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應科目時與人書》作者是誰?該如何賞析呢?

《應科目時與人書》作者是誰?該如何賞析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科目時與人書

韓愈 〔唐代〕

月日,愈再拜:天地之濱,大江之濆,有怪物焉,蓋非常鱗凡介之品匹儔也。其得水,變化風雨,上下於天不難也。

其不及水,蓋尋常尺寸之間耳,無高山大陵曠途絕險爲之關隔也,然其窮涸,不能自致乎水,爲獱獺之笑者,蓋十八九矣。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轉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然是物也,負其異於衆也,且曰:“爛死於沙泥,吾寧樂之;若俯首貼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今又有有力者當其前矣,聊試仰首一鳴號焉,庸詎知有力者不哀其窮而忘一舉手,一投足之勞,而轉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鳴號之者,亦命也。

愈今者,實有類於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說焉。閣下其亦憐察之。

譯文

《應科目時與人書》作者是誰?該如何賞析呢?

某月某日,韓愈再拜(書信用語,表示自謙):天池的邊上,大江的水邊,傳說:有怪物存在,大概不是平常魚類水獸等動物可以比得上的。它得了水,就能呼風喚雨,上天下地都很容易。如果得不到水,也就是尋常所見的那種形狀,不用廣闊險峻的高山土丘就能把它困住。然而它在沒有水的時候,不能自己造出水來。它們十次有八九次被獱獺(一般的水獸)之流嘲笑。如果碰到有力量的人,可憐它們的窘境而把它們運輸轉移(到有水的地方),只不過是舉手之勞。但是這種怪物,報負和一般東西不同,它會說:“就算爛死在沙泥裏,我也高興。如果俯首帖耳,搖尾乞憐,不是我的志向。”因此有能力幫它的人遇到他們,熟視無睹,就像沒看見一般。他的死活,我們也無從知道了。

如今又有一個有能力的人走到它的面前,姑且試着擡頭鳴叫一聲(因爲有能力的人已經對他們習慣而視而不見了),哪裏知道有能力的人不可憐它的窘境,而忘記了舉手之勞,把它轉移到水裏邊?別人可憐它,是它的命。別人不可憐它,也是它的命。知道生死有命還鳴號求助的,也是它的命。我(韓愈)如今確實有點類似於它,所以不顧自己的淺陋,而寫下這些話,希望閣下您垂憐並理解我!

註釋

《應科目時與人書》作者是誰?該如何賞析呢? 第2張

(1)本文爲貞元九年(公元793年)韓愈參加博學宏詞科考試時寫給別人的求薦信。

(2)濆(fén):水邊。

(3)常鱗凡介 ( cháng lín fán jiè ): 解釋 一般的魚類、貝類。比喻平凡的人。

(4)品彙匹儔:指同一類東西。

(5)獱(biān)獺:水獺,半水棲動物。

(6)於(yú):多作爲介詞,是古漢語中用的很多的虛詞,“於”、“於”多數情況相通,但“於”並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義。

(7)庸詎:通假字通“豈,怎麼,何以”。

(8)忘:通假字通“無,沒有”。

賞析

該書信全篇託物喻志,譬喻到底,文末一句點出自己,乃是要旨。但波興浪作,層層深入揭示主題。全文可分四個層次。第一層首先點出“怪物”,氣質不凡,富有才能,然而處境困窘,急需援引。此所以爲怪物的緣由,在於不俗,其不俗之處有三:生活處所不凡,南冥天池,影射了要津之地;素質不凡,非一般鱗甲屬類所能比,若有一定條件能夠變化風雲,馳騁天宇;欲願不凡,不甘心於囿於困,才能壓抑不展,更不願受俗人戲虐。筆鋒一轉,希盼援引,即可“轉運之”,而這只不過是舉手蹬足之勞。這既爲轉入下文做過渡,又巧妙地流露了怪物的心態。繼而用一“然”字轉入第二層次,點明怪物的骨氣。言辭卑中有亢,情則懇切,希望得到同情和援助。但有力者明明看到而熟視無睹,一味責怪則仍不能達到目的,因此用死活不可預料的哀嘆做了迴旋,俾使進一步打動對方,於是下面的“鳴號”也順理成章了。第三層還是從怪物入手,它具有爲展翅鵬飛而不斷希求援引的韌性,它仰首號鳴,懷有希望,確是委婉哀切,刺心的悲鳴。這雖告以窮困,仍與搖尾者相異,爲了表露真誠的心跡,接用三個不同可能的“命運安排”來加深,似乎是做最後的訴說了,感情彌見深沉和悽切。行文至此,作者把怪物的品行和內心世界充分表達出來了,然而這僅是一種譬喻,其題旨還在於最後層次,即託物喻志,寄寓了懷才不遇的悲憤和亟望援引的希望,實際上也反映了在封建時代有識之士往往受困,才華得不到施展的嚴峻現實。

作者畢竟生活在那個時代,只有在一定地位上才能施展濟世抱負,走援引之路也不得不然,再說作爲一個長期受封建儒家思想的薰陶,不願屈膝與急切求援引的內心矛盾也可以理解的,對於那種窮通利達,慼慼於心,也應從歷史時代上來加以掂量了。文章在藝術上值得稱道的是,藉助於形象生動的譬喻、委婉含蓄的語言和結構上的曲折迴盪等手段表達了主題。比如,信中的“怪物”指的是作者本人,而能解救它的“有力者”指的是能舉薦人才的顯貴,文章寫怪物和有力者的關係,其實是在暗示人才與顯貴的關係。怪物周圍有水的時候,“變化風雨,上下於天不難也”。但是如果離開水,那就沒有什麼作爲了,這是暗指人才遇上困境而不能施展抱負。有力者有能力救怪物,而且是“一舉手、一投足之勞”,可見人才能否被舉薦,只在顯貴們的一念之間。除此之外,該書信雖是寫給當時韋舍人的求薦信,但作者下筆不是直接陳述自己的過人才華,也不是讚賞對方的推賢舉能,而是借類似莊子寓言的風格與色彩以言志這一別出心裁的方式,熔書信體與寓言於一爐,寫法新奇。全文託物寓意,含蓄深沉,字裏行間自有一種自命非凡的倔強和慷慨凜然的氣概。

創作背景

韓愈中進士後,於貞元九年(793年)參加了博學宏詞科的考試。在考試之前,他寫了這封給韋舍人的信,希望得到對方的引薦,擴大影響。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