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戰史祕聞 > 宋蒙的一場襄陽之戰 竟是決定國祚命運的戰爭

宋蒙的一場襄陽之戰 竟是決定國祚命運的戰爭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金庸和鳳歌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及了一場宋元之間的大戰——襄陽之戰。據史書記載,這是一場牽動萬千生靈,決定國祚命運的戰爭,因爲重大,這場戰爭曠日持久,引得無數英雄豪傑埋骨沙場,壯烈殉國。

小說總帶有主觀主義色彩,真正的歷史卻無關對錯,與其說這是兩個國家的戰爭,倒不如說是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之間的戰爭,歷史上的襄陽之戰,到底是一場怎麼樣的戰爭呢?

宋蒙的一場襄陽之戰 竟是決定國祚命運的戰爭

網絡配圖

話說蒙古人東進吞金,南伐滅夏,西征蕩平吐蕃、花拉子模,又威服了大理,國力蒸蒸日上。常年的攻伐作戰,疆域的急速擴張,使得蒙古人不得不停下征伐的腳步,休養生息,專心打理內政以鞏固統治。當時,南宋王朝有朝臣建議,趁蒙古內修國事,兵卒疲憊之際,奪回開封故都,以振興趙宋王朝。

皇帝深以爲然,派兵北上攻打開封,卻被蒙古人打得大敗虧輸,狼狽回師。蒙古王朝窩闊臺汗因此震怒,兵分三路進軍南宋。三路軍中,東路軍進攻安徽、浙江。中路軍進攻湖南、湖北一線。西路軍則進攻四川。本擬定的分進合擊之策,卻進展的並不順利。

首先是東路軍,在長江一線被宋軍打的大敗,先是在江蘇敗在了宋將邱嶽手中,後又在安徽敗在了呂文德手裏,東路軍損失慘重,減員過半,不得不退回山東老營休整。再來說西路大軍,三年攻川,卻是無甚收穫,征伐至第五年,蒙古軍已然師老兵疲,鬥志日衰,釣魚城一戰,蒙古大汗蒙哥都死於城下。

只有中路軍連戰連捷,自大散關南下,一路攻城拔寨,打到了襄陽城邊。蒙哥汗死後第二年,忽必烈逼退海都,繼任蒙古大汗,改國號爲元,因感東、西兩路軍無甚作爲,便廢了六盤山和膠州兩處大營,一改以四川爲主戰場的戰略部署,決定以中路襄陽爲突破口,奪得長江天險的控制權,之後水陸並進,一舉蕩平南宋。

宋蒙的一場襄陽之戰 竟是決定國祚命運的戰爭 第2張

網絡配圖

襄陽地處南陽盆地南端,與樊城夾漢水互爲依存,“跨連荊豫,控扼南北”,地勢十分險要,自古以來爲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南宋抵抗蒙古軍隊的邊陲重鎮。宋鹹淳三年(1267年)十一月,南宋降將劉整向忽必烈汗進獻攻滅南宋策略,他在奏摺上寫到,“先攻襄陽,撤其捍蔽”,認爲南宋如果“無襄則無淮,無淮則江南唾手可下也”。

劉整“攻宋方略,宜先從事襄陽”的建議爲忽必烈所採納,宋元戰爭隨即進入了以襄陽、樊城兩地爲中心的新階段,史稱“襄陽之戰。”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