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甲午戰爭前到底發生了什麼 日本能獲勝真的是巧合嗎

甲午戰爭前到底發生了什麼 日本能獲勝真的是巧合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甲午戰爭前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近代史上,中日之間最明顯的分水嶺便是甲午戰爭。此戰之後,清朝進一步衰落,直至走向滅亡,而日本則藉此一躍成爲列強,從此開始了步步侵華,直至在二戰中給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帶來深重災難。

對於甲午戰爭,雖然清朝最終戰敗,如今仍有學者認爲並非我們的艦船、武器和士兵不如別人,日本能贏有一定的巧合,但是對於戰爭前究竟發生了什麼?當時的晚清高層的戰略考慮,揭祕的材料還不多,今天就讓我們試着走進歷史,走進現場看看當時情況具體如何?

甲午戰爭前到底發生了什麼 日本能獲勝真的是巧合嗎

實際上,清朝從立國初期,並非如人們所想的那樣封閉、愚昧,實際上,從開國皇帝順治起,宮廷中就有一批外國傳教士,向中國介紹先進的科學技術,雖然官方禁止民間學習,但是皇帝本人比如康熙等都十分熱衷學習西方科學。

到了晚清時期,鴉片戰爭後,雖然清朝的官員還是科舉選拔出來的,但是隨着與洋人打交道的增多,西方的科學、政治制度和外交規範也在不斷地衝擊着當時官員的思想。事實上,引導日本明治維新的一部重要書籍正是魏源的《海國圖志》,而他本人,就曾經是政府的幕僚,所以在介紹西方方面,中國是日本的老師。

甲午戰爭前到底發生了什麼 日本能獲勝真的是巧合嗎 第2張

而清政府的高層,實際上對於當時的國際戰略評估還是比較準的,在太平天國運動結束後不久,他就聯合了左宗棠、張之洞等重臣開始推動洋務運動,並提出建立“三洋海軍”,也就是北洋、南洋和福建水師。雖然,大家都知道只是爲了抵禦外敵,但具體是誰,在1879年李鴻章的奏摺中就已點出:“日本既吞滅琉球,漸有窺伺臺灣、朝鮮之意,中國須購鐵甲數船,伐謀制敵“。

由此看出,清朝高層官員早就意識到了日本的危險性,此時距離甲午海戰還有15年,可以說謀劃的非常早。不過當計劃實行的時候,卻遇到了一個巨大問題,“三洋海軍“各自爲政,號令也不統一,而在國家層面,片面的發展北洋海軍,導致其一家獨大,最終,守衛北方海岸線甚至中國海岸線的重任都落到了其一家頭上。

甲午戰爭前到底發生了什麼 日本能獲勝真的是巧合嗎 第3張

不過,北洋海軍的戰略目標究竟是守還是攻,清廷內部產生了巨大的分歧。當時,以李鴻章爲首的守派認爲,如果未來清朝與敵人發生戰爭,敵人必然以海軍爲前鋒,由渤海灣進入,之後登陸並向內陸進攻,所以在遼東的大連和青島的威海衛應該架設巨型炮臺,海軍依託陸軍,以逸待勞,包抄皆滅來犯之敵。

不過,另一位軍事奇才薛福成則持相反觀點,他認爲,未來十年內的大型戰爭必然發生在中日之間,在陸上,除了在港口搭建炮臺外,可在渤海灣口狹長的水道上佈設魚類。如果日本海軍侵犯中國領土,那麼中國海軍可沿着長崎、橫濱一路向上,攻擊日本本土。到時日本海軍被中國路上炮火遲滯必然來不及回防,而中國則可順勢佔領東京,逼迫日本簽訂城下之盟,這樣,不僅有可能一戰與日本分出勝負而且極有可能徹底打垮日本。

此外,張之洞等人還提出過如果中日發生戰爭,以北洋海軍爲主力吸引日本的所有艦隊,而南洋海軍北上攻擊日本的計劃,不過這個計劃因爲經費問題最終擱淺,而南洋海軍自身也十分虛弱,可能還沒打到東京就被殲滅了。

甲午戰爭前到底發生了什麼 日本能獲勝真的是巧合嗎 第4張

晚清名臣張之洞

對於薛福成的計劃,李鴻章是一口回絕的,表面理由是,即使以陸軍和岸防炮遲滯日本海軍,北洋艦隊得已順勢從後方突襲日本,不過日本的東京周圍也有大量火炮佈置,還有強大的近衛師團鎮守。如果攻擊其佐世保軍港,也有可能陷入被動。此外,按照日本人的性格,可能不會回防本土,而是拼命向北京方向攻擊,到時京師就難保了。

不過李鴻章還有一層話沒說,那就是,北洋艦隊實際上是李鴻章憑藉一己之力發展起來的,與其說是國家武裝,不如說是他的個人武裝,也是他能夠在清廷中得已說話有分量的重要支撐,如果真的打沒了,那麼他的地位也將不保。

甲午戰爭前到底發生了什麼 日本能獲勝真的是巧合嗎 第5張

如今,我們知道了甲午戰爭結果,如果當時冒險一試,可能北洋海軍未必會輸,如果真的成功了,那麼兩國的命運會被完全改寫。不過說到底,戰爭是綜合國力的較量,落後就要捱打,這一點我們不能忘。

到了後來,美國空軍在杜立特上校的率領下,率領轟炸機千里奔襲日本本土,極大地打擊了日本的猖狂氣焰,可見日本人也並非像李鴻章所言那麼厲害,所謂橫的也怕不要命的。如今中日兩國已經成爲了和平共處的夥伴,不過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防人之心不可無!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