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歷史上的劉邦到底是怎樣的形象?史籍中是如何記載的?

歷史上的劉邦到底是怎樣的形象?史籍中是如何記載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1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邦,即漢高祖,字季,沛縣豐邑中陽里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漢朝開國皇帝,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人是複雜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面。

劉邦未發跡時,在父兄處是不事生產的不肖子,在武負、王媼處是好色貪杯的浪蕩子,在蕭何嘴中是“多大言少成事”的吹牛者,在夏侯嬰樊噲心中是講義氣能擔事的好大哥。

但劉邦起兵之後,在秦末各路將領心中,在天下士人百姓心裏,他卻是一個厚道長者。用現代話說,“長者”纔是劉邦出道後的“人設”。

歷史上的劉邦到底是怎樣的形象?史籍中是如何記載的?

項梁兵敗身死、秦軍圍攻邯鄲時,楚懷王遷都彭城,吞併了項梁、呂臣的軍隊,然後令宋義項羽帥軍救趙,又令劉邦西進入關。

在當時,秦軍勢大,楚懷王雖然拿出了“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賞格,諸將仍然都不願意西進。只有項羽爲了給項梁報仇,一心想要破秦入關。

按正常思路,既然懷王諸將認爲西進是苦活累活甚至有去無回的不歸路,有不怕死的二愣子想去豈不是正好?

但出人意料的是,大家堅持認爲項羽不能去,只有劉邦可以。理由是陳勝、項梁都已經失敗(潛臺詞是秦軍不可戰勝),不如派一個“長者”去告喻秦人,才能成功。項羽過於殘暴,而劉邦就是這樣的“長者”。

歷史上的劉邦到底是怎樣的形象?史籍中是如何記載的? 第2張

這個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實是立不住腳的。就算“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但是關中作爲大秦的基本盤,外來的軍隊如果沒有能夠取得軍事上的決定性勝利,就算來一萬個“長者”,滿大街的告喻都沒用。

真實的原因應該是:項羽鋒芒畢露,懷王和諸將都不願成全他的復仇之心,更不想讓他獨領軍隊,於是讓項羽作爲次將跟隨宋義救趙;劉邦,在大家眼裏就是個可以欺負的厚道人,也就是所謂“長者”,於是大家就把西進這個苦差事扔給他了,本來也沒指望他能成功。

劉邦當然不是什麼老實人,但或許是隱忍,或許是敏銳,他真的老老實實地帶領他的部下,一路向西打去了。總之,這次起初不被看好的西進打響了漢家四百年天下的前奏。

趙數請救,懷王乃以宋義爲上將軍,項羽爲次將,范增爲末將,北救趙。令沛公西略地入關。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當是時,秦兵彊,常乘勝逐北,諸將莫利先入關。獨項羽怨秦破項梁軍,奮,原與沛公西入關。懷王諸老將皆曰:「項羽爲人僄悍猾賊。項羽嘗攻襄城,襄城無遺類,皆阬之,諸所過無不殘滅。且楚數進取,前陳王、項梁皆敗。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誠得長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項羽僄悍,今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

——《史記·高祖本紀》

歷史上的劉邦到底是怎樣的形象?史籍中是如何記載的? 第3張

劉邦軍過高陽,高陽城裏監門酈食其覺得經過這裏的將領很多,唯有劉邦是個“長者”,於是請求拜見。

然後酈食其就被接見了,在他心目中的“長者”讓兩個女人幫自己洗腳的時候。酈食其說:“足下要誅滅無道之秦,不能端坐不動地接見長者。”——“長者”此時已變成他對劉邦的自稱了。於是劉邦趕緊起身道歉,請酈食其上座。

《史記》這段記載很有意思,一方面通過酈食其的視角,寫出了劉邦公衆形象與個人作風之區別,另一方面又寫出了劉邦私底下待人謙遜寬容的一面——這可以算作“人設”與個人性情重合之處。

酈食其監門,曰:「諸將過此者多,吾視沛公大人長者。」乃求見說沛公。沛公方踞牀,使兩女子洗足。酈生不拜,長揖,曰:「足下必欲誅無道秦,不宜踞見長者。」於是沛公起,攝衣謝之,延上坐。

——《史記·高祖本紀》

歷史上的劉邦到底是怎樣的形象?史籍中是如何記載的? 第4張

對於“長者”這個人設,劉邦還是很注意維護的。當他打進咸陽城時,手下勸他殺秦王,他認爲懷王之所以派自己西進,就是因爲自己是寬容長者,況且別人都投降了,再殺他不吉利。

諸將或言誅秦王。沛公曰:「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乃以秦王屬吏,遂西入咸陽。

——《史記·高祖本紀》

歷史上的劉邦到底是怎樣的形象?史籍中是如何記載的? 第5張

劉邦的確是一個私德有虧之人,但對於一個志在爭霸天下的人來說,“人設”是比私德更重要的因素。畢竟,前者面對的是天下萬民,而後者只涉及到身邊人。

應該說劉邦對自己“長者人設”的營造和維護都是相當成功的,並且他性格中也的確有寬厚豁達的一面。

至於《史記》中劉邦的種種“黑料”,固然能體現他私德有虧,但是不讓個人道德上的瑕疵對自己的事業造成損失,本身就是一種了不起的能力——至少說明其人明輕重、知緩急、能團結身邊的人。

與之相反的例子是呂布,拜義父把名聲給拜臭了,搞屬下老婆搞到衆叛親離,這纔是私德敗壞葬送身家性命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