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戰史祕聞 > 昆陽之戰:劉秀通過這仗奠定了光武中興的基礎

昆陽之戰:劉秀通過這仗奠定了光武中興的基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由於先前征討劉秀失敗了,王莽於是再徵召42萬大軍,命令大司空王邑、司徒王尋前往南陽鎮壓。他甚至把上林苑中飼養的虎、豹、犀、象等動物驅趕南下,想以聲勢嚇人。並且將一個高過丈餘,腰有十圍的兇壯巨人名叫巨毋霸的大力士,改名爲“巨母霸”,封爲壘尉,即防守堡壘之人,派上戰場。表面看來,確實聲勢煊赫,王莽遂把這支部隊命名爲“虎牙五威兵”,號稱100萬。於公元23年夏季,南下與嚴尤、陳茂會合。

王莽的百萬大軍經過潁川郡時,“旗幟蔽野,埃塵連天,鉦鼓之聲聞數百里。”正好與劉秀所帶的在昆陽北邊陽關聚(今河南禹縣西北)巡查的幾千人遭遇。漢軍見新莽軍太盛,不待命令就爭相逃命。當時北伐軍總共纔有2萬人,且分散在所佔領的四郡。一時集中不起來,即使集中起來,也會被這百萬雄師碾爲齏沫。劉秀等人哪敢正面與之交鋒,沒辦法,也就跟隨衆人退回昆陽據城死守。漢軍將士們無不內心怯懦,驚魂未定,皆言不可抵擋,商量着逃跑的辦法,士氣低沉如暮雲。劉秀這時顯露出了他臨危不懼的英雄本色,他說昆陽是軍事重鎮,不能丟。現在敵強我弱,逃也免不了一死;唯有拼死一戰,或有勝機。但因劉秀資歷淺,在更始諸將領中威望不夠,認爲他“素日小敵怯,何來大敵勇?”所以沒有多少人信服。劉秀表示,願身先士卒,殺出重圍,去郾城、定陵搬兵。他只要王鳳、王常等人死守昆陽就行,等待援軍。當時昆陽守軍只有八九千人,劉秀遂帶着驃騎大將軍宗佻﹑五威將軍李軼、偏將軍鄧晨等13名心腹騎兵,由南門乘黑夜殺出。

新莽將領王邑很輕視漢軍,並不把這十幾匹人馬放在心上,認爲是逃兵而已;而更始將領王鳳則認爲這十幾匹馬,要想衝過新莽的陣營,那也簡直就是神話。因此,就在昆陽被重重包圍的情形下,決定投降。但王邑拒絕了,他說:“百萬雄兵,所過當滅,今日屠此城,以血礪刃,豈不快哉!”決心屠城立威,因此不肯接受王鳳的投降。王鳳頓成哀兵,唯有死守。昆陽城堅,王邑一時攻取不下,形成僵局。

昆陽之戰:劉秀通過這仗奠定了光武中興的基礎

劉秀到郾城、定陵一帶遊說,郾城、定陵兩縣都是舂陵子弟兵,義氣千秋,甘願同生共死。因此他先帶回來1000多人組成先頭部隊,回兵救昆陽。王邑自恃兵力雄厚,驕妄輕敵,“意氣甚逸”,又自以爲是,和王莽一樣,都是“腐儒”角色,迷信“聲威”之類虛的東西,並不把這股小部隊太當回事,僅派幾千人的巡邏隊阻擋劉秀。劉秀一改平日儒雅的形象,表現出大無畏的英雄主義氣概,衝鋒陷陣,來回衝殺,接連斬殺幾十個新莽兵。軍威大振,更始將領讚歎道:“偏將軍是見小敵怯、見大敵勇!甚可怪也,且復居前。請助將軍!”於是紛紛忘死,殺向敵陣。就這樣,劉秀首戰告捷。

劉秀不但勇猛,而且極有智謀,他寫了一封宛城已派大軍增援昆陽的書信,不日即可抵達,在送往昆陽途中,故意丟棄於地。王邑軍撿到後爭相傳看,王邑得知後大驚,加之新敗,軍心遂如秋草遇霜一樣,立時搖落。

而劉秀由於首戰告捷,個個意氣昂揚,恨不再戰。於是劉秀又在陸續趕來的援軍中,挑選精壯,組成一支3000人的敢死隊,如狼嚎叫似的向王邑的大本營猛衝。新莽軍本就是徵召來的各地郡兵,鬥志不強,又新敗怯敵,恐懼像瘟疫一樣蔓延。王邑又擔心州郡兵失去控制,遂下令各營堅守陣地,不準擅自出兵。這等於自捆手腳,只能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因此雙方剛一交鋒,陣腳即亂,那些虎、豹、犀、象,首先傷了自己人,又不像訓練場上可以收攏。不多時,司徒王尋就死於亂軍之中,副帥一死,士氣頓挫。而堅守昆陽城內的王鳳守軍,趁機殺出城外,夾擊王邑軍。王邑腹背受敵,加之此時天助劉秀,風狂雨驟,滍川盛溢,王邑軍驚恐,爭着逃命,互相踐踏,溺死者不計其數,浮屍百里,水爲之塞。王邑﹑嚴尤﹑陳茂輕騎踏着死屍渡水而去,一口氣跑了上百里才停下。王邑回到洛陽只剩下長安勇敢數千人。百萬雄師就這樣一敗塗地,王莽的主力遂告覆沒。漢軍則戰果輝煌,盡獲武器輜重。

昆陽之戰,遂成爲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絕妙戰例。

劉秀一戰成名,與其兄劉縯成爲漢軍雙壁。

從此,王莽再也沒有能力和更始抗衡了。各地豪傑聞訊後紛紛樹立反莽大旗,撞響了新莽王朝徹底覆滅的喪鐘。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