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文化名家 > 唐宋八大家之歐陽修簡介:歐陽修生平經歷了哪些事件?

唐宋八大家之歐陽修簡介:歐陽修生平經歷了哪些事件?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歐陽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生平經歷了哪些事件?歐陽修是怎麼死的?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歐陽修簡介: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爲“唐宋散文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之歐陽修簡介:歐陽修生平經歷了哪些事件?

歐陽修生平經歷介紹:

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1007年8月1日)寅時,歐陽修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當時他父親任綿州軍事推官,已經56歲了。3年後(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父親去世。歐陽修是家裏的獨子,與母親鄭氏相依爲命,孤兒寡母只得到湖北隨州去投奔歐陽修的叔叔。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親鄭氏是受過教育的大家閨秀,用荻稈在沙地上教歐陽修讀書寫字。歐陽修的叔叔也不時關懷,總算沒有讓童年的歐陽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歐陽修自幼喜愛讀書,常從城南李家借書抄讀,他天資聰穎,又刻苦勤奮,往往書不待抄完,已能成誦;少年習作詩賦文章,文筆老練,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興的希望,曾對歐陽修的母親說:“嫂子不必擔憂家貧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僅可以創業光宗耀祖,他日必然聞名天下。”十歲時,歐陽修從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愛其文,手不釋卷,這爲日後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播下了種子。

歐陽修的科舉之路可謂坎坷。天聖元年(1023年)和天聖四年(1026年)兩次參加科舉都意外落榜。天聖七年(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舉,歐陽修就試開封府最高學府國子監。同年秋天,歐陽修參加了國子監的解試。歐陽修在國子學的廣文館試、國學解試中均獲第一名,成爲監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禮部省試中再獲第一,成爲省元,也算是“連中三元”。歐陽修覺得,在即將到來的殿試中,自己肯定也能奪得狀元,於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準備到時候穿。

歐陽修在廣文館有個同學,叫王拱辰,才19歲,也獲得了殿試資格。一天晚上,王拱辰調皮地穿上歐陽修的新衣服,得意地說:“我穿狀元袍子啦!”沒想到,殿試那天,真的是王拱辰中了狀元。天聖八年(1030年),由宋仁宗趙禎主持的殿試在崇政殿舉行。殿試放榜後,歐陽修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進士及第。據歐陽修同鄉時任主考官晏殊後來對人說,歐陽修未能奪魁,主要是鋒芒過於顯露,衆考官欲挫其銳氣,促其成才。

雖然沒中狀元,歐陽修也獲得了不錯的名次,被授任將仕郎,試祕書省校書郎,充任西京(洛陽)留守推官。金榜題名的同時,他也迎來了洞房花燭。宋代有“榜下擇婿”的風俗,朝中高官都喜歡在新科進士中挑選乘龍快婿。歐陽修剛一中進士,就被恩師胥偃定爲自己的女婿。天聖九年(1031年)三月,歐陽修抵達洛陽,與梅堯臣、尹洙結爲至交,互相切磋詩文。同年,在東武縣迎娶新娘胥氏。當時他的上司爲吳越忠懿王錢俶之子、西京留守錢惟演。

唐宋八大家之歐陽修簡介:歐陽修生平經歷了哪些事件? 第2張

錢惟演對歐陽修這樣的青年才俊非常好,簡直是把他們“貢”起來。不但很少讓歐陽修等年輕文人承擔瑣碎的行政事務,還公然支持他吃喝玩樂。有一次,歐陽修和年輕的同僚到嵩山遊玩,傍晚下起了雪。忽然,錢惟演的使者趕到了,帶來優秀的廚子和歌妓,並傳錢惟演的話說:“府裏沒什麼事,你們不用急着回來,好好地在嵩山賞雪吧。”當然,這些青年才俊們,在吃喝玩樂之餘,也會吟詩作賦。

當時文壇上流行駢文,文風華麗,但是免不了說大話、套話,歐陽修他們就是用這樣的文章去參加科舉考試的。終於可以毫無壓力地創作了,他們當然不滿足於那樣死板的文風,而是憑藉自己豐富的學識,以效法先秦兩漢的古人爲手段,力圖打破當時陳腐的文風,推行“古文”。在錢惟演的支持下,歐陽修等人有了充分的時間去琢磨古文創作,後來古文的創作在宋代繁盛一時,留下了無數千古名篇。錢惟演“富養”這幾個小文人,真可謂是功在千秋。

後來,錢惟演政治失意,被迫離開了洛陽。歐陽修等人爲錢惟演送行,雙方都流下了惜別的淚水。錢惟演的繼任者王曙是位年逾古稀的“老幹部”,管束屬下向來十分嚴格。到任後,他看到錢惟演留下的這些年輕人整天遊山玩水,十分不滿。有一天,王曙把歐陽修等人集中起來,嚴厲地教導他們說:“你們看寇萊公(寇準)這樣的人,尚且因爲耽於享樂而被貶官,何況你們這些人在才能上比不了寇萊公,怎麼還敢這樣呢?”大家都被訓得不敢做聲。

只有歐陽修年輕氣盛,反應敏捷,回嘴說:“寇萊公後來之所以倒黴,不是因爲耽於享樂,而是因爲一把年紀了還不知道退隱。”一下把王老爺子噎得說不出話來。在洛陽的奢華生活,不僅奠定了歐陽修一生的文學基礎,更成爲了歐陽修生命中最美好的回憶。後來他被貶官的時候,還深情地寫道:“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雖然我現在被貶到窮鄉僻壤,在春天都看不見花,但我曾經在洛陽享受過那樣絢爛的青春,這一生還有什麼不能承受呢?)”

唐宋八大家之歐陽修簡介:歐陽修生平經歷了哪些事件? 第3張

景祐元年(1034年),召試學士院,授任宣德郎,28歲的歐陽修回京做了館閣校勘,參與編修《崇文總目》。他在京中繼續把“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當成座右銘。不過,此時的歐陽修,畢竟不再是那個享受青春的少年,他開始擔負起社會責任。當時,北宋王朝積貧積弱的弊病開始顯現,貧富差距拉大,社會矛盾日益突出。景祐三年,與歐陽修交往頗深的范仲淹着手呼籲改革,他把社會問題歸咎爲腐敗,而歐陽修看得更深刻,認爲冗官冗員纔是根本問題。

最終,范仲淹的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受到了打擊,被貶饒州。歐陽修作爲范仲淹一派也受牽連,被貶爲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歐陽修高中進士時所娶的胥氏夫人,新婚不久便去世了。被貶後不久,歐陽修娶了已故宰相薛奎的二女兒。值得一提的是,薛奎的大女婿不是別人,就是跟歐陽修一起參加殿試而獲得了狀元的王拱辰。後來,王拱辰的夫人去世了,他又娶了薛奎的三女兒,繼續做薛家的女婿、歐陽修的連襟。歐陽修寫詩調侃他說:“舊女婿爲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

康定元年(1040年),歐陽修被召回京,復任館閣校勘,編修崇文總目,後知諫院。慶曆三年(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誥。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推行“慶曆新政”,歐陽修參與革新,成爲革新派干將,提出改革吏治、軍事、貢舉法等主張。但在守舊派的阻撓下,新政又遭失敗。五年,範、韓、富等相繼被貶,歐陽修上書分辯,因被貶爲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後又改知揚州、潁州(今安徽阜陽)、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在滁州,歐陽修寫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記》,古文藝術達到成熟。

皇祐元年(1049年)回朝,先後任翰林學士、史館修撰等職。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已經在京做了高官的歐陽修,又遭受誣陷被貶。命令剛剛下達,仁宗皇帝就後悔了,等歐陽修上朝辭行的時候,皇帝親口挽留說:“別去同州了,留下來修《唐書》吧。”就這樣,歐陽修做了翰林學士,開始修撰史書。與宋祁同修《新唐書》,又自修《五代史記》(即《新五代史》)。

唐宋八大家之歐陽修簡介:歐陽修生平經歷了哪些事件? 第4張

作爲一位史官,歐陽修把通達的文筆用於修史,格外得心應手。他主持了《新唐書》的修撰,而實際參與寫作的還有很多人。爲了防止體例不一,歐陽修負責統籌全稿。當時北宋文壇古文發展得有點過火。大家都願意寫古文吸引眼球,可沒有足夠的天賦,文章往往會被寫得生僻難懂,看着唬人,其實沒什麼實際內容,更談不上藝術價值。其中負責寫列傳的宋祁,就總喜歡用些生僻的字眼。

從年齡、資歷上說,宋祁都是歐陽修的前輩,歐陽修有點不便說他,只好委婉地諷勸。一天早上,歐陽修在唐書局的門上寫下8個字:“宵寐非禎,札闥洪休。”宋祁來了,端詳了半天,終於悟出了是什麼意思,笑說:“這不就是一句俗話‘夜夢不詳,題門大吉’嘛,至於寫成這樣嗎?”歐陽修笑道:“我是在模仿您修《唐書》的筆法呢。您寫的列傳,把‘迅雷不及掩耳’這句大白話,都寫成‘震霆無暇掩聰’了。”宋祁聽了,明白歐陽修的意思,不禁莞爾,以後寫文章也平易起來了。

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已屆知天命之年的歐陽修做了禮部貢舉的主考官,以翰林學士身份主持進士考試,提倡平實文風,錄取蘇軾、蘇轍、曾鞏等人,對北宋文風轉變有很大影響。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庚戊,歐陽修以翰林學士身份兼龍圖閣學士權知開封府。嘉祐五年(1060年),拜樞密副使。次年任參知政事。後又相繼任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上表請求外任,不準。此後兩三年間,因被蔣之奇等誣謗,多次辭職,都未允准。

歐陽修是怎麼死的?

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實行新法。歐陽修對青苗法有所批評,且未執行。熙寧三年(1070年),除任檢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職,堅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縣)。此年改號“六一居士”。熙寧四年(1071年)六月,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居潁州(今安徽阜陽)。熙寧五年閏七月二十三日(1072年9月22日),歐陽修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歲。

八月,獲贈太子太師。熙寧七年(1074年)八月,獲賜諡號“文忠”。熙寧八年(1075年)九月,安葬於開封府新鄭縣旌賢鄉。元豐三年(1080年)十二月,特贈太尉。元豐八年(1085年)十一月,加贈太師,追封康國公。紹聖三年(1096年)五月,再追封兗國公。崇寧三年(1104年),改封秦國公。政和三年(1114年),改封楚國公。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