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北周時期的思想文化簡介,當時爲何抑制佛道?

北周時期的思想文化簡介,當時爲何抑制佛道?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稱後周(唐宋以後鮮用),宇文周。由西魏權臣宇文泰奠定國基,由其子宇文覺在其侄子宇文護的擁立下正式建立。歷五帝,共二十四年。

北魏神龜年間(518年-520年)全國有500萬戶約有三千餘萬人 ,北魏末年因政治腐敗先後爆發六鎮起義、莫折大提起義、杜洛周起義等,境內戶口銳減至3375368戶 。自周齊鼎立年間戶口得到恢復,至577年北齊境內有3302528戶、20006886人 ,大象二年(580年)北周原境戶口統計有359萬戶、9009604人 ,因該戶數與隋大業五年(609年)北周舊境的298萬戶相互矛盾,每戶2.5口的戶均口數也不符合實際情況,故學者王育民認爲該戶數是傳抄筆誤,即"一百五十九萬"誤植爲"三百五十九萬",並認爲北周平齊後戶數達600萬戶 ,學者路遇則認爲北周原境算上軍戶及少數民族人口應有1250多萬人,平齊後則有3250萬人。

北周時期的思想文化簡介,當時爲何抑制佛道?

 經濟

宇文泰在經濟上根據儒家先富後教的傳統觀念,積極勸課農桑,獎勵耕植,並相應地制定採取了一些措施。首先就是將被破壞了的均田制恢復起來,使那些由於土地兼併、戰亂、天災而喪失土地,流落他鄉的農民和土地重新結合在一起,從而爲農民的生產活動提供了條件。西魏均田制的授田、租調和北魏雖有差異,但變化不大,在役制上卻變動較多,對服役年齡、時間、人數都作了重新規定。服役年齡從北魏時的十五歲改爲十八歲;服役時間則根據年成豐歉而定,豐年不超過一月,中年不超過二旬,下年不超過十天,使役期大爲縮短;人數上則規定每戶農家服役者限於一人,避免過多地動用民力,妨礙農業生產。同時,宇文泰還頒行了戶籍制度和計帳制度,即預定次年徭役概數的計帳之法,以求賦役的徵發較爲合理,還對絹的長度作了統一規定,以四十尺爲一匹。

北周時期的思想文化簡介,當時爲何抑制佛道? 第2張

宇文泰除了制定頒行上述經濟政策外,還明確規定了地方官吏在發展生產方面的職責。每到歲首,州縣長官必須督促百姓,無論少長,但能操持農器者,皆令就田,務必不失農時。對於那些遊手怠惰,好逸惡勞,不事生產者給以處罰。由於宇文泰衡量牧守政績的標準之一就是勸課農桑,因此地方官吏大都重視農桑生產,經濟逐漸發展,到宇文泰死之前,已經出現了一個倉廩充實的小康局面。

 思想文化

在思想文化上宇文泰雅好儒術,以儒家學說作爲思想武器,去除鮮卑族的一些落後習俗和摒棄當時思想領域中風靡一時的空談玄理、崇佛論道一類的腐朽風習。在京師長安設立國子學,拜儒學大師盧誕爲國子祭酒,通過學校教育,培養大批具有儒家思想觀念的人士,作爲政權的支柱。還根據先秦典籍《尚書》中的《大誥》一文的格式,制定《大誥》一篇,作爲文章的樣式,於大統十一年(545年)宣示羣臣,明令自今後文章須皆依此體,力圖以此矯正浮華文風。

北周時期的思想文化簡介,當時爲何抑制佛道? 第3張

六條詔書頒行後,宇文泰令各級官吏學習背誦,規定凡不通六條及計帳之法者,都不能爲官,保證了這些措施的實施,刷新了西魏一代政治。

 抑制佛道

572年,周武帝誅殺宇文護,把大權收歸己有之後,於次年十二月,又召集道士、僧侶、百官再次討論佛、道、儒三教的問題。這一次,"帝升高坐,辨釋三教先後,以儒爲先,道教爲次,佛教爲後"。把佛教抑爲最末,事實上已是滅佛的前奏。當時有些佛教徒不知周武帝用意所在,還一個勁地爭辯不休,說明佛教當在道教之上,心裏很不服氣。而另一些明眼人卻看透了周武帝的心事,指出:"若他方異國,遠近聞知,疑謂求兵於僧衆之間,取地於塔廟之下,深誠可怪。"他們認爲周武帝這樣做並不能達到預期目的,因爲"但頑僧任役,未足加兵;寺地給民,豈能富國" 。

僧侶的譏諷、反抗都無濟於事,反而更增添了周武帝對滅佛的決心。建德三年(574年)五月十五日,周武帝下詔"斷佛、道二教,經像悉毀,罷沙門、道士,並令還民。並禁諸淫祀,禮典所不載者,盡除之。"一時間,北周境內"融佛焚經,驅僧破塔……寶剎伽蘭皆爲俗宅,沙門釋種悉作白衣" 。

北周時期的思想文化簡介,當時爲何抑制佛道? 第4張

建德六年(577年)正月,周武帝率軍攻入齊鄴城。當時齊地佛風最盛,周武帝決心將尊儒滅佛的政策在齊地推行。齊國有一個叫熊安生的國子博士,博通五經,聽說周武帝入鄴城,連忙叫家人掃門準備迎接周武帝前來拜訪,他的家人都感到奇怪,熊安生說:"周帝重道尊儒,必將見我。"果然不久,周武帝就親自來拜見他了。周武帝給了這個儒生很高規格的禮遇,"不聽拜,親執其手,引與同坐,賞賜甚厚,給安車駟馬以自隨" 。在尊儒的同時,周武帝又召集北齊僧人,講敘廢佛的理由。僧人慧遠以地獄來威脅周武帝,他警告周武帝說:"陛下今恃王力自在,破滅三寶,是邪見入。阿鼻地獄不簡貴賤,陛下何得不怖。" 周武帝沒有懼怕所謂死後下地獄的警告,下令禁斷齊境佛教。

周武帝滅佛一事,被佛教徒視爲佛教浩劫,竭力攻擊。但從當時歷史來看,周武帝的滅佛對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是利大於弊的。周武帝不顧世俗偏見,從574年到578年,他下令"毀破前代關山西東數百年來官私所造一切佛塔,掃地悉盡。融刮聖容,焚燒經典。八州寺廟,出四十千,盡賜王公,充爲第宅。三方釋子,滅三百萬,皆覆軍民,還歸編戶。"

周武帝滅佛,時間較長,涉及面廣,觸動深,成績很可觀,這一點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因此當時有人稱讚說:"帝獨運遠略罷之(指滅佛),強國富民之上策" 。滅佛事實上也起到了"民役稍希,租調年增,兵師日盛。東平齊國,西定妖戎,國安民樂"的作用。正因爲北周成功的滅佛運動,才使它國力大大增強,爲滅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