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西遊記中唐僧的徒弟都有哪些?觀音爲何這麼安排?

西遊記中唐僧的徒弟都有哪些?觀音爲何這麼安排?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8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西遊記》是四大名著之一,是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魔小說。你們知道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或問《西遊記》果爲何書?曰實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

這是清代學者張書紳對《西遊記》一書的評價。對於後人來說,此番評價放在《西遊記》一書之上,真正是恰如其分。

西遊記中唐僧的徒弟都有哪些?觀音爲何這麼安排?

一說起《西遊記》,大家對於其中的故事基本上都已經達到了耳熟能詳的程度。尤其是《西遊記》被改編成爲同名電視劇經過多年播放之後,書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節更是達到了老少皆知的程度。

當然,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西遊記》就是一部神魔志怪小說,講述的內容就是唐僧在三個徒弟的輔佐下,一路降妖除魔,去往西天取經的故事。然而若是深入探究其背後的隱喻,便會發現所謂的西天取經故事,應該是唐僧“成佛”的歷程。

不過,說起來若是仔細研讀《西遊記》的話,就會發現唐僧的三個徒弟都是犯了天條的主,那爲何觀音菩薩還給唐僧安排這三人當徒弟呢?

其實,這一點從三個徒弟的性格便可以看出一點東西,其中的安排可以說是別有深意。

一、深意

首先我們知道沙僧的來歷,這一點在原作中都有介紹。他原本是天庭中玉皇大帝的捲簾大將,但是因爲在王母舉辦的蟠桃會上不小心打碎了琉璃盞,從而出犯了天條。就因爲如此,沙僧被貶人間,不復捲簾大將一職。

沙僧被貶之後是如何做的呢?他在流沙河當了一方妖怪,興風作浪。不知是不是對被貶一事不滿,或者是心中無有善惡之念的緣故,他居然在流沙河專吃過路人。後來在觀音的點化之下,成了唐僧的徒弟。

其實仔細研究一下沙僧的性格,我們便會發現,這個人物形象是很能代表佛家“貪嗔癡”三毒之中的癡,因爲癡就是是非不分、善惡不明。

其次,豬八戒的來歷大家也都知道,他原本是天蓬元帥,掌管着天河十萬水軍。但因爲調戲仙宮霓裳仙子,觸犯天條的緣故,被貶下凡塵,但不想錯生了豬胎,成爲了豬八戒。

不說豬八戒還是天蓬元帥之時就傾慕霓裳仙子的行爲,就算是他投了豬胎,變成豬八戒之後仍然在高老莊糾纏高翠蘭的情況。就可以看出他本身就有一種貪愛以及非得到不可的性格。而這在“貪嗔癡”三毒之中很明顯是貪的表現。

西遊記中唐僧的徒弟都有哪些?觀音爲何這麼安排? 第2張

最後說一說孫悟空,他原本是女媧煉石補天剩下的頑石,但因吸收天地日月精華的緣故化作了一個石猴。他本性自由,無拘無束,因被拘束不能如意的緣故,大鬧了天宮,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直到觀音點化他成爲唐僧的徒弟,才被釋放出來。

孫悟空的性子很明顯就是對逆境的嗔,但凡不如他意,就會脾氣火爆,容易意氣用事。因此他就很明顯是“貪嗔癡”三毒之中嗔的代表了。

由此可見,觀音點化這三個人當唐僧的徒弟,其背後的深意未嘗不是讓唐僧在取經的途中能夠去除“貪嗔癡”三毒。

那麼,既然三個徒弟有這般深層次的意思,那麼他們的法名又有何意思呢?

關於這一點,同樣是有一定深意的,從三個徒弟的法名來看,就能看出這也意味着唐僧取經途中要達成的目的。

二、法名

大家都知道,孫悟空原本從石頭裏蹦出來之後,拜須菩提祖師爲師前,是無名無姓的。但他拜了須菩提祖師爲師之後,就被須菩提起了個法名,叫做悟空。

如果大家對佛教文化有所瞭解的話,就會發現須菩提乃是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同時也被譽爲“解空第一”。而他給石猴起的法名悟空,就寓意佛性之體一切要“空”。

因爲“空”是佛教俢證中最基本的名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他們認爲但凡是修道者,需要去除我法二執,悟徹“空”理之後,方能達到空有不二的境界,才能真正悟入佛法知見。

另外,《心經》中也有“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的說法,其認爲一切至空之後,方能得無上正等正覺之境。而悟空大徒弟的這個法名,就代表着佛門對唐僧的“期盼”,意思就是要他在取經的時候,能夠“悟空”。

說完孫悟空的名字含義,我們再來說說豬八戒的法名,即是悟能。佛性之體是“空”,佛性之有是用,而用性是“能”。所謂體性和用性,“空”和“能”便是佛性的一體兩面。

正是因爲如此,豬八戒的法名被取爲“悟能”,其實就是要唐僧在取經途中要達到“悟空”、“悟能”這樣的空有不二境界。

西遊記中唐僧的徒弟都有哪些?觀音爲何這麼安排? 第3張

而唐僧的三徒弟沙僧的法名被取爲“悟淨”,也有同樣類似的含義。因爲淨乃佛性之修,要達到真空妙有,空有不二的境界,還必須通過“悟淨”的修行手段來進行。“悟淨”就是要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如此一來,通過執持戒律,“淨”除妄念的方式,來達到空有不二的境界。

從以上可以得知,唐僧這三個徒弟的法名,卻是取得深有含義,而且更巧妙的是,“悟空”這個法名正好對應的是“貪嗔癡”中的嗔,“悟能”對應的是“貪嗔癡”中的貪,“悟淨”對應的是“貪嗔癡”中的癡。

由此可以寓意,唐僧在修行途中,通過“悟空”“悟能”以及“悟淨”能夠去除“貪嗔癡”三毒,從而達到“空有不二”的境界。

可見,唐僧三個徒弟的法名,並不是隨意取的,而是有其深意所在。

那麼,除了唐僧三個徒弟蘊含深意,意味着唐僧修行之路的話,還有其他地方隱藏着深意嗎?

其實,若是看得仔細的話,便會發現唐僧收到孫悟空這個徒弟後,碰到的第一波強盜,其名字就頗有深意。

三、除六賊

在《西遊記》第十四回中,唐僧將孫悟空收爲大徒弟之後,在剪徑山碰到了六個強盜。這六個強盜自稱是剪徑山的大王,是行好心的山主,並且稱要唐僧和孫悟空留下馬匹、盤纏以及行李之後就會放他們安然離去。

然而,孫悟空卻是本領高強,將金箍棒拿出來之後將六個強盜乾淨利落的給打死了。不過,孫悟空的這個行爲卻是受到了唐僧的指責,認爲出家人應該慈悲爲懷,不能輕易損傷人命。

不過,若是細心研讀的話,就會發現這六個強盜的名字很有意思,他們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和身本憂。更有意思的是這六個強盜是大徒弟孫悟空給打死了。

其實,這就寓意着唐僧要依靠“悟空”的修行方式來達到“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的清淨之境。這也是《心經》中所說,要修成無上正等正覺之境,就要從一而空,要“六根清淨”。而這一點深意,其實在第十四回的標題“心猿歸正,六賊無蹤”就可以看出其中的意思了。

西遊記中唐僧的徒弟都有哪些?觀音爲何這麼安排? 第4張

由此可見,這一段雖然內容是收孫悟空爲徒,並且打殺了六個強盜的故事,但其實暗指的就是唐僧的修行之路。

結語: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但很多人在讀完之後,卻認爲它不過就是一部神話志怪小說,認爲它配不上四大名著的榮譽。然而實際上,《西遊記》並非人們所想的那麼簡單,這本書中蘊含的深意,很多人其實並沒有深入瞭解。

當然,絕大多數人對於《西遊記》的瞭解,其實還是來自於影視作品。正是因爲如此,原作中的一些文字寓意,很多人都時不瞭解的。因此,想要深入研究《西遊記》的話,不妨去多讀一讀原著。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