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傳統文化 > 敦煌壁畫在創作過程中受到了西方的哪些影響?

敦煌壁畫在創作過程中受到了西方的哪些影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2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敦煌壁畫在創作過程中受到了西方的哪些影響?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敦煌壁畫在造型塑造上還借鑑了西方的人體知識,在人物造型的繪畫上更加貼近於真實的人體比例,而不再像中國畫中某些部位的拉長和誇張。北魏時期的敦煌壁畫還帶有相當重的中國人物造型風格,佛陀菩薩的雙耳雙手在進行繪畫時被人爲的拉長。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尤其是唐朝的建立使得絲綢之路開始興盛,西方的人體知識傳入敦煌,使這時期的敦煌壁畫人物形象更加寫實和具有飄逸美,例如敦煌中的標誌性元素飛天,流暢遒勁、筆鋒婉轉,既符合了西方文化的寫實審美,又符合東方文化起承轉合的審美,實現對審美的統一。

敦煌壁畫在創作過程中受到了西方的哪些影響?

敦煌壁畫受到龜茲壁畫的影響,無論是在內容、形式還是表現上都吸收了一定的西方藝術影響。[2]在當時的中國壁畫中,人物的造型還是廣袖寬帶,對於人體的整體造型塑造相對簡單,而在敦煌壁畫中,菩薩等人物的比例適中、姿態優美、身形纖細,充分地展現了人體美,對於中國人物繪畫中的不足進行了適當的補充,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敦煌壁畫的造型設計中還有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運用了適當的誇張和變形手法,對於形象進行了再創造,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在敦煌壁畫中,通過造型的適當誇張,既能夠實現對形象的豐滿,又能夠實現對靜態物品的動態表達,例如在《九色鹿王本生》中嘴尖腹瘦,脖頸彎曲如鉤的白馬,顯然是不符合生物特徵的,但是正是這種誇張的形象使得白馬的矯健如風風姿颯爽展現出來,實現了藝術審美的提升。

敦煌壁畫還運用了適當的變形技巧,對於不同的形象進行不同部位和程度的誇張變形,從而達到使形象變得生動立體的目的。例如在北魏時期的菩薩增加了服裝和脖頸的長度,嘴巴的形狀如同花瓣,塑造出威嚴且慈祥的形象;而對於力士則對體型橫向誇張,縮短脖頸、棱眉鼓眼表現了出強壯和健碩的形象。變形還與不同時期的審美相關聯,在早期的敦煌壁畫中變形想象多傾向於浪漫主義色彩,而在隋唐以後則多傾向於寫實。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