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有哪些與种師道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有哪些與种師道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種(Chóng)師道(公元1051年—公元1126年),字彝叔 ,漢族,原名建中,因爲避諱宋徽宗建中靖國的年號,改名爲師極,後被徽宗御賜名爲師道。北宋末年名將。大儒种放從曾孫、名將種世衡之孫。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种師道初任文職,因有謀略,後改武職,抵禦西夏有功,成爲名將,被尊稱爲“老種”。靖康元年,金兵南下,他奉詔任京畿河北制置使,力主抗金,深得百姓擁戴,京師解圍即被解除兵權。不久种師道病逝,時年七十六歲,欽宗親臨祭奠,下詔追贈開府儀同三司。种師道死後次年,京師失守。建炎中,加贈少保,諡曰忠憲。

有哪些與种師道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軼事典故

替罪之羊

在積極導演的收燕雲之役中,童貫同樣盲目指揮,造成慘重失敗的後果。據記載,宣和四年童貫統軍北上至雄州,惘顧軍事將領的意見,分派軍隊行動。久經沙場的大將种師道對草率用兵提出異議,童貫不予理睬。將官楊可世再諫:將領事先並未參與作戰計劃便倉促臨陣,勢必難以應戰。知雄州、文官和詵不考慮將官的意見,而配合童貫對楊可世加以威脅。楊氏及其他武將只能屈服。於是,在“遵依聖旨及宣撫司約束諸將”的情況下,宋軍繼續北上。种師道領兵至白溝,“如貫素約指揮諸將”,執行童貫不得妄殺的命令。

楊可世領前軍在白溝橋向遼軍招降,結果在毫無戒備之下遭到遼軍的進攻,“矢石如雨,我軍不爲備,又拘節制”。[8]面對如此戰況,楊氏只得要求動武,但宋軍已陷入不利的處境,“楊可世與遼軍戰,諸將不利”。此時,承擔監督之責的和詵竟又勸种師道殺楊可世,“號令諸部以明宣撫司出旗榜本意”,“使虜人知朝廷無意用兵”。

終於,招降遼殘餘勢力的幻想破滅,在遼軍的追擊下,种師道領軍敗退。這次所謂的北伐的失敗,完全是童貫無能指揮的結果,所謂“先是,既以招撫爲名,貫下令中軍不許妄殺人,及虜騎犯我師,皆不敢施放矢石,聽其殺戮。故諸將亦憤然”。但童貫爲了逃避追究,“於是貫以契丹尚盛未可圖,奏劾种師道”,种師道被迫致仕。

據种師道部下康隨跋种師道責官謝表指出:“此役,初不與謀,中則強委任之,又兵之節制皆不得專,考其行事,罪有所歸矣。”可見無辜的將領种師道成爲此役失敗的替罪羊。

有哪些與种師道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第2張

太學生上書

姚平仲偷襲金營失敗後。宋欽宗聽信投降派的話,驚慌失措,一面派使者到金營賠禮,一面把李綱、种師道撤職。

這個消息一傳出來,東京全城騷動,軍民個個氣憤。特別是太學裏的學生,羣情激昂。太學生陳東帶領了幾百名太學生,擁到皇宮的宣德門外,上書請願,要求朝廷恢復李綱、种師道的原職,懲辦李邦彥白時中等奸賊。

東京城的軍民聽說太學生請願,不約而同地來到宣德門前,一下子就聚集了幾萬人。這時候,李邦彥正好從宮裏退朝出來,羣衆一見到奸賊,眼都紅了,指着李邦彥的鼻子痛罵,有的還從地上撿起瓦片、石頭,向李邦彥劈頭蓋腦地扔去,嚇得李邦彥抱頭縮頸,趕快逃進宮去。

禁衛軍將領一看事情鬧大了沒法收拾,進宮勸宋欽宗答應大家的要求。宋欽宗沒法,只好派人召李綱進宮,並且當衆派人宣佈,恢復李綱、种師道的職務。羣衆還不放心,這時候,种師道正乘車趕了來。大家掀開車簾,一看果然是種老將軍,爆發出一陣雷鳴般的歡呼聲,才陸續散去。

名將身後

十一月金兵已經兵臨城下。宋欽宗既用主和派意見派使者出城求和,又用主戰派意見堅守京城不去,誰知兩樣都落空。京城失守,宋欽宗、宋徽宗被劫入金營,金兵以此爲籌碼逼兩河軍民開城投降、宋朝臣民貢獻金銀珍寶美女、並保障金兵退兵安全,因爲金兵人數確實不多。宋欽宗捶胸大哭道:“不用种師道言,以至於此!”

汴梁城破之後,金兵將領入城,很想拜見一下種師道,惜乎种師道已死,便找到种師道的侄子種洌,對種洌說:“我們過去曾在陣前見過你伯父,真是一位好將軍啊!如能採納他的意見,宋朝不會敗得這樣慘。現在宋朝應該知道種將軍是個忠義之人了吧。”宋朝的被俘官員聽了,皆仰天長嘆。

种師道死後,其侄子種洌護种師道的靈柩西歸時,在路上碰到強盜,強盜聽說是种師道的靈柩,都下拜致奠,並且反贈金錢以致意,其得人心如此。

有哪些與种師道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第3張

人物評價

《宋史》:“种師道宿將,有重名,二敵所畏。”“宋懲五季藩鎮之弊,稍用逢掖治邊陲、領介冑。然兵勢國之大事,非素明習,而欲應變決策於急遽危難之際,豈不僕哉。種氏自世衡立功青澗,撫循士卒,威動羌、夏,諸子俱有將材,至師道、師中已三世,號山西名將。徽宗任宦豎起邊釁,師道之言不售,卒基南北之禍。金以孤軍深入,師道請遲西師之至而擊之,長驅上黨;師中欲出其背以掩之,可謂至計矣。李綱、許翰顧以爲怯緩逗撓,動失機會,遂至大衄,而國隨以敗,惜哉!”

劉韐:“師中聞命即行,奮不顧身,雖古忠臣,不過也。”

黃道周:“老种師道,宋末主兵。非貫不悅,即忤蔡京。帝問邊事,不敗爲精。來則以應,妄動事生。遼功未立,近擾先驚。揚言援至,前擊後衝。敵漬斬獲,城功始成。再徵臧底,斬惰先登。師才八日,敵已削平。遼乃鄰也,伐之何名。白溝戰敗,轉互相傾。再起河北,或止勿行。師道及進,直壓敵營。帝聞而喜,虜憚而停。平仲心忌,戰以速爭。種請少緩,帝亦不聽。既而戰敗,功罪無憑。大都亂世,良將空稱。既病而死,方痛撫膺。”

家世

在《宋史》中,種家軍比楊家將的名氣大,比楊家將的作用大,只不過楊家將走上了舞臺,被渲染得出了彩,而種家軍卻走進了線裝書,被文字湮沒了。北宋統治的168年間,種家軍英雄輩出:種世衡、種詁、種諤、種診、種誼、種樸、种師道、种師中皆爲將才。種家子弟五代從軍,數十人戰死沙場。

种師道,從曾祖父是宋初大隱士种放,种放兄種昭衍即种師道之曾祖父,其祖父是種家軍的創建者種世衡,世衡有八子(古、診、諮、詠、諤、所、記、誼),种師道的父親是種記,种師道的弟弟是种師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