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歐陽修簡介 歐陽修醉翁亭記

歐陽修簡介 歐陽修醉翁亭記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籍貫吉州廬陵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他被稱爲千古伯樂,一手成就了唐宋八大家中的五位大家。

他是北宋一代名臣,一生銳意改革,忠心報國。

他幼年喪父,中年喪妻,晚年喪女,身世悽苦,卻一直熱愛生活。

他仕途坎坷,曾一度寄情山水,自號醉翁,卻始終清醒,歷經磨難而不改初心。

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宋代六大家之首,文壇大宗師歐陽修。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歐陽修的故事。

歐陽修簡介 歐陽修醉翁亭記

 第一章:艱難開局

自古名士多坎坷,而歐陽修的人生開局格外艱難。

他出生的時候,父親歐陽觀已經56歲了。

因爲先天不足,歐陽修天生瘦弱,相貌醜陋。

父親給他取名爲修,字永叔,希望他能一生健健康康。

不久,歐陽觀逝世,幾乎沒有留下積蓄,母子二人的生活陷入困頓。

當時程朱理學還未出現,女子再嫁是尋常事。

然而歐陽修的母親鄭氏卻立志守節,帶着兒子投奔叔叔歐陽曄。

歐陽曄爲人正直廉潔,給了幼年歐陽修很好的正面引導。

可惜叔叔生活也不富裕,只能保證母子倆最基本的衣食需要,無力送歐陽修上學讀書。

好在鄭氏出身大戶人家,知書達理,就用荻稈在沙地上教兒子讀書寫字。

她還常常給兒子講述父親輕財重義、孝敬長輩、勤勉政事的事蹟,以此教導歐陽修爲人處世的道理。

歐陽修沒有辜負母親的教導,年紀輕輕就學有所成,寫出的文章十分老練。

歐母也因爲畫荻教子的賢德事蹟,與孟子的母親、陶侃的母親和岳飛的母親一起,被尊稱爲“四大賢母”,光耀千古。

童年生活艱辛,科舉之路也十分坎坷。

十七歲和二十歲時,歐陽修先後兩次落榜。

幸好當時任“知漢陽軍”的胥偃賞識他,保舉他到國子監考試。

歐陽修大展才華,連續奪取了廣文館考試、國學解試和禮部考試的第一名。

他躊躇滿志,想奪殿試的狀元之位。

不料結果揭曉,他是第十四名,位列二甲進士及第。

後來主考官晏殊說,並不是歐陽修文章不好,而是他鋒芒太盛。

考官們想挫一下他的銳氣,幫助他更好的成才。

不過,二甲進士也足以光宗耀祖。

恩師胥偃十分得意,將女兒嫁給他。

洞房花燭後,歐陽修隻身一人去洛陽上班,擔任西京留守的推官。

在洛陽,他遇到了人生的又一位貴人——頂頭上司,西京留守錢惟演。

錢惟演很看重手下這幫青年才俊,很少用繁瑣的行政事務約束他們,反而支持他們遊山玩水,切磋詩文。

這段時間的文學積累,爲歐陽修在未來推行古文、改革文風奠定了基礎。

可惜好景不長,好領導錢惟演政治失意被調走,妻子早產染病身亡,歐陽修自己也接到調令,需要去京城上班。

他悲痛欲絕,含淚寫下離歌《玉樓春》:

尊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

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既是在悼念妻子,也是在告別洛陽的這段逍遙時光。

從此,他正式踏上了險惡的仕途。

第二章:坎坷仕途

歐陽修不但文采出衆,而且直言敢諫,深得宋仁宗的看重。

《宋史》記載,宋仁宗曾當面賞賜歐陽修五品官服,並向其他臣子大力讚揚歐陽修。

還特別下令讓他不用經過考試,直接擔任“知制誥”的職務。

成就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話。

可歐陽修不僅是個查漏補缺的直臣,還有自己的政治抱負。

他清楚當時朝政積弊在於機構臃腫,就支持他的忘年交范仲淹進行政治改革,裁撤冗官。

這,觸動了以宰相呂夷簡爲首的守舊派的利益。

經過一番博弈,范仲淹、歐陽修先後被貶出京。

直到呂夷簡因年老多病辭職後,范仲淹等人才大展拳腳,推行“慶曆新政”。

守舊派不甘失敗,攻擊他們是朋黨,也就是謀取私利的小團體。

這,引起了皇帝宋仁宗的高度警惕。

爲反擊政敵,歐陽修寫出了千古著名的《朋黨論》,提出:

“君子因爲志同道合結爲朋黨,小人因爲利益結爲朋黨。

所以我認爲,小人沒有朋黨,而君子有朋黨。

君子遵守道義,行事秉持忠誠和信義,愛惜名節。

以此治理國家,可以同舟共濟。用君子的真朋黨,才能治理好天下。”

從理論的高度,給政敵以漂亮的回擊。

可小人的伎倆永遠超出君子的想象。

正面鬥爭失敗,政敵居然用“與外甥女亂倫”的罪名敗壞歐陽修的名聲。

歐陽修百口莫辯,被貶到滁州,擔任太守

這是歐陽修的大不幸,卻是文壇的大幸。

在滁州,他執行寬仁和從簡的政治方略,很快見到成效。

當地社會秩序安定,人們安居樂業。

歐陽修的心情漸漸平復,寫下了流傳千古的《醉翁亭記》。

文章構思精巧,意境優美,被當時的人們爭相傳抄。

然而細細品味,才發現歐陽修的心境,遠不是文中太守那般怡然自得。

他那時是四十歲左右,在壽命偏短的古代,這是可以稱“翁”的年齡。

但是“翁”前加個“醉”字,又多次提到“飲少輒醉”,“頹然”……

喝一點點酒就醉了,可見豁達背後,其實內心苦悶。

他寫下那句千古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耳”。

其實真正在乎的也不是山水美景,而是在山水之間與民同樂。

讓所有的百姓都過上安定富足的生活,這纔是他的政治理想。

只是在那個時代,要實現這個理想,太難了。

第三章:千古伯樂

在當時,官方使用的是駢體文,講究對仗工整,詞藻華麗。

卻難免因爲遷就形式,影響意思的表達。

歐陽修不喜歡這種文體,他欣賞的,是唐朝文學家韓愈提倡的古文。

據《歐陽修年譜》記載,歐陽修少年時家中貧窮,只能借別人的書抄寫朗誦。

一天他借到了韓愈的六卷文集,發現這些文章文字洗練,言之有物,立刻愛不釋手。

可是爲了應付考試,他只能放下愛好,先學習駢文。

直到嘉祐二年,歐陽修擔任了禮部貢舉的主考官,纔開始大舉倡導平實的文風。

就在這一屆,他錄取了張載、程顥、呂大鈞等曠世大儒,間接推動了程朱理學的興起。

更錄取了蘇軾、蘇轍和曾鞏,並一路提攜。

多年以後,這三個弟子成就斐然,與歐陽修一起並列爲唐宋八大家。

史書曾記載了這樣一件趣事。

歐陽修在閱卷的時候看到一篇文章,文字精煉,論證充分,質量非常高。

但是由於所有試卷上的姓名都被糊上了,他不知道作者是誰。

從文風判斷,他猜這是弟子曾鞏寫的。

爲怕別人說他徇私,他將此文定爲第二名。

不料揭開名字,才發現是蘇軾。

歐陽修,對蘇軾評價極高。

他在《與梅聖俞四十六通》中寫道:

“讀蘇軾的文章,不知不覺汗都出來了,太痛快了。我應該避開道路,讓他去出人頭地。”

而蘇軾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成爲繼歐陽修之後的又一位文壇大家。

由韓愈發起的新型古文,終於在歐陽修和蘇軾手上發揚光大,影響深遠。

除了弟子,歐陽修還提攜了更多人。

唐宋八大家的另外兩位宋朝人蘇洵和王安石,都是以平民身份被歐陽修看重,得到扶持。

包拯、韓琦、文彥博、司馬光等一代名臣,也受過他的推薦和激勵。

《宋史•歐陽修傳》評價他:

“獎引後進,如恐不及,賞識之下,率爲聞人。”

歐陽修積極提拔優秀人才,唯恐做得不夠多,不夠好。

得到他賞識的人,大多都聲名遠播。

稱他爲千古伯樂,實至名歸。

歐陽修簡介 歐陽修醉翁亭記 第2張

  歐陽修

第四章:笑對人生

歐陽修學識淵博,在古文、詩詞、歷史、金石學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卻因爲作詞豔麗,被政敵利用,給自己帶來了不良影響,幾次影響仕途。

但他始終保持豁達,晚年更是越發瀟灑。

他已經做到副宰相的位置,卻堅決要求提前退休。

他給自己取了個別號叫六一居士,表達了真實心境。

收藏了一萬卷書、一千份金石遺文,手邊有一張琴、一局棋、一壺酒,一個老翁身處其中,悠閒自在。

這纔是他真正想要的生活。

身處高位而急流勇退,歷經苦難而初心不改。

這份豁達和清醒,讓後人稱讚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