集效率上所扮演的角色。

資本主義理論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又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一些資本主義的擁護者(如米爾頓·佛利民、艾茵·蘭德、和阿倫·格林斯潘)都強調自由市場所扮演的角色,他們相信自由市場能提升個體間的合作、創新、經濟成長、以及自由。一些人(如社會學家伊曼紐爾·沃勒斯坦(ImmanuelWallerstein))認爲資本主義的樞紐在於一個能讓產品和服務於市場進行貿易的經濟制度,而資本產品屬於非國家的實體所有,在全球的規模之上運作。

對其他人而言(如卡爾·馬克思),資本主義則被定義爲一種在歷史上前所未見的社會關係,導致了勞工市場的產生,大多數人爲了生活而必須出賣他們的勞力。

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經濟學家則主張,由於經濟自行組織的現象,沒有經過政府計劃和指引的經濟將會有更優越的效率。許多人將資本主義作爲市場經濟的同義詞。

產生

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產生於封建社會內部。封建社會經濟結構的解體使資本主義的要素得到解放。14、15世紀,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例如威尼斯)已經稀疏地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但是資本主義時代是從16世紀纔開始的。

在封建社會末期,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封建社會自然經濟的解體,引起小商品生產者的兩極分化。資本的原始積累加速了這種分化,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基本條件是:一方面,產生大批失去生產資料而不得不出賣自己勞動力的無產者;另一方面,鉅額的貨幣和生產資料集中在少數人手裏轉化爲資本。所謂資本原始積累,就是強制地使勞動者同他們的生產資料分離的歷史過程,而對農民土地的剝奪是全部過程的基礎。其產生的途徑有兩個:一是從小商品經濟分化出來;二是從商人和高利貸者轉化而成。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被破壞,大量農民和手工業者破產,從而既給資本主義提供了自由勞動力,又給它造成了商品市場。剝奪農民和手工業者的歷史在不同國家帶有不同的特點,經歷不同的階段。勞動力轉化爲商品和生產資料轉化爲資本,標誌着簡單商品生產向資本主義生產的過渡,也標誌着對勞動者的剝削形式的變換,即由封建剝削變成資本主義剝削。資本原始積累還包括對殖民地的侵佔和掠奪,以及其他利用國家權力的暴力手段。

資本主義理論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又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第2張

發展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同封建制度的地方特權、等級制度和人身依附是相矛盾的。隨着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的經濟、政治力量不斷壯大,爲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準備了條件。荷蘭在16世紀末,英國在17世紀中葉,法國在18世紀末,德國及其他一些國家在19世紀中葉,先後爆發資產階級革命,變革了封建制度,從而爲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取代封建的生產方式掃清了道路。

資本主義經濟是經過工業革命,由工場手工業過渡到機器大工業以後最終確立的。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現以及隨之而來的殖民地的開拓,使銷售市場擴大了許多倍,加速了手工業向工場手工業的轉化。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由於在工場內部實行勞動分工,比資本主義初期實行簡單協作的手工業,大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到18世紀,在英國等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裏,國內市場與世界市場的迅速擴大,越來越同工場手工業的狹隘的技術基礎發生矛盾。資本家爲了在競爭中獲取更多的利潤,要求進一步改進生產技術。在這種情況下發生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誕生的機器大工業,標誌着資本主義生產的物質技術基礎已經建立。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對抗階級成爲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的階級結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於生產,促進了生產力迅速發展,使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擴展到一切生產部門,同時也使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抗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在各個國傢俱有共同的規律並帶來類似的後果,但是各個國家由於具體的歷史條件不同,也具有各自的特點。

社會化生產和資本主義所有制之間的矛盾還表現爲個別企業生產的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對立。簡單商品生產已經包含着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的萌芽,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把這種無政府狀態推向極端。大工業和世界市場的形成使資本家之間的鬥爭具有普遍性和空前激烈性。資本家爲了佔有更多的剩餘價值,同時也在競爭規律的支配下,竭力應用科學技術的成果,不斷改進機器,加強自己企業中社會化生產所具有的組織性,其結果是不斷加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資本主義大工業巨大的擴張遇到了資本主義佔有所造成的市場相對狹小的限制,社會化生產所必需的客觀比例遇到了整個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的破壞,衝突便成爲不可避免。1825年以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週期性地爆發,就是這種衝突的突出表現。在危機中,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全部機構在自己創造的生產力的壓力下失靈了。週期性經濟危機表明,社會生產力以日益增長的威力要求擺脫它作爲資本的那種屬性,要求在事實上承認它作爲社會生產力的性質。生產力的這種反抗,迫使資本家階級不得不在資本關係內部可能的限度內,部分地承認生產力的社會性質。由資本集中而產生的股份公司、壟斷組織以及國家佔有就是這種趨勢的表現。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階段過渡到它的最高階段,即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資本主義理論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又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第3張

兩極世界理論分階段地回顧了外部壓力與資本主義內部社會形態變革的過程,將資本主義分爲土地侵佔資本主義殖民體系、土地貢稅資本主義殖民體系和原料市場資本主義殖民體系三個發展階段,產業上分別對應的是公共產品性領域殖民、自然壟斷性領域殖民、競爭性領域殖民。英國崛起到19世紀中葉是土地侵佔殖民階段,殖民體系的社會形態是類似於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時期的以侵佔土地爲目的的奴隸制;19世紀中葉到二戰結束是土地貢稅殖民階段,19世紀中葉到19世紀末期是土地貢稅殖民的第一環節,19世紀末期到二戰結束是土地貢稅殖民的第二環節,殖民體系的社會形態是類似於封建社會時期的以獲取基於一定土地上生存的人民上繳的貢稅爲目的的農奴制;二戰後到21世紀上半葉是原料市場殖民階段,二戰後到20世紀70年代是原料市場殖民階段的第一環節,20世紀70年代到21世紀上半葉是原料市場殖民階段的第二環節,殖民體系的社會形態是以獲取基於國際不平等分工的原料和市場爲目的的經濟殖民形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