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何野史中寇準的形象與正史記載如此大相徑庭呢?他究竟是怎樣的人?

爲何野史中寇準的形象與正史記載如此大相徑庭呢?他究竟是怎樣的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寇準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寇準,生於公元961年,卒於公元1023年1,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進士,授大理評事及知巴東、成安二縣。寇準爲人剛直,因多次直諫,漸被宋太宗重用,三十二歲時,拜爲樞密副使,旋即升任參知政事。

宋真宗即位後,先後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職,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與參知政事畢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當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包圍了澶洲等河北地區,朝野震驚;寇準反對南遷,力主宋真宗親征,從而穩定了軍心,使宋遼雙方訂立“澶淵之盟”。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因王欽若等人排擠,辭去相位。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又恢復宰相職務。後因參與宮廷權力鬥爭,被丁謂等人排擠,數被貶謫,最終貶爲雷州司戶參軍。天聖元年 (公元1023年),病逝於雷州。

皇祐四年(1053年),宋仁宗下詔,爲其立神道碑,並親於碑首撰“旌忠”字,復爵萊國公,追贈中書令,諡號“忠愍”,故後人多稱寇忠愍或寇萊公。與白居易、張仁願並稱“渭南三賢”。

爲何野史中寇準的形象與正史記載如此大相徑庭呢?他究竟是怎樣的人?

寇準一生,宦海沉浮,但其生性豁達,詼諧灑脫,不失爲性情中人。無論是正史,還是宋代文人筆記,都留下了寇萊公許多趣聞逸事,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頗值得玩味,爲我們描述了一個血肉豐滿、栩栩如生的宋代文人政治家的形象。

《宋史》記載,寇準心直口快,不諳世故,說得好聽點,是缺乏政治智慧,說得難聽點,就是口無遮攔,楞頭青一個,容易得罪同事,情商堪憂。澶淵之盟前,遼國大軍南下,朝廷一片求和逃跑之聲。宋真宗徵求寇準意見,寇準一臉正氣的說,誰說的要逃跑,統統拉出去砍了。嚇得主和的投降派代表人物王欽若,一個哆嗦,差點尿了一褲子,寇準因此得罪了一大批主和派,也讓王欽若從此記恨上了。

公事上,大義凜然倒也罷了,可生活上,寇準依然咄咄逼人,逞一時口舌之快,讓別人下不來臺,最終遭人忌恨。丁渭是寇準的副手,但爲人奸邪,起初,倆人關係還是不錯,寇準因此保薦過他。結果,有一次吃工作餐時,寇準鬍子上沾上了殘羹剩湯,丁渭很小心地爲他擦去,寇準卻取笑道,你如此一個聲名顯赫的大臣,竟然爲長官溜鬚,讓丁渭羞得沒有找着地縫鑽進去。從此,丁渭對寇準恨之入骨,寇準最後被流放雷州致死,與王欽若、丁渭的結仇有很大關係。

除了心直口快,不通情理這一特點,寇準還是一個很有氣度的人,有雅量能容人。同時代的張詠,在成都作官時,聽到寇準被封爲宰相的消息後,就對同僚說,寇準雖然是個奇才,能夠治國理政,奈何學術方面還是差點火候。這話傳到寇準那裏,寇準一點沒多心,仍然敬重張詠。後來,張詠罷官經過陝西時,寇準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然後,恭恭敬敬的詢問張詠,先生有什麼話要教導我嗎?張詠想了一會兒,說道,老寇呀,《霍光傳》你不能不讀呀。寇準一腦門子的納悶,送走張詠後,寇準靜心閱讀《霍光傳》,讀到“不學無術”時,寇準啞然失笑,張公這是教導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呀。

爲何野史中寇準的形象與正史記載如此大相徑庭呢?他究竟是怎樣的人? 第2張

寇準是不學無術的人嗎?非也。宋史記載,寇準十四歲就會做詩,十五歲精習《春秋》,十九歲高中進士,因敢於直言進諫,被太宗稱之爲“朕之魏徵”,政治上既能縱橫捭闔,足智多謀,文學上亦成就斐然,著作成大集曰《寇萊公集》。且看其作爲詞人寫的《踏莎行•春暮》“春色將闌,鶯聲漸老,紅英落盡青梅小。畫堂人靜雨濛濛,屏山半掩餘香嫋。密約沉沉,離情杳杳,菱花塵滿墉將照。倚樓無語欲銷魂,長空黯淡連芳草”既有對春色逝去的感傷惋嘆,孤寂廖落,還抒發了詞人對遠方親人的思念,此詞格調清新,華麗而婉約,不失爲其代表作之一。

寇準另有一個特點,爲時人所指責,就是生性豪奢,私生活不檢點,放浪形骸,鋪張浪費,喜歡炫富擺闊。同時代的宰相夏竦就說“寇準豪奢”,歐陽修在其《歸田錄》裏,也記載了寇準的奢靡行爲,寇準在主政鄧州時,因年青時就已經發跡顯貴,因而不點油燈,喜歡用巨大的蠟燭通宵達旦舉辦宴會,呼朋喚友,擁妓醉飲,就是醉眠房間,也要讓蠟燭燃到天亮,後來,當寇準免官離開官邸後,繼任者猶能看到廁所間堆滿了殘燭,實在是觸目驚心。宋朝時,蠟燭是名貴的奢侈品。

寇準豪奢的另一個例子,是喜歡歌舞。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寇準很喜歡一種叫做“柘枝”的大型舞蹈,只要是宴請朋友,一定要重金禮聘一流的歌舞劇團來表演這種舞蹈,而且一跳就是一整天。結果,因沉迷於此,被人送雅號“柘枝顛”。除了癡迷舞蹈外,寇準還喜歡喝酒,酒量驚人。南宋吳曾所著《能改齋漫錄》記載了寇準飲酒的故事,寇準請客,不論身份貴賤,只要是能喝酒,必要與其比試一番,一次有人被逼喝醉後,患了病,寇準還不放過,結果,那人妻子放出話來,要和寇準對簿公堂,寇準這才無奈作罷。

古人常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但寇準卻是一個特例,一旦意識到自己的行爲過激錯得離譜,他馬上就會自行糾錯,年青時的種種荒唐行爲,不足以顛覆名相的青史留名,所以,正史上給我們留下的仍然是一個清正廉潔,推崇極簡生活的優秀領導幹部形象,導致寇準華麗大轉身的原因,來源於一次偶然事件。

據載,寇準的正妻是宋太祖宋皇后的幼妹,叫做宋娥,美貌賢惠,夫妻倆伉儷情深,寇準是名正言順的皇親,所以,他的豪奢是有經濟基礎的,除此之外,寇準還有一個寵妾,叫做蒨桃,此女相貌端莊,聰慧能詩,寇準非常喜愛。南宋魏慶之《詩人玉屑》中記載,有一天,寇準習慣性地大宴賓客,並召集了許多的歌伎舞女,縱情聲色,完事後,賞賜歌伎千匹綾羅綢緞,伎者猶嫌賞賜太輕,蒨桃從內室款款而出,獻詩兩首,一雲:“一曲清歌一束綾,美人猶自意嫌輕。不知織女螢窗下,幾度拋梭織得成!”,一雲:“風勁衣單手屢呵,幽窗軋軋度寒梭。臘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

好一個絕頂聰明的蒨桃,兩首詩再明顯不過了,看似嘲諷歌兒舞女的貪得無厭,其實是在勸諫寇準體諒民間疾苦,減少鋪張浪費,寇準知道這是蒨桃的一片苦心,卻又抹不下顏面,在自嘲中狡辯“將相功名終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梭,人間萬事何須問,且向樽前聽豔歌。”寇準機智中化解了難堪,自此以後,逐漸收斂了自己放浪形骸的性情,不再夜宴。民間也有一說,說是緣於寇準的舅舅從旱情嚴重的陝州來,看到寇準如此豪奢和糜費,勸誡他不要忘本,要力行節儉,還原艱苦樸素的百姓生活。

爲何野史中寇準的形象與正史記載如此大相徑庭呢?他究竟是怎樣的人? 第3張

不管實情如何,寇準自此悔過自新。在北宋僧人文瑩撰《湘山野錄》,隱叟王君玉撰《國老談苑》,宋代吳處厚撰《青箱雜記》,南宋朱熹著《宋名臣言錄》裏,都記錄了有關寇準的一件軼事:有一次,宋朝在國賓館舉辦盛宴,答謝遼國的友好使節,宋朝部局級以上領導悉數到場,宴會中,賓主友好示意,頻頻舉杯,遼使發問“貴國的無地起樓公是哪一位?”遼使問起的正是此刻貶謫在雷州的寇準,而所謂的無地起樓,是當初寇準作官時,因不治家產,清正廉潔,在京城沒有豪華住宅,而被百姓親切稱呼爲“無地起樓公”,寇準的清名連異域的鄰國也爲之敬服。

爲何野史中寇準的形象與正史記載如此大相徑庭呢?一說豪奢,一說清廉。其實,兩種說法並不矛盾,按照宋朝時國家高薪養廉的慣例,寇準的公務員合法收入完全能夠享受優裕的生活,至於他用名貴的蠟燭,閒暇之際欣賞歌舞,喜好宴請,嗜好杯中之物,是他天性的自然流露,也是他工資所能負擔的開支。也或許是其一生兩起爲相,四度被貶,仕途坎坷,心情壓抑,寄情聲色的苦悶無聊寄託。宋朝時的名臣勳貴,哪個不是揮金如土,縱情享受人生呢,這是私德。而公德方面,寇準一生從不貪贓枉法,魚肉百姓,相反,剛直不阿,嫉惡如仇,出入爲相三十載不置私產,深受百姓讚譽和厚愛。

與其同時代的詩人魏野,對寇準的清廉就曾讚不絕口,因而贈詩曰“有官居鼎鼐,無地起樓臺”,這也是寇準“無地起樓公”綽號的由來。稍後,宋寧宗朝的進士吳泳,亦有詩詠道“世人談利析錙銖,汲義如君此道孤。無地起樓憐寇老,有園和契遺堯夫……”寇準本就是一個在當時飽受爭議的人物,原因在於他的脫口秀,也就是他的口無遮攔,有叫好的,也有持反對意見的,野史中的寇準應該是還原了他的本色,血肉豐滿,令人過目難忘,最終私德無損於大義,這樣的寇準纔是可信的真實的歷史人物。

寇準有一幅自畫像,恰如其分,他在《蝶戀花》詞中詠道:“四十年來身富貴,遊處煙霞,步履如平地。紫府丹臺仙籍裏,皆知獨擅無雙美,將相兼榮誰敢比。綵鳳徊翔,重浴荀池水。位極人臣功濟世,芬芳天下歌桃李。”這是寇準真實的心靈獨白,瀟灑自如,豪爽大氣,充滿自信,也不乏自矜自誇,非常符合寇準的個性,可惜的是,他最終因“性剛自任”,在政治鬥爭中淪爲犧牲品,爲奸人所害,晚景淒涼,客死他鄉。後宋仁宗詔令爲寇準平反,諡號"忠愍",復爵"萊國公",追贈中書令,仁宗親篆其首曰"旌忠”,總算是還了一代名相寇準一個公道。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